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戚的兒子考上了公務員
這次回老家,聽到了驚天動地的大事就是前年老戚家的兒子考上了公務員。好像還是一個不錯的部門,這是幾輩子的喜事,小小山村,居然飛出來這么一只金鳳凰,確實比中彩票還難。
聽說村長一聽到消息,就帶領著村委會幾個成員,親自到門賀喜,當然順便送上了一份厚禮,萬元紅包,當然這些都是村里支出劃賬,用不著村長出。一般情況,村里大事小事,基本上都是村委委員出面協調,難得這村長親自入家門,可見是老戚兒子這職位,是真讓村長敬三分的。村長家底也厚實,他舅是縣里退休的老干部,表哥是我們隔壁縣的領導。所以即使有點做的不好,一般人也扳不倒他。一般人根本入不了他的法眼。難得老戚兒子這么爭氣,村長一出面,平常蔫兒吧唧的老戚,好像一下子支楞起來了,盡管腿還是一顛一簸的,似乎節奏感更強勁有力啦。
這么大的事全村人似乎都不淡定了。都笑臉相迎地找老戚套近乎,行動快的也學著村長去送了賀禮。鄉里鄉親的都說為孩子感到高興,多少是點心意。七大姑八大姨的就更不用說了,有這關系在,送點更是情理之中。老戚夫妻倆也不好得罪街坊鄰居以及親朋好友,再說是村長帶頭送的,只好都接著啦。這些還不算,還有那些八竿子打不著的沾親帶故的都聽說了,也不知道誰傳的,而且傳的還比較神乎,那意思就好像干了個不小的職位,具體不會講吧,也借著道喜的名義前來送錢,弄得老戚夫妻倆不知如何是好,多少確實是有那么一點親戚,但以往不來往,這就有點太突兀。來的人多了,老戚夫妻倆都有點怕了,孩子這才剛要開始干呢,這事鬧大了可不好收場。這還不算,就連周圍幾個村子里,根本不認識的人也來湊熱鬧。連七老八十的都知道考上這個比上大學吃香多了,那工作風刮不著雨淋不著,冬暖夏涼,錢不少領還不帶欠的,最主要的是聽說還有權利,能管人,比村長厲害多了。他們也知道叫正式工,比打零工強多了,穩定。
老戚夫妻倆見勢不妙,和小舅子商量一通,把家交代給他隔壁鄰居,連夜外出說是去打工,其實是躲起來了??礃幼右粫r半會兒不用回來了,本來覺著兒子有個好差事,是好事,誰知道搞得一家人要背井離鄉來。
人家范進中舉是自己喜瘋了,這老戚夫妻倆是被周圍的人搞得雞犬不寧,因為來賀喜的人實在太多,應付不過來。賀喜就賀喜吧,個個都不空手來,這情何以堪啊?他倆一輩子也沒見過這么多錢,拿的都害怕了。不拿又盛情難卻,不躲起來行嗎?本來收了村長的錢就被小舅子給訓了,但是迫于領導壓力,不能不給面子。三十六計走為上計,老戚家后來這步棋是走高啦。
好在鄰居一家很忠,誰來打聽老戚夫妻倆去了哪里,都說外出打工去了,去了哪里不知道。老戚家親朋好友的紅白喜事,都是他要好鄰居幫著隨份子錢。人家要聯系方式,鄰居矢口否認。別人也拿著沒法子。
本來村長和老戚鄰居一家不怎么對付的,知道倆家走得比較近,老戚兒子又這么出息。立馬給鄰居老婆安排了一個精神文明崗,早晨起來掃掃村子里的垃圾,每月600塊錢,這樣的差事本來是三個有頭有臉的婦女干的,這多虧村長提拔,又加了一個名額,實屬不易。村委會委員說,本來這次是老戚老婆的,名額給鎮上申請增加一個,結果老戚家招不住天天來人,只好出去躲去了。鄰居家做夢也沒想到攤上了這等好事,等于天上掉下來個大餡餅。
看在這被抬舉的份上,鄰居也不差事,在一個夜黑風高的夜晚,用蛇皮袋裝了點東西,鬼鬼祟祟地輕輕敲響了村長家的門。不一會又空著手輕手輕腳地從他家走出來,那步子更快活了。只要利益到位,即使有點恩怨,也一笑泯恩仇。后來老戚那鄰居背后再也不提告村長的事啦。
老戚家外出還不算完,村里家家戶戶的飯桌上,老戚兒子簡直成了一道名菜,頓頓要提,大人神乎其神的描繪著,多厲害多厲害,小孩子聽得眼里滿是渴望。
幾個老人更不淡定了,誰不希望自己的子孫后代好,都在傳老戚家風水好,所以才有好事輪到。初一十五都跑到老戚家周圍去燒香磕頭祈福,明知道自己這輩子是到頭了,不會再有作為,只要讓子孫好就行。那些老人跪下都差點起不來,但是看得出祈禱的非常虔誠。
老家風俗是逢年過節都要到自己祖宗墳墓上去燒紙祭祀。老戚一家不在家,按說這儀式就省了,誰知熱心人可真多,把自己家的祭祀完了,還不忘給老戚家祖墳上也燒一包紙。但愿老戚家的祖宗能顯神靈,普濟眾生,讓其他人家也能沾點福綠壽喜財,大伙大多數都是又窮又窩囊的窮山僻壤里掙扎,只能自己亂想招了。
至于老戚在外邊怎么樣了,村民們只是猜測,有的說他家兒子又提拔啦,有的說夫妻倆肯定跟著兒子享福去了,一邊說著,那眼神里滿是無盡的羨慕。說完了都還哀嘆一聲:人家福氣咋那么好呢?
后來村長發話了,不準再到老戚家院子外邊燒香磕頭,發生火災怎么辦?人家房子要是著火了誰負責的起?歲數大的人反應更遲鈍。老人們確實也聽話,也怕事。就不敢有明火啦,但是去拜三拜總歸不要緊吧,后來老年人磕頭拜三拜就形成了規矩。估計老戚一家平時沒啥事是真不敢回村子啦,他們的影響力堪稱村子里的核武器,威懾力非常大。再加上吹捧者們豐富的想象,真是不得了。
這還沒有結束,聰明點的家長也學著老戚家的學習路程,到處花錢拖關系把子女硬往城里塞去讀書。因為老戚家的兒子是去了縣城讀書才有出息的。他舅舅是老師,好幾年老戚腿腳不好,對孩子也顧不上多少,于是就把孩子托付給小舅子。好在孩子又聰明,考上了如意的大學??忌洗髮W后同樣拼命讀書,上進入黨,考上了公務員。這其中也多虧孩子舅舅的一路指點,也多虧孩子走運罷。
先是有兩三家讓孩子去縣城讀書,再后來五六家,誰家的孩子不寶貝?誰都不覺著自家孩子笨多少。聽說今年好像都去了。以為到了縣城離公務員就又近了一步,當然公務員確實大都在縣城,去讀書的話,實際距離是近了,就是不認識罷了。
聽說去縣城讀小學讀中學的孩子,大多數都是中下游的水平。難辦有那么一兩個好的。但是所有家長們都焦急地等待著,盼望著,都眼巴巴地希望下一個考上公務員榮歸故里的是自家的孩子。這榜樣的力量原來影響力這么大,一點不容小覷。
但愿都接老戚兒子的好運,這是全村人共同的心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