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精粹 風水地理基本含義之什么是地
作者 隨緣
什么是地?一切生命都離不開地球而生存。這是眾所周知的,但是,地球雖大其只不過是宇宙中的一個星球而已,也是至今為止,人類發現的太陽系中唯一有生命存在的星球之一。是億萬年前宇宙形成的天然星體。地球是太陽系從內到外的第三顆行星,也是太陽系中直徑、質量和密度最大的內地行星。赤道半徑為6378.2公里,其大小在行星中排行第五位。地球有大氣層和磁場,表面71%的面積被水覆蓋,其余部分是陸地,是一個藍色星球,有一顆天然衛星月球圍繞著地球以27.32天的周期旋轉,而地球自西向東旋轉,以近24小時的周期自轉并且以一年的周期圍繞太陽公轉。要是把天、地、人合而為一體的作用恐怕就沒有多少人了解的,更不要說能把它說清楚了。地球的公轉規律是在億萬年前太陽系形成時的不斷演變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其地形地貌也是在不斷的演變過程中逐漸形成并慢慢穩定下來,才出現了高山、平原、沙漠河流、山川、海洋、草原森林、冰川雪地、丘陵高原等等,而在這些不同的地域中,有的地方山清水秀,風景秀麗,有的地方,山窮水惡,土地荒涼。不同地區和地域中的人們也就因地制宜擇地而居,由于居住環境的不同,也產生了貧賤富貴之分,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生活習慣和不同的風俗文化。地球的山川河流和生態環境是天然生成的。天然生成的自然環境,稱之為先天,因地制宜開發和利用好各個地域的自然條件,稱之為后天。先天之體后天為用,才能推動人類社會不斷的向前發展和進步。<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