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驚!電梯井旁
如果你在8月27日下午兩點的上海某個小區電梯井旁,聽到這聲嘶力竭又帶著哭腔的呼救,別驚訝,那不是拍電影,是一個年輕外賣小哥的真實絕望。
咱們先聊聊,一個外賣員的世界是什么樣的?說白了,就是個被時間追著屁股跑的世界。手機屏幕上的倒計時,比考試結束的鈴聲還催命;系統規劃的路線,比老媽的嘮叨還讓你不敢偏離。他們不是在送餐,就是在送餐的路上,像一顆高速運轉的陀螺,被一根無形的“算法”鞭子抽打著,停不下來,也不敢停。老話兒說“時間就是金錢”,對他們來說,時間就是罰款,是差評,是明天能不能吃上飯的生計。
就在那個悶熱的午后,這位小哥,我們叫他小陳吧,像往常一樣拎著一份熱氣騰騰的餐,沖進了電梯。門“哐當”一聲關上,世界瞬間安靜了……也靜止了。指示燈不亮了,按鈕按了沒反應,手機信號一格都沒有。
那一刻,小陳心里的恐慌,大概比電梯突然下墜還要猛烈。為啥?因為普通人被困,想的是“什么時候能出去”;而他被困,想的是“我超時了怎么辦?”“這單白跑了還要被罰款?”“顧客會不會給我差評?”“我的賬號會不會被封?”
你看,這就是最諷刺的地方。物理空間被壓縮在不到兩平米的電梯里,但精神壓力卻像被無限放大,塞滿了整個宇宙。他拼命拍門,大聲呼救,聲音在井道里回蕩,卻傳不到外面那個“正?!钡氖澜?。他不是在為自己呼救,更像是在為他那份即將“死亡”的訂單、為他那岌岌可危的評分呼救。
40分鐘,對于坐在空調房里的我們來說,可能就是刷幾條短視頻、喝杯咖啡的功夫。但對于小陳,每一秒都像在油鍋里煎。他聽著手機里“您已偏離路線”的冰冷提示音,卻無能為力。那種眼睜睜看著“災難”發生,卻連解釋都做不到的無力感,誰能體會?
后來,民警和物業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把他救出來。出來的時候,這個大小伙子,腿都軟了,眼圈紅紅的,第一句話不是“謝謝”,而是喃喃自語:“完了,超時了……”
看到這兒,你心里是不是也堵得慌?
我們總說科技改變生活,算法讓一切更高效。但有沒有人想過,當效率被推到極致,當“人”被簡化成系統里一個奔跑的“點”時,我們是不是也丟掉了什么?小陳被困在電梯里,可我們誰又敢說,自己沒有被困在“996”的工位里,被困在“KPI”的報表里,被困在“朋友圈”的攀比里呢?
那扇冰冷的電梯門,就像一面鏡子,照出了我們這個時代高速運轉下的某種“病態”。我們追求速度,卻忘了等待;我們講究效率,卻忽略了溫度;我們依賴系統,卻開始漠視活生生的人。
所以,下次當你點的外賣遲到了幾分鐘,不妨多一份耐心。因為你不知道,那個正在路上飛奔的騎士,是不是剛剛也經歷了一場屬于他的“電梯困局”。畢竟,我們想要的,終究是一份有溫度的餐,而不是一個冷冰冰的、被算法精確到秒的數字,對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