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的院門為什么開在東南角上?
北京地區的四合院是中國傳統建筑民居的代表,讓中國獨有的風水之說發揮得淋漓盡致。坐北朝南,處于正位的四合院,其大門都開在院子的東南角上。

《周易·易輪坤鑿度·立輪坤巽民四門》中指出:“巽為風門亦為地戶。萬形經日,二陽一陰,無形遁也。風之發泄,由地出處,故曰地戶。戶者,牖戶,通天地之元氣?!焙唵握f,八卦中的巽位,為通風之處,它就像房屋的窗戶,可以通天地之元氣。
中國的傳統建筑還格外重視排水的通暢,四合院由四面房屋包圍而成,中間為院子,那么下雨時的雨水如何排泄?

由于四合院的地勢在總體安排上往往是西北高,東南低,水自西北向東南流,這樣一來,東南角的排水作用就凸現出來。排水角度說,院門開在東南角也是必要的。
不僅如此,北京城的排水系統也體現的這一思想。明、清時期北京城內的水系,就是自西北方的積水潭水關入,自東南巽方的通江河出。

明、清時期北京紫禁城內的金水河,則是自神武門西側的地道入水,自鑾駕庫東南巽方出。
四合院的布局由于較大較完整的院落,而使得在對外閉塞的建筑內部,有著豐富的交流和活動空間,既符合自我封閉對外防備的文化心理需求,又加強了內部的溝通。也正是因為這種空間形態很好的適應了中國人的生活方式和家族觀念,因此具有極強的生命力。
(注:文章僅作知識分享,部分圖源自網絡,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刪除!)
古建家園--古建中國,以古建筑傳統優秀文化為核心的文化建筑互聯網創新平臺!以線上+線下模式,建筑+互聯網+文化,傳承與發揚建筑文化,把傳統優良文化植入到建筑材料中,讓建筑從源頭上有文化,將中華上下五千年文化的精髓與現代科學技術古今結合、中西融合,應用于現代建筑行業,倡導將優良的傳統文化走入大眾的衣食住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