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丑的水平到底怎樣,別被三合死在關羽手上給騙了,其實他很兇悍
文丑,與顏良齊名的將領,不僅是袁紹手下的頂級悍將,就算在整個三國時期的將領武力值排名中,也絕對算得上是頂級的高手。只是此人與顏良一樣,沒有能夠在整個三國時期充分的展現自己的能力,而是都早早的亡命在青龍偃月刀之下,成全了武圣關羽的光輝形象。那么文丑的武力值到底怎么樣,大家對他的了解,完全是單純的因為袁紹說了句:如果我的顏良何文丑在就不怕華雄了嗎?

在袁紹與公孫瓚的對決中,兩位同樣雄霸一方的人物,先是在兩軍陣前一頓口水,隨后袁紹大怒,高聲問手下諸將誰可擒拿公孫瓚,而首個挺槍縱馬直奔公孫瓚的猛將就是文丑。反觀公孫瓚其人,雖然級別很高,但卻是總愛親自動個手,盡管他絕對達不到一流武將的水平,但是以公孫瓚的勇力而言,至少也能夠排在二流武將的中上等。要知道,當初在虎牢前的時候,公孫瓚可是敢于單挑呂布的血性諸侯,如果沒有兩把刷子,誰也不可能輕易就去送死。

所以在與袁紹的對決中,見文丑沖出敵陣,公孫瓚根本也沒和手底下的武將打招呼,更沒有問誰可敵文丑,自己匹馬迎上與文丑大戰。列位,不管誰處在文丑的位置,只怕在這一刻都會感覺非常的興奮,因為袁紹的目標就是公孫瓚,而這名統軍總帥居然第一個親自上陣,如果能夠直接把公孫瓚弄死,那么這場戰役就可以宣布結束了,同時又能得到袁紹的嘉獎,這么好的事可以說真的是很難遇到的。不過,公孫瓚雖然沒有文丑那樣強,但畢竟也不是特別的菜。

原文中寫:與文丑交戰十余合,瓚抵擋不住,敗陣而走。十余合,短嗎?這個很難一句話說清,因為不管是誰,都要看他遇見的是什么樣的對手。要知道,公孫瓚與呂布交手時,是在數合間敗北,當時呂布一路狂追,如果沒有張飛挺長矛出現,公孫瓚必定血濺當場。那么數合與十余合間差距有多大?四五合能叫數合間嗎?好像有點牽強,所以數合間的合理解釋應該是在六七合左右,而十余合應該是在八九合這樣比較合理。(您正在閱讀百家號“鯨魚太像魚了”首發原創三國系列武評,如果您喜歡,請您持續關注更新)

通過公孫瓚,我們可以把文丑和呂布做一個簡單的對比,那就是呂布的武力壓迫值必然大于文丑,但是話又說回來,文丑與呂布的差距也并非極大,因為文丑十余合戰敗的公孫瓚,呂布十余合也沒能將其直接斬殺,兩個人都是眼睜睜地看著公孫瓚逃走,剩下的只是追上與追不上的問題了。所以用公孫瓚的武力值做公平的比較,文丑只是略遜色于呂布,而他能夠排進三國時期頂級將領實至名歸。

公孫瓚敗回自己的本陣,以為這樣就比較安全了,沒想到文丑根本就沒有收手的意思,單騎直沖過去,并沒有把公孫瓚的軍隊入在眼里。接著,公孫瓚手下的四員健將對文丑發起了圍攻。雖然這四員健將并未提及姓名,但是能夠稱得上是健將的,只怕至少也能夠達到二流武將于禁的水平,如果連于禁都不如,那再稱之為健將,就有點說不過去了。盡管是這樣,文丑以一敵四,手起一槍刺一死一人,其余三人全部嚇跑。

寫到這里,不得不提到一句,怪不得不管遇見呂布還是文丑,公孫瓚總是要自己第一個沖上去斗一斗,原因他手下的健將都怕死怕得要命。明明知道文丑是在追殺公孫瓚,一旦追上,公孫瓚可以說生還的機率很小,在這種情況下,亡一剩三的隊伍,一點拼死護主的意識都沒有,見死了一個馬上就跑了仨,這可真是應了那句話“人心散了,隊伍不好帶呀”。在文丑追趕公孫瓚的過程中,公孫瓚的弓箭盡落,到底是無意間丟掉的,還是為了讓馬跑得快一點主動扔掉的就不得而知了。

文丑的水平到底怎樣,別被三合死在關羽手上給騙了,其實他很兇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