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水筆記(437):“上善若水”
老子的《道德經》中,多處提到“水”,要求人們向“水”學習!“上善若水”是其中的名句,意思是:最妥善的辦法應該是像“水”一樣!
下面是網友的一篇文章,最真實地對“上善若水”作出了全面合理的注解,特轉錄于下,供有興趣的朋友欣賞!
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只要心念一轉,逆境就能成為機遇。只要人們在心里拐個彎,就會路隨心而轉,從而超越自我,開創新的天地。水能夠直至大海,就是避開了所有障礙拐彎前行。在人生的旅途中,無非就是前進和拐彎兩種情況,看得清楚比走得極快更為重要,因為走得對,才會走得遠!

附錄一,一輩子都難讀懂的一句話:上善若水!
老子在《道德經》中的認識是:“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這句話流傳千年,啟迪著無數的仁人志士。
有的人覺得,這句話是在告訴人們要像水一樣自在灑脫,心懷善意地生活。還有的人認為這是在教導人們要學習水的品德,既要有高尚的品格,又要保持謙和的態度。
其實,這句話與《道德經》中另一個重要論點“無為而治”有著緊密聯系。老子認為“萬物始于無”,意思是認為世間最美好的事物都源自于虛無,經歷著從無到有的蛻變。
水就是最好的例證,它看似平淡無奇,卻蘊含著無限的可能。當人們經歷了人生百態,體會到世事滄桑以后,才能真正理解水的智慧,活出通透豁達的人生境界。
01,水的溫度會變,但是本質不變!
一位有高超智慧的人這樣形容水:“在寒冷的時候,柔軟的水會凝結成堅硬的冰;在烈火中,它不會退縮,而是化作沸騰的蒸汽?!?/span>
人生就應該是這樣,低谷就像接近冰點,奮斗則如同走向沸點。有的人害怕低谷,但真正堅強的人會在逆境中成長。一切困難都是考驗,熬過寒冬就能夠迎來春天。
有的人總是想占據高位,卻常常被打擊。聰明的人則懂得,與其執著于位置的高低,不如享受攀登的過程。
戰國時期的孫臏就是一個典型的例證。他被同窗龐涓陷害,受盡折磨,被迫住在豬圈里。但他沒有放棄,而是裝瘋賣傻避開敵人,最后逃到齊國。在齊國,他憑本事當上了軍師,指揮了“圍魏救趙”之類的系列大戰,成就了一番事業。功成名就以后,他選擇了平靜的生活。
這就告訴人們,人生的境遇會隨著時間的變化而改變,關鍵是要像水一樣,能適應不同的溫度,在低谷的時候保持堅韌,在高處的時候懂得適可而止。
02,水沒有固定的形態,但有規律!
莊子講過這樣的一個故事:有一天,孔子看見一個人從高高的瀑布上跳了下去,嚇得趕緊去找人。結果發現那個人安然無恙地游到了岸邊。
那人對孔子說:“我從小在山里長大,習慣了山水環境。我不去想為什么能做得到,就是自然而然能做到的事情?!?/span>
確實,如果順應水性,即便是在洶涌的瀑布中都能自如游動。反之,那種想要控制水的人卻總是失敗。
有人建造堤壩阻水,水卻能沖垮堤壩;有人想儲存死水,水卻會變質發臭;有人想用刀切斷水流,水依然會流淌不止……
水看似柔弱,卻蘊含著強大的力量。只有順應自然規律,才能獲得真正的智慧。這就是大自然給予人們的啟示。
03,水總是在變,因為懂得適應環境!
站在海邊看潮起潮落,常常讓人感慨萬千。這種壯觀的自然現象,其實是月亮和太陽引力作用的結果。表面平靜的水,內中其實暗藏玄機,只是在等待合適的時機顯現。大自然的規律讓水在四季中展現出不同的姿態:春天來臨的時候,融雪讓河水漸漲;炎炎夏日,江河湖海充盈飽滿;秋風吹起,水位慢慢下降;寒冬時節,水變得清冽稀少。
人生就應該像水一樣,順應時間的節奏。古人認為“一寸光陰一寸金”,還告誡人們“勤學應趁少年時,莫待老來才讀書”。時間對于每個人的一生都至關重要。聰明的人都懂得,人生不同階段應該做不同階段的事情,不要等到年紀大了才后悔莫及。比如說,二十幾歲是談戀愛的好時候,三十歲應該專注于事業,如果拖到四十歲才去尋找另外一半,那感受可能就會大不相同。
04,水沒有固定的形狀,卻能適應一切形態!
水總能找到前進的路,繞過高山,順著山溝流淌,仿佛天生就該在那里一樣。
將水倒進不同的器皿,它就會變成那個形狀。放在杯子里是一杯水,倒在水桶里就是一桶水……同樣的水還能變化出不同的風味——可以是甜甜的糖水,醇香的茶水,有可能是清涼的冰水……
水的多變性更是讓它成為了商品。夏天走進超市,貨架上擺滿了各種包裝的飲用水,看似普通的水,都具有了市場價值。水和糧食結合能夠釀出美酒,一小杯就價值不菲。人都是一樣,在不同場合就要展現不同的價值。比如在公司里,從普通員工到高管,薪資和地位的差別就像水的不同形態。
05,水能染成不同的顏色,卻不失本性!
墨子曾經說過一句很有意思的話:“染上藍色就變藍,染上黃色就變黃。環境不同,顏色就會改變,所以選擇環境要謹慎?!碑敻鞣N染料進入水中,水便隨之改變顏色。
不同顏色的水往往代表著不同的意義和結果。有趣的是,布料染色以后,即使水分蒸發了,顏色依然留存,而水卻又回到了最初的清澈。
現代社會就像一個大染缸,畢業踏入社會就等同于進入這個染缸。但那種內心純凈的人,即便身處復雜的環境,依然能夠保持本色。他們經歷過世事浮沉,見過人情冷暖,最終還是會回歸到正直善良的本性。
水看似安靜,卻能在各種環境中奏出不同的樂章;水看似柔弱,卻因為水壓產生巨大的力量;水看似平凡,卻在滿足人類需求中創造無限的可能……
上善若水的真諦,是督導人們要懂得運用自然規律,而不是去對抗自然規律。
人從出生到離世,都是雙手空空,所以不必太過于執著,因為一切終將歸于平淡。就像水一樣,保持淡泊,順應自然,這樣的人生智慧人們不知道是否贊同!
附錄二:道德經歸納的七大水德,開悟就是福運雙全的人!
水能夠滋潤萬物,大肚能容,與世無爭,與道的屬性相合。正因為與世無爭,所以能成其大爭。這應該符合《老子》“天地不自生”的道理,所以水在任何時候都怡然自得。今天就說一說老子歸納總結的“水之七德”。
老子認為:“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span>
第一德——居善地,甘居下地!
水,不爭不搶,甘居人下。能長期處于眾人厭惡鄙棄、不愿意踏足的地方,而安之若素,遇到緊急特殊情況似平常一樣,泰然處之,怡然自樂。為人如此,誰不欽佩,誰不贊嘆?如此君子,誰不喜歡,誰不愿意結交?
有句古言名為“要想好,老敬小”。人都有驕傲情緒,總期盼別人尊重自己、欽佩自己、理解包容自己;殊不知,如果要想讓人敬愛,不如我敬人。資格越老,越不能擺老資格;水平越高,越不能處處炫耀。低姿態才是高情商,低姿態才是真君子,低姿態才能不爭而爭、不戰而勝,獲得人心所向。
第二德——心善淵,像深淵一樣容納百川而不滿溢!
人的天性容易自滿,總認為自己本事可以了。如果滿足于當前的成就,等同于自己給自己畫了一個圈,“畫地為牢”,限制了自己的成長空間。成長永無止境,不要被自負的情緒所耽誤;只有虛懷若谷,才能不斷地成長。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絕活,要想從眾人之中脫穎而出,就需要看到旁人的優點、不斷地向別人學習。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江海不避細流,才能成其浩瀚無邊。
第三德——與善仁,與人為善,助長天地萬物!
與人為善,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盡可能幫助別人?!百浫嗣倒?,手有余香”,付出就有收獲,別人不會忘記你。助人為樂,是凝心聚力的基礎;幫助別人,是種下一粒善的種子;在人們需要的時候,種子才會按照人們的需要開花結果。
世界是一個龐大的系統,系統中有無窮無盡的零件。每個人都不是一個單獨的個體,而是集體中的一分子。自己有本事不是本事,能團結整個集體,將團隊的力量凝聚起來,掌握在自己的手中,那才是真本事。
第四德——言善信,如同潮信一樣準時遵守!
潮汐是非常準時的自然現象,老子推崇水,更推崇潮汐有信。人無信不立,企業無信譽不能做大,團隊無信譽沒有發展前途。
信任完全可以疊加,一次次小小的誠信,組成了人們的金字招牌。信任是相互對等的條件,你信任別人,別人就會信任你,相互信任必將做成更大的事業。物以類聚,受人信任的人,必將收獲一大批值得信任的伙伴,成為人們事業上的助力。
第五德——正善治,善于治理,對萬物一視同仁、維持平衡!
善于治理的人,能夠如同水一樣滋潤萬物、調和陰陽、維持和諧。對任何人一視同仁,能造就人們公平的美名,讓人們的事業順利發展。
一個團隊、一個集團、一個國家,最重要的是要保持平衡。團隊猶如一架飛駛的馬車,在平衡的基礎上,才能講究速度、講究目標。
第六德——事善能,調合眾人、融合隊伍、凝心聚力!
善于協調眾人的關系,做眾人之間的潤滑劑,讓所有的人都對人們信服有加;如此才能凝心聚力,融合隊伍中所有人的才智,實現共同的目標。
做事情的關鍵是要配合得當,集體之間沒有成見、相互補臺而不能拆臺,關鍵時刻能夠背靠背、肩并肩。
第七德——動善的時候,像水一樣乘勢而起、乘勢而動!
時機非常重要,要善于抓住機遇,乘勢而起。如果只會跟在別人的后面跑,那么只能拾人牙慧,撿一點殘羹剩飯糊口。
抓住有利的時機果斷出手,則如弄潮兒駕著奔騰的巨浪一般蓬勃而出;個人的力量非常渺小,只有借助時代的偉大力量,才能迅速做大做強。
結語!
佛陀牛屎,皆是心相;常修道德,處處見道!
老子看水有諸多美德,正是因為他自身有德。正所謂“青青翠竹,悉是法身;郁郁黃華,無非般若?!庇械赖碌娜耸浚刺斓厝f物都有道;沒有道德的人,道放在眼前都只會視而不見,熟視無睹,漠不關心。
蘇東坡與佛印“佛陀牛屎”的有趣辯論,流傳至今,說的都是同一個道理。所以見道的關鍵,還在于人。愿所有人常修道德,則工作生活必然處處合道,人生事業焉有不順之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