玩轉江蘇(1)無錫(1)錫惠公園
一、簡介
錫惠公園(錫惠名勝區)位于江蘇無錫市西郊,占地90公頃,是一座集眾多的文物古跡和舒適的休閑游樂于一體的綜合性大型園林。

惠山古稱華山、歷山、西照山,相傳西域僧人惠照曾居此處,故唐以后稱惠山。錫山是惠山東峰脈斷突起處,山高僅75米,相傳周秦時盛產錫礦,故名。1958年開鑿了映山湖之后,錫山就與惠山連成了一片,辟為錫惠公園。
錫惠公園有天下第二泉、寄暢園、惠山寺等著名旅游景點。錫惠公園始建于1958年。錫惠公園是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太湖風景名勝區的十四個核心景區之一。

錫惠公園是國家重點公園、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
二、游覽指南:
1、基本信息:
地址:江蘇省無錫市粱溪區惠山直街2號
開放時間:
3月1日至10月31日:08:00-17:301211月1日至次年2月29日:08:30-17:0013門票信息:
成人票價:目前成人門票價格為70元。學生票價:學生票為成人票的一半,即35元。兒童票價:身高1.2米以下的兒童免票,身高1.2米至1.5米的兒童可購兒童票,具體價格以景區內公示為準。老年人票價:江蘇省內60周歲以上的老年人憑有效證件免票,江蘇省外70周歲以上的老年人憑有效證件免票。殘疾人、軍官票價:殘疾人、軍官憑有效證件免票。交通指南:
地鐵
惠山古鎮入口乘坐 地鐵4號線 至 惠山古鎮站,從 6號口出站 步行約150米即達。青山灣榮院站乘坐 地鐵4號線 至 青山灣榮院站,下車后步行可達。公交
惠山古鎮入口公交 15路、611路、76路、75路 至 惠山公交站1。公交 56路、158路、98路、81路 至 龍光路(古華山路)站。惠河路入口公交 2路、10路、27路、56路、71路、87路、98路、139路、158路 至 錫惠公園(惠河路)站。其他線路公交 26路 可分別到達 錫惠公園(惠河路)站 或 錫惠公園(運河西路)站。周邊游客路線(以蘇州為例)
從蘇州乘坐 高鐵至無錫站,步行至中央車站B島換乘 126路公交 至 惠山站,下車后步行120米至惠山古鎮入口。
注意事項
不同公交站點對應公園不同入口,建議根據行程規劃選擇合適的線路。地鐵4號線覆蓋多個入口,優先推薦地鐵出行。2、游玩攻略:

錫惠公園有三個特色游覽區——免費開放的入口公園,以游樂、休憇為亮點的錫山休閑區,以及最具游覽價值的核心景區——以天下第二泉為經典代表的惠山古跡區,總面積達90公頃。包含三個精品園——無錫唯一明代古園,有著500年悠久歷史的寄暢園,觀賞杜鵑為主題的中國杜鵑園和賞玩江南盆景的吟園公園。山水間棋布國家級、省級和市級文保單位15個22處,有名勝景點206個,古泉11個,明以來碑刻314方,古樹名木80株。區內還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惠山泥人和江蘇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惠山民俗文化廟會。每年接待各類游客達800余萬人次,是無錫乃至華東地區人氣最為旺盛的公園。
3、游覽路線:
經典緊湊路線
路線
:青山門入口→九龍壁→映山湖→阿炳墓→泰伯殿→春申澗→頭茅峰→纜車下山(或步行至惠山文化古跡區)
耗時:約2-3小時
特色:覆蓋核心景點,適合初次游覽或時間有限的游客。登頭茅峰可俯瞰錫惠全景,纜車單程25元,下山便捷。登山挑戰路線
路線
:錫惠公園登山口→春申澗→頭茅峰→二茅峰→三茅峰→北門(惠錢路)下山
耗時:約1.5-2小時(純步行)
貼士:石階為主,需一定體力;沿途可打卡惠山寺、龍光塔等景點。若體力不足,可登頂后乘纜車下山。深度文化路線
路線
:惠山古鎮→寄暢園→惠山寺→天下第二泉→錫惠公園(映山湖、錫山龍光塔)
耗時:4-5小時
亮點:惠山古鎮免費游覽,祠堂建筑群原汁原味?;萆焦袍E區(70元門票)含寄暢園、天下第二泉等江南園林精華,秋季紅楓和銀杏極美。錫惠公園內錫山僅需10分鐘登頂,龍光塔為地標性建筑。休閑親子路線
路線
:錫惠公園游船碼頭→映山湖環湖漫步→中國杜鵑園→繡霞軒→翠螺亭
耗時:1.5-2小時
特色:湖光山色輕松游,春季杜鵑園花海盛開;可泛舟映山湖,適合帶老人或孩子。實用信息
建議:穿舒適運動鞋,攜帶水和防曬用品;若計劃聯游惠山古鎮,建議上午出發。4、主要景點:
寄暢園

寄暢園坐落在無錫市西郊東側的惠山東麓,惠山橫街的錫惠公園內,毗鄰惠山寺。園址原為惠山寺漚寓房等二僧舍,明嘉靖初年(約公元1527年前后)曾任南京兵部尚書秦金(號鳳山)得之,辟為園,名“鳳谷山莊”。

寄暢園主要景點有:錦匯漪、七星橋、山色溪光、玉戛金樅、鳳谷行窩、寄暢園法帖、秉禮堂、鶴步灘、知魚檻等。

天下第二泉
位于惠山東麓的天下第二泉,原名惠山泉。唐代茶圣陸羽曾到無錫訪友,居惠山寺,他對惠山“泉源淵淪,篁木濃翠”的景色很是贊賞;飲過惠山泉后,對清冽甘美的泉水更是傾心。后來陸羽品評天下水為二十等,惠山泉位列第二,天下第二泉之稱于是產生。

天下第二泉現有二泉上池、二泉下池、萬卷樓、陸子祠等著名景點。

萬卷樓

惠山寺
惠山寺始建于南北朝,前身為南朝劉宋年間司徒右長使湛挺的"歷山草堂"。劉宋景平元年,草堂改作僧舍,稱"華山精舍"。梁大同三年,華山精舍改為慧山寺。


現寺內保存的古跡有:唐宋石經幢、金剛殿、香花橋、日月池、金蓮橋、金蓮池、御碑亭、聽松石床、古銀杏樹、大同殿、竹爐山房、云起樓等。
二泉書院
被列為無錫市文物保護單位的二泉書院建于1516年。據史載,時有海天亭、超然堂、點易臺等十五景。邵寶在此講學11年,教導學生“道德至上,功名次之"。邵寶病逝后改為祭祀他的祠堂,歷史上屢毀屢建,最后一次修復在清朝道光年間,但面目全非。


杜鵑園
中國杜鵑園是以無錫市花杜鵑為主的花園,20世紀70年代末利用惠山東伸之山崗坡地精心構筑而成。曾容獲國家園林優秀設計一等獎和科技進步獎。
杜鵑園現有景點:鑒塘、躑躅廊、月洞門、醉紅坡等。



愚公谷
愚公谷荷塘之水引自惠泉,400余年前,“愚公”看到惠泉水浪費驚人,又受到污染,不禁發出“罪孽深重”的呼吁,因為惠泉如此大量浪費,水愈用愈少,勢必干涸,當時的情景是“惠水涓涓,由井之澗、之溪、之池、之廚,以滌、以濯、以灌園、以沐浴、以凈溺器,無不惠山泉者。

映山湖
順春申澗東下,位于錫、惠兩山之間的是映山湖,古時稱“秦皇塢”。1958年,無錫百姓義務勞動,歷時十月,挖土五萬方,將秦皇塢開成1.4萬平方米的人工湖。清澈如鏡的水面使錫、惠兩山的景色融為一體,翠峰、古塔、秀亭倒映湖中,故而得名“映山湖”。


華孝子祠
華孝子祠,位于無錫市錫惠 公園內的古惠山寺內側,匯東晉無錫孝子華寶。 南齊建元三年(481),齊高帝賜華寶故宅“孝 子”額,載《南齊書》。唐時建專祠,內塑童髻長須 華寶像。該祠屢有廢興,現建筑始于明,成于清,保 存基本完整。祠東向,門前立四面牌坊,俗稱無頂 亭,單間、正方形,木石結構,藻飾精美,系華氏宗 族族表忠孝節義及科第的紀念建筑物,建于清乾隆十 三年(1748)。祠門牌坊式。廡殿頂、置竹葉瑪瑙地盤 陀石。過架有溯源橋的承澤池,西娩有八角形石砌黿池,池壁南北各裝飾石蠣 首,吐納二泉水,故又名雙龍池。池西為主建筑享堂,建于明成化二十一年 (1485),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落架翻修,仍保持明代風格;三間八架、 歇山頂、楠木結構,但方柱及柱基均為石質,裝飾色樸典雅。其內壁嵌明清碑刻35方,大部分為1984年復制。
1983年11月21日,由無錫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龍光塔
龍光塔始建于明代,是明清兩代振興無錫文風的風水塔。至于龍光塔名稱的由來,有一種說法:明代大臣顧鼎臣游覽錫山時,從風水角度認為惠山是龍身,錫山是龍頭,可惜龍頭上沒有“角”,因此地方官在這里建塔,作為象征的“龍角”。

妙光塔建于北宋雍熙年間(984-987),宋徽宗崇寧三年(1104)賜塔名“妙光”,已有一千多年歷史,古塔為七級八面,為樓閣式內木外磚塔,高43米。妙光塔,屢有興廢。清光緒年間遭火災,僅剩無頂荒塔。1926年,由無錫實業家榮宗敬、榮德生和唐申伯出資重修。1980年后,無錫市政府多次撥款全面整修,下增重檐塔衣、環以廊廡、開辟院落,種植花木,恢復了千年古塔“青瓦粉墻,寶蟠絕頂,飛甍凌空、金鐸入云”之雄姿,登臨攬勝可喜看深溪之繁華:


九龍壁
九龍壁建在錫山腳下,建造年限不長的九龍壁由壁座、壁身、琉璃瓦頂三部分組成,彩陶燒制,花崗巖為基座,金星綠琉璃瓦頂,全長 26.71米,高 4.09米,九龍騰空,氣勢不凡。
建造九龍壁,據說是為了呼應惠山“九龍十三泉”的傳說。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到過無錫,看到蜿蜒的山形和氣勢,覺得“隱隱然有天子氣”。這還得了!豈不是和我老朱對著干?隨即命令下屬在惠山建造九龍石螭吻,并在石龍身上挖掘出十三個泉眼,以靜制動,用石龍遏制活龍,將龍氣瀉入泉水中,惠山“九龍十三泉”從此聲名遠揚

阿炳墓
阿炳墓,春申澗之南、惠山東麓,有中國杰出的民間音樂家華彥鈞(瞎子阿炳)墓。

華彥鈞(1893—1950年)能演奏各種樂器,尤擅二胡、琵琶。22歲父親去世后,他繼承父業為雷尊殿當家道士,其所譜大量樂曲,創作在這一時期。
1947年后,以修理胡琴為生。無錫解放后,中央音樂學院教授楊蔭瀏等,為他鋼絲錄音了《二泉映月》、《聽松》、《寒春風曲》等3首二胡曲及另3首琵琶曲,是為得到搶救的“絕唱”。瞎子阿炳1950年12月病歿后,原葬無錫西郊璨山腳下“一和山房”道士墓地附近,文革期間遭到破壞。1979年5月,由無錫知名書畫家韓可圓先生于一農戶豬圈內尋得,清洗處理后捐贈無錫市博物館收藏至今。
1953年于錫惠公園內設紀念墓碑,1986年,被列為無錫市文物保護單位。現墓地面積742平方米,主體由墓墻和翼墻組成,狀如音樂臺;新墓碑由中國音樂研究所和無錫市文聯立、楊蔭瀏書;墓前立瞎子阿炳銅像,由錢紹武雕塑。墓東南,有一狀如道士斜臥的天然石,惟妙惟肖,發人遐想。
泰伯殿
泰伯殿位于映山湖之西北方,是建于清中期的至德祠的主殿,坐北朝南,面闊三間,前筑有平臺,總面積約150平方米。 建筑風格為三楹五架硬山式,整幢建筑雍容肅穆,古色古香,內有泰伯銅像,史記事跡漆屏。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春申澗
位于天下第二泉以南百米許之惠山東麓,相傳戰國末年春申君黃歇于此澗飲馬而名,又名黃公澗,是無錫觀瀑的著名勝景。




頭茅峰
惠山有九峰,主要山峰為頭茅峰(172米)、二茅峰(302米),三茅峰(328.98米)?;萆降刭|上屬于“穹隆背斜”。山體由泥盆的石英砂巖構成。山內水系復雜,是無錫“母親河”梁溪河的發源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