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美國動畫《拾荒者統治》?
點子可以看,硬傷有點多。要將設定全面合理化的話,你會快進到“世界是虛擬的、進行模擬的家伙故意如此設定”這樣“確實是真的,但十分沒勁”的境界。
注意:以下含有劇透。
本問題下有一些回答指出《拾荒者統治》對生態系統、宏觀生物、人物行為的設定和表現不合理。確實,你很難期待與地球生物圈分別演化的 Vesta 星宏觀生物輕易寄生于人體、高度規律地影響人類神經活動并操控人做出復雜行為,更難期待人不會被這生態系統里的微生物快速摧毀。同時,你還可以考慮“來自地球的微生物可能會在這生態系統里造成災難”。
看起來,作者完全有能力表現更合理的人物,例如“外出時穿著高科技防護服的專業人士”。但是,自《異形》系列以來,歐美科幻作品里搞航天的“大公司”就很少被表現為“會考慮船員的生物安全問題”——這有時候被設定為“故意如此安排,旨在用船員進行實驗”,一些觀眾很喜歡這點子?!妒盎恼呓y治》的一些橋段允許觀眾進行“這背后有陰謀”的解讀。不過,觀眾大概不會喜歡“角色的行為之所以這么呆,是因為上頭故意選拔了一些智力低于平均的人來做實驗”的解釋方法。
你可以考慮“這星球的生態系統表現出類似蓋亞假說的更高層次整體性,可視為具有極高智能的超個體,可能是強大的外星力量有意塑造的”——
劇中接在機器人 Levi 身上與電路互動的類黏菌生物、用光信號與 Levi 交互的類昆蟲生物和類牛生物、將損壞的 Levi 重構·重啟并復制 Levi 的模式的多種生物既參考了地球上現存的黏菌·社會性昆蟲之類“真實生物”,又強調了與地球生物明顯不同的控制論特征。劇中的大量生物與非生物不同程度融合、一些類昆蟲生物可極好地在白色圓柱體上擬態、有多種能放電或輸電的生物,觀眾可以想到“Vesta 星上曾經有高度發達的文明,現在的生態系統曾與文明及其遺跡長期互動,或者就是從文明演化而來”。觀眾可以進一步估計“曾有來自多個不同文明的航天器墜落在 Vesta 星上,已經有許多分別起源的生物以各種形式融入 Vesta 生態系統”。劇中“人們沒走多遠,周圍的生物種類就全面替換了”的表現可解釋為“這是超個體內不同區塊的分工”。這仍然非??桃狻斎?,一些觀眾會提出,作者可能或多或少地想要表達“人也是這外星力量或‘神’有意塑造的,‘神’對人并無惡意”。一些觀眾相當喜歡這點子。劇中人物玩錄音機并錄下 Vesta 生物發出的聲音時,我估計作者可能安排角色利用特定生物的聲音和其他生物互動(包括而不限于開路、召喚或驅除特定生物),但作者沒有這樣安排。這本身不是問題,但作者對相關人物的后續塑造讓不少觀眾不滿。
劇中的非人生物經常被和體型完全不相稱的輕微攻擊重創、殺死或擊飛,而劇中人被體長超過 2 米的生物拍打、撞擊后往往迅速爬起來,這反映了作者缺乏跟中到大型地球動物互動的經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