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萬字透講「愿景使命」(4):“本命”法則——黃金羅盤法
本文以2萬4千篇幅,剖析近百個成功與失敗的品牌案例,融合吉姆·柯林斯等五位品牌大師的精髓理論,為你揭開這一商業世界中最被誤解也最具威力的秘密武器。
一、「愿景使命」適合當下嗎?數字海洋的生存法典與指北星圖二、「愿景使命」如何起作用?6大核心作用機制探析三、「愿景使命」的航海圖鑒:構成、定義與價值錨點四、破解核心混淆:愿景VS戰略和使命VS文化五、尋找「愿景使命」1:喬布斯方法——存在的意義!六、尋找「愿景使命」2:貝佐斯方法——為顧客創造價值!七、尋找「愿景使命」3:“黃金羅盤”法——新探險家的“本命”法則八、從理論到行動:5個關鍵動作缺一不可九、「愿景使命」的五大誤區:你正犯的錯誤十、征程回顧:航標與未來今天了解新探險家的“本命”法則——“黃金羅盤”法?
七、尋找「愿景使命」3:“黃金羅盤”法——新航海家的“本命”法則
「愿景使命」的本質,在于為“自己人”(自己、團隊和忠實用戶)持續“打雞血”(注入動力)。
因此,若你的探索僅停留在“為某群體提供卓越產品”或“通過創新改善生活”這類泛泛之談,往往缺乏感召力與穿透力。這樣的目標,恐怕尚未駛出港灣,便已黯淡無光,遑論指引十年壯闊航程。
但并非人人都擁有喬布斯的雄心、貝佐斯的極致服務,馬斯克的原理洞察,張一鳴理性思維,餃子、馮驥的熱愛與執著。那么,對于廣大創業者,是否存在一種既簡單實用又能點燃“自己人”的構建法則?
品牌猿借鑒西蒙·斯涅克(Simon Sinek)的黃金圈理論,給出第三種原創方案:「黃金羅盤」法——由內而外構建的“指北星圖”,數字大航海時代新航海家的“本命”法則。

1、“黃金羅盤”法:從初心開始,由內而外的指引
“黃金羅盤”由五層同心圓構成,由信念核心向外延展:
核心圈:Why (信念之源)—— 你的初心(使命與信念)——北極星。第二圈:Who (同行之舟)—— 認同你信念的伙伴和用戶(目標人群)——船員及同行船隊。第三圈:Worth (應許之地)——你為“Who”創造的獨特且不可替代的價值——遠方新大陸第四圈:How (航行之策)——實現價值的核心路徑或獨特方法(戰略航線)。最外圈:What (行動之錨)——具體的產品、服務或行動內容(執行)。
大多數創業者的思維往往是由外而內:先想自己要做什么(What),再思考怎么做(How),然后尋找客戶(Who),最后才勉強考慮價值(Worth)和初心(Why)。
例如,傳統蘋果路徑的描述:“我們生產最好的電腦(What),設計精美、操作簡便(How),你們(所有人)想買一臺嗎?”
而“黃金羅盤”法其路徑全然不同:始于內心的Why,逐層向外探索:
Why: 突破常規,推動創新,改變世界。Who: 只為認同“Think Different”的人服務。Worth:賦能他們,在任何環境中都卓越工作。How:融合技術與人文,極致設計、簡潔操作、軟硬件一體...。What:于是,我們創造了最棒的電腦、音樂播放器、手機... “歡迎“Think Different”的人來體驗?!?p style="font-size: 18px; line-height: 40px; text-align: left; margin-bottom: 30px;">將其串聯成使命宣言:基于“Why”的信念,我們只為“Who”創造了“Worth”,通過“How”,去做 “What”。正是這種由內而外的敘事邏輯,成就了蘋果《1984》、《Think Different》、《致創新者》等諸多震撼人心的經典廣告此時,人們購買的不只是產品,也不僅是對自己生活和工作的改變,更是對“Think Different”信念的深度共鳴與身份認同。

這也解釋了蘋果能從電腦成功延伸至手機、耳機、手表,而戴爾推出MP3卻無人問津的根本差異:后者缺乏承載用戶信念的精神容器。(當然,蘋果近年創新乏力,其根源亦在于其“Why”的銳氣有所消減。)
2、“黃金羅盤”普效性——無羅盤者,處處逆風
對人類來說,最大的消費對象就是人生,所以最終消費可以說是人生的成就。人們追求的是能夠讓人生和時間充實的消費,而不是消耗人生和時間的消費。
——三浦展《第四消費時代》

「黃金羅盤」法則普世的必然性,根植于數字航海時代的殘酷真相:在充滿無限可能與未知風險的時代,缺乏清晰的 “Why” (信念燈塔) 和 “Who” (同行者) ,就如同無航海圖的船長——任何方向皆為逆風;似動力枯竭的孤舟——所有努力不過是延緩沉沒的徒勞掙扎。
面向新消費與新人群,這種“迷失”顯得尤為致命。
原因在于,無論是當下的“第四”還是到來的“第五”消費時代,正經歷著三重海嘯級變革:
意義取代產品: 人們關注產品承載的意義與價值,遠勝于產品本身。身份構建:消費者通過購買品牌來定義和表達自我身份。圈層歸屬:消費行為日益根植于社群與圈層,以此獲得安全感與成就感。更進一步,在消費緊縮、內卷加劇的時代洪流中,對中小品牌和創業者而言,清晰的“Why”與“Who”絕非錦上添花,而是生存與突圍的關鍵命脈:
第一、“Why”缺失或模糊 = 航向迷失。
這首先意味著品牌/公司失去方向后的無助與無力感。進而難以吸引優秀人才同行,更無法持續激發團隊的內在干勁與組織動力。
本質上,你對“為什么存在”(Why)的思考深度,直接決定了你能成就何種事業、吸引的人才層次和塑造何種品牌。
第二、“Who”不清晰或失焦 = 價值空洞。
其直接后果是:無法聚焦并創造真正獨特的“Worth”(價值)。這使得你無法吸引那些“非你不可”、情感共鳴強烈的核心用戶,自然也難以建立深度的情感連接與忠誠度。
當面臨價格戰或巨頭降維沖擊時,極易迷失方向,深陷無休止的內卷泥潭。
因此,「黃金羅盤」法為新時代的航海者勾勒出清晰的生存法則:
你的信念(Why)越清晰有力,創造的獨特價值(Worth)就越不可替代,吸引的同路人(Who)就越堅定忠誠。你的“Who”定義越精準、聯結越緊密,價值創造就越精準,品牌根基就越穩固。有鑒于此,請從即刻起切換你的思維模式:
停止追問: “我能做什么?” 轉而叩問: “我為什么必須做這件事?”(Why)停止追問: “我賣給誰?” 開始思考:“誰認同我的信念,誰和我并肩戰斗”(Who)停止盤算: “市場多大?如何賺錢?” 全力探索: “創造何種價值,能讓‘Who’更好,值得我傾盡全力?”(Worth)抵達新大陸的榮光,終將屬于那些洞悉“為何出發”(Why)與“駛向何方”(Worth),并集結了堅定同行者(Who)的航海者。

3、經典重溯:愛彼迎——以“初心羅盤”導航使命重生
許多企業在初創期信念熾熱(Why清晰),卻在規模擴張中漸失航向:沃爾瑪最初是“讓普通人買得起好商品”, 而后來則偏移去追求“世界第一零售巨頭”和股東回報;同樣,阿里巴巴早年立志“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卻在壯大過程中重心轉向市值與流量增長。
這并非偶然。 當企業遺忘 “為何出發”,極易陷入內卷與官僚,終被淘汰。破局之鑰,在于定期回歸原點,叩問初心:“我們當初為何要做這件事?”
2014年的愛彼迎(Airbnb)正是這劑解藥的踐行者。
1)迷失之困:
身份迷失。 經歷指數級增長后,Airbnb日益偏離連接“人與獨特空間”的溫暖內核,更像是連鎖加盟業務和資本游戲。盈利瓶頸: 初期用戶(追求便宜的“沙發客”)和房源(廉價閑置房間)構成單一,難以滿足更廣泛需求,盈利受阻。監管壓力: 隨著短租成長為吸納數百萬人的產業,監管與納稅成為必然挑戰。2)破局之舉:追問“我們的Why是什么?”
2007年創業初心: “我們期望為世界各地的人們創造一種成為東道主的方式,就像我們一樣?!保ê诵模哼B接與接納)2012年增長密碼: “Airbnb不再僅僅關于你在哪停留,而是當你停留在那做什么,和‘誰’一起做?!保ê诵模后w驗與連接)5年成功基石: “只有房東成功,我們的公司才會成功。”(核心:伙伴共贏)3)重生之光:以初心重塑使命
新使命核心:歸屬感(Belong Anywhere)。 從“Travel like a human”升級為“家在四方”,強調在異鄉找到歸屬。新標識(Bélo)演繹: 融合人群(People)+地點(Places)+愛(Love)+Airbnb,形似一顆倒置的柔軟“心”,象征: 真誠連接(贏得贊賞)與開放共創(人人可參與)。深層價值: 幫助用戶探索地圖外的村莊、本地人私藏場所(如無菜單咖啡館、深巷歌舞廳、無名畫廊),從而獲得新體驗、接觸新文化、開啟新對話。
正如創始人切斯基所說: “Airbnb的目標是讓人在異地也能感到歸屬感。核心不是社區化、國際化或便捷租賃,而是讓用戶找到歸屬感!”
4、“黃金羅盤”法的精髓與生存智慧
我們能取得今時今日的成就,不是因為我們的能力比別人高出多少,而是我們謹小慎微地留在我們的“能力圈”之中。若執意參與他人擅長而自己一竅不通的游戲,注定一敗涂地。
——查理?芒格
“黃金羅盤”法的精髓在于:以創始人的初心(Why)與核心能力為基石,聚焦獨特的價值創造(Worth),進而錨定戰略方向(How)與行動路徑(What)。
這絕非紙上談兵,而是數字時代新航路的導航儀。歐美DTC品牌的崛起與中國90后創業者的爆發,正是其力量的明證:
Warby Parker(2010年)——“憑什么一副眼鏡要500美元”?WP要為消費者提供高品質、時尚且合理的價格的眼鏡。(DTC第一品牌,2024年市值30億美元)Glossier(2014年)——“打造一個基于信任和真實性的品牌,讓普通女性可以繞開那些作為時尚和美妝行業的專家和時尚大V,從而以一種真正低成本的方式來討論美妝產品”。(2023 年零售額近 2.8 億美元)Hims(2017年)——“我希望將產品引向更年輕、更多樣化的群體,同時也希望能消除一部分男性根深蒂固的因脫發而產生的恥辱感,讓人們了解到脫發很正常,不用太過在意。”(3年營收翻5倍,2021年成功IPO)KEEP創始人王寧——“十年前,我們因相信運動平等而出發;十年后,讓我們以‘激發每一次運動,讓世界充滿活力’的名義,再戰下一個十年?!?strong style="color: blue;">泡泡瑪特創始人王寧——一定是一個讓大家向往的品牌,也許很多年以后,大家提起我們,會覺得這是一個值得被尊敬的品牌。NEIWAI內外創始人劉小璐——“我有一個解放女性身體的愿景”,“我們希望將 NEIWAI 內外打造成能代表中國身份、兼具東方美感與國際視野的全球化品牌?!?div style="text-align: left; margin-bottom: 10px;">
這些品牌詮釋著“信念”驅動型企業的真諦。當創始人懷揣熱愛啟航,這份“信念”便成為:
新銳品牌最硬核的競爭力抵御誘惑的深塹護城河由真實感催生的強大行動力他們無需龐然巨資,僅需將信念注入產品細節,便能如磁石般吸引“同頻共振”的用戶,鑄就情感聯結的紐帶。
最后,再給出“黃金羅盤”法中航行的三條注意事項:
根植Calling,遠離空洞Mission: 使命是讓你激情重燃的內心召喚,絕非模板口號。(黃金羅盤之核 - Why)獨特即力量,微小可撼動: 力量源于差異化。起點再小,只要深植于你的Why與Who,便能錨定不可替代的立足點。(黃金羅盤之力 - Worth & Who)持續進化,靜水流深: 不必激進浮夸,但須邊行邊悟邊升級。在堅守信念(Why)的同時,敏銳洞察環境與伙伴,將價值連接(Worth)推向更高維度。這三條事項,還呼應著另一種古老生存智慧——燕雀之「智」:
古人嘆“燕雀安知鴻鵠之志”,然執著宏大敘事的“鴻鵠”多已湮滅,專注生存之道的“燕雀”卻在環境惡化與人類侵襲中生生不息。其「智」在于:
不盲目追求“更大、更快、更強”的虛妄目標,專精“本命”之事。(清晰Why與Who)。不惑遠方喧囂,專注自身的生長與精進(深耕獨特Worth)。保持敏銳的覺知,隨時與周圍環境融為一體,靈活調整(持續進化How與What)。
當你的品牌緊盯著“黃金羅盤”——擁有清晰的信念(Why)、堅定的同行者(Who)、獨特的價值(Worth)——你便獲得了穿越風浪的的“本命”導航。 此時,融入燕雀之「智」的務實與韌性:專注生長、敏銳應變、靜默進化,那么無論波濤如何洶涌,你終將校準航向,駛向那片獨屬自己的“星辰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