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買房不想被坑的,建議大家牢記七個字:買舊,買大,不買三
隨著近幾年房價下跌,身邊的人買房那顆心都蠢蠢欲動。
尤其是對于第一次買房的小白來說,更是不知道如何挑選。
于是我向身邊有買多套房經驗的“老手"請教了一下,他給我總結出了這七個字”買舊,買大,不買三“,這期我就分享給大家,希望給大家提個建議,少走彎路,避免踩坑。
一、買舊
1.現房
這里的買舊,不是指讓大家買舊房子二手房,而是買現房不買期房。

由于期房的售價比較低,大家很可能出于不著急用房子也就選擇了。本以為是占了便宜,殊不知糟心的事情還在后面。
網友@可樂:當時家里21歲時候給我買的房子,說是以后給我結婚用。由于我當時還在上大學所以也不著急于是就買的期房?,F在我30了房子終于下來了,買房時候有多開心,現在就有多難受!

可是現在的房子還是“如收”的狀態,鄰居也沒有幾個,好在能住,只不過就是人太少了些。
2.市中心
這個買舊還指地點舊,不要買新開發的地點或者遠離市區的。
雖說現在條件好了,幾乎家家都有車,所以住的遠也沒啥事,一腳油就到了。
可是如果住的離工作的地方或者市中心很遠,每天通勤路程就要久一些,早上就要比其他人早起不說,甚至可能連吃飯的時間都沒有。

網友@三百:當初買郊區的房子主要原因是覺得遠離市區會安靜一些,上班的話開車也不咋費勁。剛開始還好,時間長了真受不了,住的近的同事到家吃完飯了我還在路上,等一到家天都黑了,絲毫沒有下班的私人時間。
二、買大
1.小區大
小區大不僅僅是指小區的面積大,質量也要“大”。
你多逛逛不同的小區你就會發現,有的小區綠化好,有的小區幾乎都沒有幾棵樹,有的小區有湖,有的小區連個噴泉都沒有。

除了環境還有物業,有的物業遇到事情聯系完當天就給你解決問題,有的物業恨不得把事情給你拖到明年。
網友@菁菁:小區樓下的垃圾桶滿了已經好久沒人換了,聯系物業就說反饋,已經反饋一禮拜了。之前就是這樣,天天讓人催實在給業主整急眼了去物業鬧才有人收拾,可收拾沒幾天又這樣了。

同樣是交物業費,為啥不選擇一個“格局大”一點的小區呢?畢竟環境好我們看著也會舒服。
2.戶型大
戶型大就是字面意思,如果大家預算還可以就建議大家買一個戶型大一點的房子。
現在很多家庭都不僅僅是三口之家,有的家里有二胎的或者老人年紀大接過來一起住的,可能就是四口五口。
兩室的房子實在是有一點小,萬一哪天把老人接過來還要孩子跟老人一塊住,實在是不方便。

就算家里沒有孩子的,我們自己把屋子一個做客房一個做電競房不香嗎?

而且大戶型的房子自己住著也舒服,不出意外的話基本上都短時間之內不會再買新的房子了,所以房子的舒適度是很重要的。等我們每天下班回到家看見寬敞的房子,上班都有動力了。

生活嘛,開開心心才是最重要的,誰不想住在寬闊的大平層呢?
三、不買三
1.不買回遷樓
大學工作的時候有幸租過幾個月回遷樓,現在回想起那段時間都很難過。

首先就是隔音問題,由于回遷樓所以裝修肯定會差一些。這就導致我一到晚上躺在床上就能聽見鄰居輔導小孩說話的聲音,說著說著就罵了起來,罵著罵著小孩就嗷嗷哭,真的頭疼。
再就是鄰居素質問題,不知道是不是我住的地方原因,老年人特別多。不但說話大嗓門,還不注意衛生,總是隨手扔垃圾,樓梯臟的不得了。

根本沒人收拾!
2.不買公寓
大家好像都對公寓有著迷一般的執著。

但是如果大家不是不差錢的話還是建議不要買,因為真的太費錢了。
公寓的費用普遍都比較貴,比如說煤氣費啊,水費啊,尤其是電費,有時候洗個衣服都舍不得用,更別說空調了。
而且現在很多人都不愿意買公寓了,所以轉手率也比較低,基本上到手里就轉不出去了,等再后悔就晚了。
3.超高層樓房
還有就是高層的住宅了,超過24層就不太建議大家買了,因為實在是麻煩。

首先就是噪音問題,一到風大的季節屋子里噪音是真的大,有時候都擔心會給玻璃吹壞。
其次就是電梯的問題,住在高層上樓下樓都要好幾分鐘,如果在遇到個早高峰晚高峰,更是堵在電梯里半天都下不去!

如果在遇到不小心電梯出現故障的時候,更是上也上不去下也下不來!
最后還有水壓問題,由于住在高層,那水壓不穩定就是常有的事兒,你要是夏天回來想洗個澡,都得等它“心情好”!

不是高樓層住不起,而是低樓層更有性價比。
寫在最后:
買房可算是一件大事兒,一定要提前做好攻略,不僅是為了“省”,也要為了“安心與舒適?!?/p>
最后希望大家都能夠遇到適合自己的“好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