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水局中局(微故事)

老張最近春風得意。
四十出頭的他,原本是個四處碰壁的保險銷售員,三年前突然改了行當——做起了"風水大師"。別說,還真讓他混出了點名堂。
縣城里的人都知道,南街有個"張半仙",看風水特別準。其實老張哪懂什么風水,全靠一張嘴和幾個從網上學來的術語。他發現一個規律:有錢人都迷信,而迷信的人錢都好賺。
這不,手機響了。
"喂,是張大師嗎?我是李總。"電話那頭聲音透著焦慮,"能麻煩您來我新買的別墅看看嗎?最近生意不太順..."
老張眼睛一亮。李總他知道,本地有名的包工頭,前兩年發了大財,在城東買了套獨棟別墅。
"李總客氣了,明天上午十點,我準時到。"老張壓低嗓子,故意裝出高深莫測的腔調。
"太好了!對了張大師,我還請了個網紅小雅來拍視頻,希望您別介意。"
老張心里樂開了花。上網?那影響力就更大了!
第二天一早,老張特意換了身唐裝,戴上從網上買的假胡須,開著租來的寶馬到了李總家。
別墅確實氣派,三層小樓,門前還有個小花園。網紅小雅已經在調試設備了,是個二十多歲的姑娘,長得挺水靈。
"張大師您好!"小雅眼睛亮晶晶的,"我經常聽人提起您呢!"
老張捋了捋假胡子,故作高深地點點頭:"小姑娘,今天算你開眼界了。"
李總滿臉堆笑地迎出來:"張大師辛苦了!快請進!"
一進門,老張就開始表演。他閉上眼睛,在客廳里慢慢踱步,時不時皺皺眉頭,嘴里還念念有詞。
"嗯..."老張突然睜開眼,指著正對大門的樓梯,"李總,你這房子有大問題!"
李總緊張了:"什么問題?"
"煞氣沖門!"老張搖頭嘆息,"你看這樓梯,正沖大門,犯了穿心煞。財氣一進門就被沖散了,難怪你最近破財??!"
小雅在旁邊直播,興奮地說:"哇!大師一進門就看出問題了!網友們快來看??!"
李總急得直跺腳:"那怎么辦啊張大師?"
老張故作沉思:"要化解這煞氣,得在這里擺個屏風,再配上幾盆化煞植物。"
"什么植物?"
"發財樹、金錢樹,還有..."老張故意停頓,營造神秘感,"龍骨花。"
正說著,廚房里走出個五十多歲的女人,身材微胖,穿著樸素,手里端著茶盤。李總趕緊介紹:"這是我家保姆劉姨,在我家四年了,人特別實在。"
劉姨放下茶盤,打量了一眼老張,沒說話,只是微微點頭。老張也沒在意,繼續發揮:"李總,還有個大問題..."
他走到落地窗前,指著院子里的小魚池:"這水池位置不對,壓制了你的財運。水位還太高,會泄財氣。"
李總連連點頭:"怪不得我最近投資老賠錢!那怎么辦?"
"水位要降一尺,再在那邊..."老張正指點著,劉姨忽然開口了。
"師父,您說的龍骨花,是仙人掌那種吧?"聲音很溫和。
老張愣了一下:"當然。"
劉姨笑瞇瞇地說:"我家也種了呢。不過這東西喜陽光,放客廳里光線不夠,容易爛根的。"
現場安靜了一下。
小雅的直播間開始有彈幕飛過:"阿姨懂得不少??!"
老張臉上的笑容僵了一下,但很快恢復:"劉姨說得有道理,不過風水植物和普通植物不一樣,要看氣場的。"
劉姨點點頭,沒再說話,開始收拾茶具。但老張總覺得她那個笑容有點意思。
"李總,你這魚池還有個問題..."老張繼續說。
"師父。"劉姨又開口了,"您說水位高會泄財,這個怎么理解?"
老張開始出汗:"這個...風水里講究適度,水太多就會泛濫,物極必反嘛。"
"哦。"劉姨若有所思,"可我聽人說,風水里山管人丁水管財,水越多財運越旺。這個活水池還一直循環,按理說應該聚財才對吧?"
直播間的彈幕更熱鬧了:"阿姨也懂風水?""這是在考大師嗎?"
老張心里開始打鼓。這個保姆有點不對勁。
李總還蒙在鼓里,繼續問:"張大師,您看我這房子還需要怎么調整?"
老張剛要回答,劉姨又說話了:"師父,您有羅盤嗎?我聽說看風水都要用羅盤測方位的。"
"今天...今天忘帶了。"老張額頭冒汗。
劉姨從圍裙口袋里掏出手機:"沒事,我這有指南針。"她打開APP,"您看,現在這客廳坐北朝南,按八卦來說..."
"不用!"老張有些急了,"我用的是天眼,不需要這些工具!"
劉姨笑得更開心了:"天眼?那您能看出我昨晚幾點睡的嗎?"
小雅聽得入迷,直播間已經炸了:"哈哈哈阿姨好可愛!""這是在調戲大師嗎?"
老張臉都紅了:"劉姨,您這是開玩笑。"
劉姨收起手機:"不開玩笑,我就是好奇。師父,您剛才說樓梯犯穿心煞,那什么樣的樓梯才不犯煞呢?"
老張張了張嘴,說不出話來。他哪知道什么標準,網上搜來的詞匯用完就沒了。
李總也察覺不對勁了:"張大師?"
劉姨繼續溫和地問:"還有,您說要擺屏風,那屏風多高合適?什么材料的?"
老張冷汗直冒:"這個...要看具體情況..."
"什么具體情況?"
空氣凝固了幾秒。
小雅放下手機,好奇地問:"劉姨,您怎么懂這么多?"
劉姨擦著手:"我不懂啊,我就愛問問題。我兒子從小就告訴我,不懂的事就多問幾個為什么。"
她看向老張:"師父,我再問個簡單的。您知道什么是四象嗎?"
老張勉強回答:"青龍、白虎、朱雀、玄武。"
"那為什么青龍代表東方呢?"
老張徹底傻眼了。
劉姨見他不答,自己說起來:"這是根據古代天文學,青龍七宿在東方星空,白虎七宿在西方,朱雀七宿在南方,玄武七宿在北方。每一宿都對應天上的星座群。"
小雅聽得眼睛發亮:"劉姨您怎么知道這么多?"
"退休前我在圖書館工作,三十年了,什么書都翻翻。"劉姨笑著說。
李總也聽出味道了:"張大師,您...?"
老張臉色煞白,嘴唇都在哆嗦。
劉姨這時候語氣更溫和了:"師父別緊張,我沒別的意思,就是想學習。您能不能解釋一下,古人為什么把這四個方位叫做四象?"
老張一個字都說不出來。
劉姨嘆了口氣:"師父,其實我一進門就看出來了。"
"看出什么?"李總問。
"他不是真正的風水師。"劉姨直接了當地說,"真正懂風水的人,進門第一件事是觀察房屋朝向、采光、通風,這些才是影響居住舒適度的關鍵。不會一進門就說煞氣。"
現場一片死寂。
小雅的直播間徹底沸騰了:"露餡了!""假大師實錘!""劉姨太厲害了!"
老張知道瞞不住了,撲通一聲跪在地上:"對不起!我不是大師,我是個騙子!"
李總氣得臉都紫了:"你這個混蛋!"
老張哭著招供:"我本來賣保險的,后來發現裝大師來錢快,就學了點皮毛出來騙人..."
小雅也震驚了:"天哪,這反轉太大了!"
劉姨卻走過去,扶起了老張:"小伙子,起來吧,知錯能改就好。"
老張抬頭看著劉姨,眼淚嘩嘩掉:"阿姨,您早就知道了?"
"第一眼就看出來了。"劉姨說,"你那個假胡子都要掉了,而且真正懂風水的人,神態自然,不會故意裝神秘。"
她拍拍老張的肩膀:"風水學其實是古代建筑學、環境學、心理學的結合體,有一定道理。但現在那些裝神弄鬼的,大多是騙子。"
李總還在氣頭上:"您早知道為什么不早說?"
"我想看看他能演到什么程度。"劉姨實話實說,"而且直接戳穿沒意思,讓他自己露馬腳更有說服力。"
小雅佩服得五體投地:"劉姨您太厲害了!"
"沒什么厲害的,就是書看多了。"劉姨從包里拿出幾本書,"小伙子,你要是真想學,就看看這些?!吨袊糯ㄖ贰贰董h境心理學》,比網上那些江湖把戲有用多了。"
老張接過書,感激得說不出話。
劉姨又對李總說:"其實您家房子沒什么大問題,就是客廳燈光暗了點,建議加幾盞燈。魚池的過濾系統該清理了,水有點渾。還有主臥窗簾太厚,白天不透光,人住著容易心情不好。"
李總恍然大悟:"難怪我最近總覺得在家待著不舒服!"
"這些都是科學道理。"劉姨笑著說,"跟什么風水煞氣沒關系。房子住著舒服,人心情好,做事自然就順。"
小雅收拾設備時問:"劉姨,我能經常來請教您嗎?我想做些科普類的視頻。"
"歡迎?。?劉姨高興地說,"現在網上騙子太多,確實需要普及正確知識。"
老張拿著書站起來:"阿姨,我保證再也不騙人了!"
"光保證不行,要行動。"劉姨說,"好好學習,用真本事吃飯。"
三個月后
小雅的科普視頻火了,專門揭露各種江湖騙術,劉姨成了她的固定嘉賓。兩人合作的"打假系列"在網上有幾百萬播放量。
老張呢,真的在認真學習。他發現真正的建筑學、環境學比那些虛假的風水術有意思多了。半年后,他考取了室內設計師證書,開了家小裝修公司,專門給人做健康環保裝修。
李總按照劉姨的建議改造了房子,住著確實舒服多了。心情好了,生意也慢慢好轉。他給劉姨漲了工資,但被婉拒了。
最有意思的是,劉姨成了當地的"反騙專家"。每當有什么"大師"來縣里行騙,總有人請她去"把把關"。那些騙子一聽說要在劉姨面前表演,都嚇得繞道走。
有記者來采訪,問劉姨有什么打假秘訣。
"很簡單。"劉姨笑著說,"多讀書,多思考,多問為什么。騙子最怕的就是有知識的人。"
她停頓了一下,又補充:"還有一點,要有顆善良的心。我拆穿騙子不是為了炫耀,是不想看到好人被騙。"
記者又問:"普通人應該怎么防騙?"
"遇到什么大師,就問他幾個專業問題。"劉姨說,"如果答不上來,或者顧左右而言他,那十有八九是假的。"
后來,這個故事在網上傳開了。很多地方都出現了"劉姨式"的打假英雄,用知識武裝自己,用智慧保護別人。
而那些江湖騙子的日子越來越不好過,因為老百姓不再那么容易上當了。
有網友評論說:劉姨雖然只是個普通的退休工人,但她做的事比那些所謂的"大師"有價值得多。因為她傳播的是真知識,保護的是真正需要幫助的人。
這大概就是什么叫做"民間高手"吧。
如今,當地流傳著一句順口溜:"有事找劉姨,騙子見了就跑離。"
而劉姨依然過著平靜的生活,每天看看書,偶爾配合小雅拍拍科普視頻,或者幫助那些差點上當的鄰里。
她常說的一句話是:"知識改變命運,這話一點不假。它不僅能改變你的命運,還能保護你不被別人改變命運。"
一年后的續集
老張的裝修公司越做越好,他專門寫了本小冊子《裝修中的偽科學》,免費發給客戶,揭露裝修行業的各種忽悠。
小雅成了網紅科普博主,粉絲過了百萬。她經常說:"感謝劉姨讓我找到了人生方向。"
李總的生意確實好轉了,但他明白這不是什么風水顯靈,而是心情好了,決策就更理性了。
最讓人意外的是,縣里竟然聘請劉姨做了"消費者權益保護顧問",專門負責識別各種消費陷阱和詐騙手段。
那些想來這里行騙的"大師"們一聽說本地有個"書姨",都不敢來了。
因為江湖上都傳說,這個看起來普普通通的退休阿姨,是所有假大師的克星。
在她面前,任何江湖騙術都無所遁形。
后來有人總結劉姨的"反騙心法":
第一,多讀書,多積累知識,知識是最好的防騙武器。 第二,遇事多問幾個為什么,不輕信任何看起來"神奇"的說法。 第三,保持善良但不失理性,幫助別人但保護自己。 第四,相信科學,相信常識,天上不會掉餡餅。
這四條"心法"被制成標語,貼在了縣里各個社區的宣傳欄里。
而劉姨本人對此的評價是:"其實我沒做什么特別的事,就是把該問的問題問了,該說的話說了。每個人都可以做到。"
也許,這就是最樸素也最有效的人生智慧吧。
故事到這里就結束了。
有人說,生活中不缺少騙子,缺少的是像劉姨這樣有知識、有良心、敢于說真話的人。
也有人說,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劉姨,只要我們愿意多讀書、多思考、多問幾個為什么。
因為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最稀缺的不是信息,而是辨別信息真偽的能力。
而這種能力,說到底還是要靠學習,靠思考,靠那顆永遠保持好奇和質疑的心。
就像劉姨常說的那句話:"知識不是為了顯擺,而是為了讓生活更美好,讓世界更真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