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外也信風水?第一批靠玄學出海的中國人已經賺翻了
來源丨鳳凰網財經
遇事不決,整點玄學。
近日,據某汽車博主爆料,車企喜歡去成都開發布會,是為圖個“成功之都”的吉利;而上汽通用迷信“南方聚財”,將廣東發布會銷量奇跡歸功于“南為財”的玄學布局;上汽大眾則堅守“不宜出滬”,主選上海開發布會。這些看似荒誕的選址邏輯,正在行業內悄然蔓延。
(圖源:新浪微博)
其實,這種對風水的執念并非車企獨有。在香港,頂級富豪們早已將風水奉為圭臬,從辦公室布局到企業命名,皆離不開風水師的指點;內地地產商同樣深諳此道,樓盤朝向、大門方位、開盤擇日,無不追求“藏風聚氣”。
更有趣的是,這股玄學之風已悄然出海,成為中國文化輸出的新現象。根據公開數據顯示,TikTok上#fengshui話題播放量已突破30億次。而AI算命應用、水晶陣、風水擺件,更讓高學歷的歐美年輕人沉迷其中。
當現實的努力已卷無可卷,運氣便成了人們最后能倚仗的期待。西方的占卜與中國的風水,看似文化迥異,卻異曲同工。
海展通/欣孚咨詢CEO、暢銷書《企業出海實戰手冊》作者宋欣對鳳凰網財經表示,這一現象背后的深層原因在于:經濟調整后的發達國家市場,社會結構趨于固化,階層上升通道幾近關閉,普通人物質層面提升空間有限。這種現實容易引發幻滅感,使中產及以下階層產生精神空虛,從而催生對非物質層面的追求。
01 中國AI算命師,正在收割歐美用戶
外國人對中國玄學的興趣,其實由來已久。早在15世紀,華人移民便將風水帶入東南亞。新加坡的魚尾獅像面朝大海、背靠銀行,被譽為風水絕佳之地。
在美國,哈佛、伯克利等20余所高校開設了易經與風水課程,亞馬遜上超過4萬本帶“Fengshui”關鍵詞的書籍被翻譯成多國語言出售。
甚至連特朗普也深諳此道。上世紀90年代,他因投資瀕臨破產,邀請香港風水師改造特朗普國際酒店大廈,將大門從朝南改為朝東,并在樓前安裝巨型金屬球,意在“轉移負能量”。
(圖源:中新網)
進入AI時代,無論是ChatGPT還是DeepSeek,都難逃成為“賽博算命師”的命運。只需輸入出生日期與玄學指令,AI便能生成一整套“人生劇本”,從性格、事業、財運到感情正緣,甚至某日可能發生的事,都能“推測”得頭頭是道。
FateTell,正是一家致力于用AI為海外用戶提供八字算命服務的公司,其創始人西元在2024年從香港移居杭州良渚創業。
(圖源:FateTell網站頁面)
FateTell品牌的核心使命,是通過AI解讀傳統八字命理,將中國古老智慧轉化為現代人,尤其是海外用戶能輕松接受的“自我探索工具”,幫助他們分析性格、事業與婚姻。
FateTell的目標用戶非常明確:海外華人與對東方文化充滿好奇的歐美年輕人,其中女性用戶占比近60%,而不是競爭激烈的國內市場。
FateTell推出“命之書”與“運之書”兩款產品,定價分別為39.99美元與19.99美元。令人驚訝的是,其用戶復購率高達30%。據報道,FateTell成立一年內便實現盈虧平衡,并完成種子輪融資。
(圖源:FateTell網站頁面)
很多受過高等教育的年輕人,將玄學視為心理慰藉與自我探索的工具。
據行業研究報告預測,全球玄學應用市場規模可觀,2024年靈性產品與服務市場達1801.8億美元,預計2032年破2490億美元。AI玄學類應用正成為“情緒經濟”與“精神消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歐美、日韓、中東等地區增長尤為強勁。
02 一顆水晶樹,點燃千萬美金生意
如果說AI算命是玄學出海的技術流,那么水晶飾品則是供應鏈的降維打擊。
在TikTok上,水晶掛件、風水擺件等話題熱度居高不下,相關產品長期占據跨境暢銷榜單,線上流量正高效轉化為實際消費。
江蘇東海縣的水晶產業帶,疊加大灣區成熟的電商運營能力,共同造就了一個出海神話:成本僅十幾元的水晶制品,在海外市場售價可高達上千美元。
珠寶品牌Karma and Luck便是這一領域的佼佼者。其一款紫水晶洞風水樹海外售價高達2000美元,而同類產品在國內的成本可能僅幾百元人民幣。為何能賣出如此高價?答案在于發財樹、水晶手串、轉運符等產品,憑借“招財”“招桃花”“帶來好運”等標簽,輕松實現高溢價。

(圖源:官網)
以Karma and Luck一款售價139美元的紫色水晶風水樹為例,其材料僅為紫水晶與銅線,而國內同款售價僅20.9元人民幣,溢價近46倍。
另一家創立于2015年的品牌Buddha Stones則走文化融合路線,將藏傳佛教元素融入現代飾品設計,年銷售額突破800萬美元,產品溢價超過30倍。
這些案例印證了一個現實:在玄學消費的浪潮中,中國供應鏈正以成本優勢與文化敘事能力,在全球市場掀起一場“東方能量”的商業革命。
宋欣對鳳凰網財經指出,信仰或玄學相關的生意其實由來已久,只是由于當前制造能力多集中在國內,才使這一現象更為人矚目。中國玄學出海起步晚,仍面臨很多挑戰。
她舉例稱,在歐洲,許多高端水晶能量石品牌已有數十年歷史,并非近年才興起;而在日本橫濱的中華街,算卦、看手相的中國店鋪也占據半壁江山,其中不乏文化傳承,我們不以迷信與否判斷,只認為是有需求。
宋欣認為,目前全球主流的三大玄學體系——日本的禪道、印度的瑜伽和歐美的能量石,均已形成深厚文化積淀與商業機制。相比之下,中國的玄學產品大多仍處于“小打小鬧”階段,盈利模式也較為簡單,多依賴前期流量導向電商。而日本、印度及歐美的相關流派,則已構建起完整的學說體系與商業機制,我們更多只是停留在“App”層面,尚未形成真正的“學說”。
“從長遠來看,中國玄學若僅作為一時興起的消費品,未必能立足市場。畢竟,人們愿意為禪道體驗支付高價,追求的并非產品本身,而是心靈的釋放與慰藉?!彼涡婪Q。
03 全世界年輕人的“心理安慰劑”
玄學出海的背后,離不開一個關鍵推手:TikTok。
如今,TikTok、Facebook等社交平臺為這類文化內容搭建了全球傳播通道,#fengshui、#crystals等話題播放量早已破百億,催生出一個蓬勃發展的全球靈性消費市場。
但玄學出海的最大挑戰,是文化隔閡。對此,中國賣家們摸索出了一套“概念轉換”策略:將“風水”包裝為“空間能量學”或“環境心理學”;把“八字算命”重新定義為“個性與命運分析”;“辟邪”則被解釋為“消除負能量”。
這些巧妙的翻譯與重構,讓原本陌生的東方概念變得易于接受。
美籍華人Dear modern便是這一策略的受益者。他原本只是一位普通的家居設計師,在社交平臺分享設計作品卻反響平平。直到他開始用中國風水理念改造房屋,并詳細講解房門朝向、院墻修建、家具擺放對主人運勢的影響,迅速引發海外網友關注,如今粉絲已突破330萬。
( 圖源:小紅書)
許多外國用戶甚至主動請他“看風水”,根據具體格局提出改造方案。據相關報道,大叔給老外算風水,一次4000元。
說到底,玄學出海本質上是一場情感價值的溢價游戲。一項美國調查顯示,43%的成年人擁有某種靈性或信仰相關物品,其中30%每天都會使用。
當全球市場還在為中國制造的硬件產品驚嘆時,一股來自東方的“神秘力量”正以更柔和的方式悄然滲透。
參考資料:
品牌出海生意經,《一棵水晶樹,溢價40倍,賣家年入上億!》
海瑪國際傳媒,《海外紅人營銷|30倍暴利!95后靠“藏傳佛珠”年收百萬美金!》
雨果跨境編輯部,《中國第一批ai玄學出海品牌,已經吃上肉了!》
每日人物社,《賣五行水晶、看風水、算命……第一批靠玄學出海的中國人,已經賺翻了》
胖鯨頭條,《中式玄學,在海外殺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