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嶺主峰太白山,為何被稱為中華“龍脈”?看看地形就明白了
我國的疆域遼闊,更是有各式各樣的地形地貌,最主要的就是山地高原和丘陵地區,約占了陸地面積的67%,地形西高東低,構成了一個三級階梯。各座大山之間連綿起伏相互交錯形成了山脈,山脈就好像是地形的“骨架”,串聯起一片片不同的地勢區。

我國也有著很多山脈,像什么喜馬拉雅山脈、太行山脈、昆侖山脈等等,其中有一個名為秦嶺的山脈平平無奇,論海拔比不上很多其它山脈,論險峻更是不敵別的山脈奇特,可卻一直被古人稱作中華的龍脈,這究竟是為什么呢?

秦嶺這座山脈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上的秦嶺呢只局限于陜西省南部、渭河與漢江之間的山地,東邊延伸到灞河和丹江河谷交界,西邊止于嘉陵江岸;而廣義上的秦嶺可就不得了了,西起昆侖,中過隴南與陜南,一直延續到鄂豫皖的大別山和蚌埠附近的張八嶺,都是他的地盤,成為了長江與黃河的分水嶺。

是不是看上去還挺長的,其實秦嶺還有個很神奇的地方,就是它的南北兩邊不管是溫度、氣候還是地形都有著很大的差異,夸張點說就好像兩個不同的世界。夏天的時候,秦嶺可以阻擋從南面來的濕潤海風,不讓它們進入北方地區;冬天的時候,他又可以抵御從北面來的寒潮進入南方地區,所以秦嶺到淮河的這條線是我國地理上最重要的南北分界線,這是它被稱作龍脈的原因之一。

再來看秦嶺的主峰太白山,它是秦嶺最高峰,也是青藏高原以東的第一高峰,說是主峰其實也就是一片縮小版的山脈罷了,長達61公里,橫跨了太白縣、周至縣、眉縣三縣。這里最高的主峰名為拔仙臺,海拔為3771.2米,帶領著一眾山峰組成了太白山脈,猶如鶴立雞群一般冠于秦嶺之中。

太白山地勢由東向西分布,由上到下分為了低山區、中山區和高山區三種地貌類型,它們形態各異、各成特點。一般而言,低山區的海拔在800-1300米之間,主要被黃土所覆蓋,也存在了一些石質山地地貌,山頭比較渾圓;中山區的海拔在1300-3000米之間,從劉家崖到放羊寺為北坡,從黃柏塬到三清池為南坡,基本都是發育各異的石峰;

高山區指的就是3000米海拔以上的太白山頂峰了,這里由于溫度過低,第四紀冰川地貌得以妥善保存,有著各種冰蝕地貌和冰磧地貌,堪稱兩大奇觀。

從近距離來看,作為太白山頂峰,也就是整個秦嶺乃至陜西省的最高峰的拔仙臺地勢其實不是特別險要,相對而言還有些平緩,如果不仔細觀察,你都沒法看出來拔仙臺和周邊海拔差不多的山峰有什么區別。傳說當年武王伐紂后,姜子牙就是在這里封神點仙,據傳拔仙臺的小觀里放著姜子牙封神點仙時坐的椅子,世人都不可以動坐。

登頂拔仙臺你就可以看到這一整片氣勢恢宏的太白山脈一直延伸出去,霎時間所有的秦嶺各處都一覽無余。在拔仙臺的西北和西南處有一塊大太白湖和二太白湖,是兩個保存完整的典型冰斗湖,基本上都是三面被崖壁環繞著,只是開口方向不同;而三太白湖是一個受到斷層影響的冰蝕湖,還有一個太白山最大的玉皇池冰蝕湖,這些景觀一起組成了拔仙臺的奇貌,吸引無數人前來圍觀。

與拔仙臺中間隔了一個跑馬梁的鰲山是太白山脈的第二大高峰,海拔為3520米,是渭河一級支流石頭河與漢江二級支流紅巖河的發源地。從地圖上我們可以看出,相比拔仙臺,鰲山的地勢要更為平緩,壓根就沒有那種陡峭險要的緊迫感。

作為與拔仙臺對立的山峰,鰲山的自然景象也引來了眾多人的流連,它的美麗景象完全不亞于拔仙臺,甚至在有些層面上已經超越了其相對陡峭一些的地勢。詩仙李白曾在登頂鰲山之巔,懷著澎湃的敬仰之情,寫下了“愿乘冷風去,直出浮云間”的詩句,可見鰲山的高聳。

東太白拔仙臺和西太白鰲山伴隨著連綿不絕的跑馬梁高聳的地勢,形成了一整片東西向的太白高山群。在這片山峰下,誕生了許許多多中國古代的絢爛文明,要知道鰲山是渭河支流的發源地,而渭河又是黃河的最大支流,黃河是華夏文明最初的發祥處,就這樣相輔相成,形成了我國上下三千年的悠久歷史文化。

龍脈龍脈,龍是我們中華民族的象征,那龍脈自然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誕生之初。光從字面意義上來看,龍脈其實就是象征著這我國發源出綿長連貫的工具,從古至今,風水學上都喜歡把綿長的山脈稱作龍脈。
而作為隔開國家南北兩面的分界線,又是最大華夏文明發源的黃河主流處,太白山乃至秦嶺自然是中國所有山脈中最適合稱為龍脈的一大山脈,且其擁有我國東部最高海拔的山峰,高聳入云的太白山脈與古時帶有神話色彩的民間傳說都給秦嶺增添了一份神秘色彩。集地理區域位置奇特、海拔地勢之高、還擁有著眾多神話傳說以及文人墨客的詩詞歌頌的秦嶺山脈不是咱們大中國的龍脈,那哪一片山脈還能稱之為龍脈呢?

大自然的力量是奧妙無窮的。僅憑一片山脈就能夠影響整個區域的氣候特征,影響動植物的種類、數量,進而影響人民的生產生活,到最后進而影響一個國家,不得不感嘆這才是真正的鬼斧神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