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最好的風水,原來藏在你每天說的話里
言語的溫度,決定家的溫度。好好說話,是一個家庭最寶貴的家風。
古人云: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語言在表達愛的時候,有些無力,傷害別人的時候,卻十分鋒利。
我們許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在外面待人接物客氣謙遜,回到家卻對最親近的人苛刻無理。
殊不知,這些無意間的言語傷害,正在悄悄侵蝕著我們家庭的根基。
家是講愛的地方。言語的溫度,往往決定了一個家的幸福程度。
家人是我們最應該呵護的對象,柔軟的語言能滋養心靈,讓家成為真正的港灣。
而尖刻的言語則可能讓家變得冰冷。
一句狠話,毀了一個生日宴
小梁夫妻和哥哥、嫂子一起回家給爸爸過生日,四個人早早地就商量好要給爸爸帶什么生日禮物。
半路上,哥哥隱約覺得少拿了一件禮物,便下車查看,結果真的把爸爸最愛喝的酒落下了。
小梁的妻子安慰哥哥道:“沒關系的,趁現在還沒走遠,咱們回去拿一趟吧,也怪我太著急走了,沒有檢查?!?/p>
小梁緊接著妻子的話說:“回去拿吧,沒事的。”
但是一旁的嫂子開口了:“現在拿怎么來得及,快走吧,下次都檢查好了,你自己想辦法怎么解決吧?!?/p>
說完便催著大家趕緊上車,一路上,嫂子一直都在抱怨。
終于到家了,嫂子一進門就大喊大叫的說:“本來還給您帶了酒,結果他忘了拿,還要半路再回去拿,您看都幾點了,還拿什么,下次再喝吧。”
哥哥覺得很沒面子,便開始和嫂子爭吵,最后嫂子生氣地開門走了。
爸爸原本高高興興盼他們回來的喜悅完全沒有了,無奈地坐在沙發上一聲不吭。
一家人本來可以高高興興的吃個飯,結果就這么搞砸了。
后來,小梁和妻子的日子過得越來越幸福,兩個人有什么事情都一起商量,一起解決。
而哥哥受不了嫂子總是這樣咄咄逼人,離婚了。
一句鼓勵,成就一個孩子
梁啟超特別懂得怎么好好說話,他和妻子、孩子相處的都十分融洽。
他與子女像朋友般相處,書信中稱呼女兒為“大寶貝”,兒子為“老baby”。
有一次,梁啟超的二女兒梁思莊考試只考了第十六名,感到很沮喪。
梁啟超并沒有責怪女兒的考試成績,安慰道:“莊莊,成績如此,我很滿足了,乖乖不必著急,只需努力就好了?!?/p>
在梁啟超的家庭中,教育孩子沒有打罵懲罰,更多的是鼓勵和尊重。
在這樣舒適溫馨的環境中,梁啟超的九個孩子都有非常了不起的成就,真正實現了“一門三院士,九子皆棟梁”的教育奇跡。

一句謝謝,傳承一種家風
一個初中生女孩每天說的最多的話就是“謝謝”。
坐出租車,下車時她對司機說謝謝。
去超市買東西,她對收銀員說謝謝。
在外面吃飯,她對上菜的服務員說謝謝……
問她會不會煩,她說:“奶奶教我要講禮貌,對人謙遜有禮?!?/p>
女孩的奶奶是一位退休小學教師,為人謙遜有禮,樂于助人,一輩子沒有跟別人紅過臉吵過架。
女孩被奶奶從小帶大,耳濡目染,傳承了奶奶禮貌待人、謙遜有禮的好家風。
這種教養不僅體現在語言上,更深入到她的行為中。
她在學校里遇到每一位老師都會問好,遇到清潔工也會停下來道聲“阿姨好!”
她的行為甚至影響了她的同學們,讓他們也學會了尊重所有的勞動者。
怎樣才算好好說話?
戒掉責備的語氣。遇事不指責,是為人處世的智慧,也是好的家風。
魯迅先生曾因兒子海嬰說魚丸不新鮮而責備他,但親自嘗過后發現孩子是對的。
他隨后告誡夫人:“他說不新鮮,一定也有他的道理。不加以查看就指責,是不對的。”
戒掉命令的語氣。家是講愛的地方,不是發號施令的戰場。
不要打著“為你好”的旗號,使用支配式的溝通方式。這會讓他人感到壓抑和不受尊重。
戒掉不耐煩的語氣。一個人最大的錯誤,就是把好脾氣留給外人,卻把壞脾氣留給家人。
主持人李靜曾在創業壓力巨大時,仍堅持在回家前調整情緒,擦去淚水,把耐心留給家人。
用表達代替指責。心理學家發現,那些越過越差的家庭,都有個共同點:家里充滿了挑剔、指責。
我們應該學會用“我”開頭,而不是“你”?!?/p>
你總是這樣!”可以改成“我覺得可以這樣試試?!?/p>
你從來不理解我!”可以改成“我希望你能聽聽我的想法?!?/p>
多說謝謝,少說應該。不要覺得家人之間說謝謝很矯情。
一句“謝謝你為這個家的付出”,比一萬句“你本來就應該這樣做”更有力量。
先認同,再表達。在表達不同意見時,可以說“你說得有道理,不過我還有個想法...”或者“我理解你的感受,同時我覺得...”
先認同,是給對方臺階;再表達,是給自己出路。
改變說話方式,可以從一些簡單的轉換開始:
指責換成關心:把“你怎么又亂扔襪子?”換成“襪子放洗衣機里,我幫你一起洗?!?/p>
抱怨換成請求:把“你整天就知道玩手機!”換成“陪我聊會兒天吧,我想聽聽你今天的趣事。”
命令換成商量:把“趕緊去寫作業!”換成“咱們先寫完作業,再一起看電影,好不好?”
與父母相處,感恩比抱怨更重要。夫妻間相處,尊重比責怪更重要。與孩子相處,夸獎比打擊更重要。

好好說話,改變家庭命運
日本作家佐藤富雄通過大量研究,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那些喜歡把“一定沒問題”“總會有辦法”掛在嘴上的人,運氣往往很好。
即使遇到什么麻煩,也總能化險為夷。而一張嘴就是指責攻擊的人,都無一例外很倒霉。
佐藤富雄得出結論:“語言,可以改變人的命運。一個人經常說的那些話,將會成為他的生命預言?!?/p>
而這個結論,放在家庭里同樣適用。
積善之家,必有余慶
“好好說話”不僅是語氣溫和,更是通過言語傳遞善良。
一個常存善心、懂得好好說話的家庭,福氣自然會不請自來,不僅可以改變自己的命運,也能造福后代子孫。
范范仲淹的家風,深刻詮釋了這份“善”。
當得知兒子范純仁將一整船麥子乃至船只變賣,資助父親故友料理親喪后,范仲淹非但沒有責備,反而欣慰稱贊“汝已得我家風矣!”
這句充滿肯定與鼓勵的話,正是用言語傳遞善良的價值觀。
這份由言語播撒的善種,最終得以開花結果。
范仲淹晚年傾盡積蓄購置“義田”,資助貧困族人,其子孫后代八百多年間持續守護和擴充這份家業。
范氏家族也因代代恪守“先憂后樂”、“清心做官、莫營私利”的家訓。
名臣賢士輩出,家族綿延興盛,真正體現了“積善之家,必有余慶”。
好的家風,是一個家庭最大的不動產,它具有強大而持久的能量,是守護家族長久興旺的基石。
家有戾氣,必衰。家有和氣,則昌。
最好的家風,是內心的善良,而這份善良,最直接、最日常的體現,就是好好說話。
它不需要昂貴的代價,卻能帶來最珍貴的回報 —— 家庭的和諧、幸福與長久的興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