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命”怎么來的?
北京晚報·五色土 | 作者 蔡輝
三杯藍尾酒,一碟膠牙餳。
除卻崔常侍,無人共我爭。
今朝吳與洛,相憶亦欣然。
夢得君知否,俱過本命年。
這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在《七年元日對酒五首·其四》中寫下的詩句。
詩中“藍尾酒”一般寫作“婪尾酒”,唐人巡酒至末座,稱“婪尾”,代指豪飲;“膠牙餳”即麥芽糖,猶今之糖瓜,食之黏齒,故名,唐人年夜飯中必有。白居易曾寫“春盤先勸膠牙餳”,“春盤”即春餅,亦唐人年夜飯中必有。
“崔常侍”指崔玄亮,與白居易、元稹交好,三人唱和頗多。詩中另有自注:“余與蘇州劉郎中同壬子歲,今年六十二?!薄疤K州劉郎中”即詩人劉禹錫,他和白居易同生于唐大歷七年(772年),即壬子鼠年。白居易此年60歲,依虛歲記為“年六十二”。
顯然,白居易視“本命年”為壞事,所以接著寫道“應無藏避處,只有且歡娛”。唐代是中國生肖文化轉變的關鍵期,“本命犯太歲,太歲當頭坐,無喜恐有禍”的觀念深入人心,推其本源,實各種誤會的結合,白居易亦未免俗。
元旦已過,春節將至,兔年將轉為龍年。值此之際,有必要對生肖文化進行鉤沉、解讀,推進科普。
本文主要援引學者上師文的學術論文《本命信仰研究》。
唐代石十二生肖——龍。青石質,龍首人身,龍角上豎,眉弓凸起,眼睛突出,雙耳向后,身著廣袖長袍,衣服上淺刻七道線紋表示衣服的褶皺,拱手而立。足穿圓頭履,足下為橢圓形臺座。故宮博物院藏。
生肖應是“中國造”
生肖始于何時、其源如何,至今爭訟不休,據學者張珊珊的《生肖文化的起源及其發展過程》,大體分為“本土說”和“外來說”。
“本土說”粗分為四種,即“源于圖騰說”、“源于天文說”、“源于農耕說”和“源于祭祀說”。
“源于圖騰說”認為生肖是各部落的圖騰,清代學者顧炎武稱,春秋僅22姓,學者董家遵進一步指出,22姓是從12姓分化而來,每姓一獸,合成十二生肖;“源于天文說”則認為,十二生肖與太陽、月亮的運行規律有關,但著名學者李零認為不可信;“源于農耕說”認為生肖多是農耕用畜類,用它們紀年較直觀、方便,此說無證據,且龍、虎非農耕所宜;“源于祭祀說”認為馬牛羊等是祭品,或據古人不同時間設祭用牲不同而來,可龍、虎是受祭對象,非祭品。
“外來說”可粗分為兩種,即“源于印度說”、“源于古巴比倫說”。
“源于印度說”認為,公元前3世紀,阿育王統一印度,力推佛教,并向中亞、西亞派出僧侶,以鼠為首,設十二神獸輪流值歲,巡行閻浮提(即南瞻部洲,位于南方,被海洋環繞,是佛教中人類的主要居住地),此說被游牧民族接受,匈奴便用12獸紀年,漢墓中“龍虎斗”圖有抗匈奴之意;“源于古巴比倫說”是著名學者郭沫若提出,稱十二生肖源于古巴比倫黃道十二宮神像,后傳至中亞,張騫出使西域時帶回。
隨著考古發現,可知至少在秦朝已有生肖,“外來說”的論據不足,“本土說”更具說服力,但中國的生肖文化中也吸收了外來文化。
“十日并出”是謠傳
生肖源于紀時,古人最早紀時方式是天干,與太陽運轉有關。
學者上師文指出,商朝帝王多用天干命名,如上甲微、報丁、報乙、太丁、仲壬、太甲、沃丁、太庚、小甲、雍己、太戊、仲丁、外壬、祖乙、祖辛、帝乙、帝辛等,但上甲微之前,7帝王未用天干,即:契、昭明、相土、昌若、曹圉、冥、振。
學者賈雯鶴先生認為,其中隱含著商人的太陽崇拜:從契到振,其實是太陽循環運轉的全過程。契是玄王,即“黑夜之神”,古人認為,夜晚時,太陽在地下運行,黎明時重新升起,而契的兒子是昭明,昭明即光明,猶日出于夜,而太陽運轉一周后,復歸于冥,繼而又振。
振以后,商人簡化記錄方式,按10個太陽輪流出巡順序記錄。在《山海經》中,有這樣的記錄:“下有湯谷。湯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齒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鄙坛拿總€帝王相當于十日中的一個,次第坐莊。并設占星之官羲和,記錄太陽運行狀況,是為天干,即“始作甲乙以明日,謂之干”。
朱熹曾說:“此十日,本是自甲至癸耳,而傳者強以為十日并出之說。”認為古代“十日并出”是不懂歷法而生的謠傳?!笆詹⒊觥背鲎院篝嗌淙盏膫髡f,后羿是挑戰夏王朝的一個部落,編造此說或為發動叛亂。夏朝和商朝一樣,也信仰太陽。
天干以10天為一循環,稱一旬。
紀日之外,另有紀月,即地支。地支晚于天干,或是上古兩大部族合并,彼此紀時方式不同,勉強并為干支紀年(即天干加地支)。
說法眾多難統一
與天干相比,地支更直觀。月有陰晴圓缺,每30天循環一次,人人可見,極易推廣。《世本》載:“黃帝使常儀占月?!背x與羲和都是紀時官,或稱常儀即羲和,可能二者職能近,漸歸并。甲骨文中,有完整的六十甲子表(見《甲骨文合集》第37986和容庚《殷契卜辭》第165)。
六十甲子表中,六年以甲開頭,六年以丁開頭,后稱“六丁六甲神”,可“行風雷,制鬼神”,它們本是毫無意義的數字,記出生年份而已,但古人認為,出生時間決定一生命運。南宋王契真在《上清靈寶大法》中稱:“丁丑延我壽,丁亥拘我魂,丁酉制我魄,丁未卻我災,丁巳度我危,丁卯度我厄;甲子護我身,甲戌保我形,甲申固我命,甲午守我魂,甲辰鎮我靈,甲寅育我真?!币殉擅孕?。
“天干+地支”紀時法推廣后,或為方便記憶,古人用十二種動物代地支,即生肖。1975年,湖北睡虎地出土秦簡,有占卜文《盜者》,寫于公元前217年,記十二生肖,雖午配鹿、未配馬、申配環與今不同,但足以證明,生肖源自本土。
生肖初期有好幾種說法,并不統一,可能原本沒有特別含義。在睡虎地其他秦簡中,又稱酉配水、戌配老羊,此外在陜西孔家坡出土的漢初竹簡中,有申配玉石,卯配鬼、戌配老火等說。
有學者認為,“鬼”可能是“兔”的誤寫,“老火”可能是“老犬”;“老羊”可能指狗,狗又稱黃羊;至于“玉石”“環”,可能指夔,一種喜單足跳行的猴;“水”則音近雉,指雞……雖能和今天對應上,卻有硬解之嫌。
王充不信生肖說
東漢元和二年(85年),以政令方式,在全國實行干支紀年,十二生肖紀年得以推廣。
對于生肖背后的“深意”,東漢學者王充嗤之以鼻,他在《論衡》中批駁:“水勝火,鼠何不逐馬?金勝木,雞何不啄兔?亥,豕也,未,羊也,丑,牛也;土勝水,牛羊何不殺豕?巳,蛇也,申,猴也;火勝金,蛇何不食獼猴?獼猴者,畏鼠也,嚙獼猴者,犬也。鼠,水也,獼猴,金也;水不勝金,獼猴何故畏鼠也?戌,土也,申,猴也;土不勝金,猴何故畏犬?”
王充依據五行學說,直斥其與十二生肖之間的矛盾。學者上師文認為,此時世風多據屬相論人,“言屬鼠人則狡黠智慧,言屬牛人則勤懇老實”,又以兩人生肖來判斷相互關系,“言屬鼠人與屬馬人相沖,屬鼠人與屬兔人相刑,屬鼠人與屬羊人相害”。太歲信仰也很流行。
太歲本指木星,它每12年循環一圈,易觀測,古人遂用它代地支。地支欠準確,一個月亮年約為354天,而一個地球年是365.24年,彼此難對應。木星運轉相對規律,屈原在《離騷》中寫道:“攝提貞于孟陬兮,惟庚寅以降。”即觀測木星形成的結果。
為確定具體時間,古人將木星運行軌道分成12份,稱:困敦、赤奮若、攝提格、單閼、執徐、大荒落、敦牂、協洽、涒灘、作噩、閹茂、大淵獻。
為判斷木星運行的具體位置,主要依據該區域有什么星,木星進入哪區,便以此區最大星命名,而用來定位置的星稱“歲星”。可隨著觀測積累,問題出現了:木星的運轉周期不是12年,而是11.86年。
皇帝不敢走正門
據學者上師文鉤沉,為彌補木星運轉周期非整數年的“缺陷”,古人臆想出實際觀測不到的“太歲星”,一周天整12年,且與木星運行方向相反(木星運行方向和紀月相反,計算時較麻煩)。
這種不建立在實證基礎上的想象,易入演繹邏輯的窠臼,能整合舊知識,難產生新知識,反而強化了本命信仰等迷信。唐代皇家冒充李耳(老子)后裔,大建道觀,道教信仰盛行,且受佛教影響,生肖塑像從傳統的動物造型,轉為獸首人身,進一步神格化,本命迷信更加泛濫。
天寶元年,李適之任相,李林甫對他說:“華山有金礦,采之可以富國,上未之知?!崩钸m之性粗疏,直接向唐玄宗匯報,唐玄宗大喜,問李林甫,李林甫說:“我早就知道,但華山是您的本命山,王氣所在,不可穿鑿,臣故不敢上言。”唐玄宗從此鄙薄李適之。
唐玄宗屬雞,性喜斗雞,以致“上之好之,民風尤甚。諸王世家、外戚家、貴主家、侯家傾帑破產市雞,以償雞直。都中男女,以弄雞為事,貧者弄假雞”。
皇帝被本命信仰迷惑,百姓亦然,據《太平廣記》:開元末,有人好食羊頭者,常晨出。有怪在門焉。羊頭人身,衣冠甚偉。告其人曰:“吾未之神也,其屬在羊。吾以汝好食羊頭,故來求汝,極食則已,若不爾,吾將殺之?!逼淙舜髴?,遂不復食。
在《酉陽雜記》中,記錄了大量類似的荒唐故事,屬鼠不捕鼠,屬兔不食兔,唐代宗死后,唐德宗繼位,送葬竟只敢走偏門,不敢走正南門(方位屬午),因他的本命屬午(馬)。
招兵竟要看屬相
本命是人編出來的說辭,卻扭曲了人的行為,因古人無科學意識,面對未知,?!坝杏眉凑胬恚磺笊踅狻?。包括王充,他一邊諷刺生肖迷信,一邊又表示:“國命系于眾星,列宿吉兇,國有禍福;眾星推移,人有盛衰。……至于富貴所稟,猶性所稟之氣,得眾星之精。……天有百官,有眾星,天施氣而眾星布精,天所施氣,眾星之氣在其中矣。人稟氣而生,含氣而長,得貴則貴,得賤則賤。貴或秩有高下,富或貲有多少,皆星位尊卑大小之所授也?!?/p>
面對社會問題,應多元包容;面對科學問題,則應窮追本源。世界是復雜的,須有復雜的應對手段,搞清問題域,匹配以正確方法,可傳統封建王朝恰恰最缺多元化能力。
據學者上師文鉤沉,唐代皇帝常設道場護本命,宋代更甚,幾乎所有皇帝都設道場、建本命元辰殿(兩宋共建25處,供奉皇帝本命)。該俗甚至傳至遼金,今北京白云觀“丁卯瑞圣殿”即金顯宗孝懿皇后的本命元辰殿。
明武宗為避本命,且姓朱,竟禁民間屠宰,“本犯連當房家小發遣極邊衛”,甚至抗倭名將戚繼光在《練兵實紀》都表示:“凡上官赴任等事,先看作主之人本命無犯沖克,然后選用?!币馑际?,指揮官招兵須看屬相,有沖克者棄而不用。
到清代,本命信仰成年節儀式,據富察敦崇的《燕京歲時記》:“初八日,黃昏之后,以紙蘸油,燃燈一百零八盞,焚香而祀之,謂之順星?!表樞羌雌砬蟊久巧癖S印?/p>
生肖與本命是傳統文化,善用可解頤增趣,過甚言之,則有大害。(責編:沈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