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釣魚遇上玄學?那些被驗證的釣魚心得,不服不行!
開頭前先問釣友們個事啊,你覺得上魚靠運氣還是靠技術?可能都不全對,我覺得這里面門道可多著呢!
我這人,年輕時候是堅定的唯物論者,啥事兒都得講個科學道理??勺源蛎陨厢烎~,遇上的邪門事兒多了,慢慢也信了些說不清楚道不明的講究。這些事兒你沒法用物理學、生物學來解釋,但它就是管用,不服都不行。今兒就給大伙嘮嘮這些年我親身經歷的釣魚“玄學”,件件都透著股子邪乎勁兒,卻又實打實能讓魚護不空,說起來可太有意思了。 要說這些釣魚“玄學”,還得從實際經歷里慢慢琢磨。每回碰上邪乎事兒,我都忍不住琢磨背后的門道,越琢磨越覺得這里面藏著大學問,接下來就給大伙嘮嘮那些讓我徹底服了的釣魚怪事兒。

就說三年前那個夏天吧,我跟老李去山塘釣魚。那山塘在半山腰,是以前開礦時留下來的,水深得發綠。老李選了個光禿禿的土坡,我瞅著那地方連棵草都沒有,魚咋會去?非要往對面水草豐茂的樺尖位扎。結果呢,我守了一上午,浮漂跟焊在水面上似的,老李那邊時不時就提竿上魚,都是半斤往上的鯽魚。
中午吃飯時我忍不住問他:“你那破地方憑啥上魚?” 老李嘬了口二鍋頭,指著水面說:“你沒瞧見我腳邊冒泡?那是泉眼,魚認活水。” 我湊近了看,果然有串細小的氣泡從他腳邊水底冒上來,跟撒了把小米似的。下午我也挪過去,剛拋第三竿就上了條鯉魚,三斤多重,拽得魚竿彎成了 C 形。后來每次去陌生水域,我都先往水里扔塊石頭,聽聲音辨水流,要是有咕嘟咕嘟的氣泡聲,那地方準有魚。
還有選日子這事兒,以前我嗤之以鼻,現在卻當成鐵律。老釣友都知道 “初一十五魚最肥”,我以前總覺得是迷信,直到五年前的大年初一。那年冬天冷得邪乎,河面都結了層薄冰,我尋思著新年第一天圖個吉利,裹著軍大衣就去了河邊。上午九點到十一點,浮漂一動不動,凍得我直跺腳。旁邊看攤的老張說:“別急,等午時三刻?!?/span>
真邪門,十二點剛過,浮漂突然就往下沉。我一提竿,好家伙,一條半斤重的鯽魚在冰面上蹦跶。接下來那半小時,跟開了閘似的,連桿上了七條,條條都胖乎乎的。老張在旁邊捋著胡子笑:“魚也過年呢,這時候吃食最猛?!?后來我特意記了日子,發現農歷初一十五這兩天,哪怕天氣不好,魚口也比平時好三成。去年中秋是十五,我在水庫釣了條七斤重的草魚,那鱗片在月光下亮得晃眼。

餌料方面的講究就更邪乎了。前年秋天,我跟釣友去黃河故道,帶的商品餌用完了,附近又沒小賣部。眼看要空桶回家,我摸出兜里揣的半塊月餅 —— 還是五仁的,心想死馬當活馬醫,掰碎了拌點河泥搓成球。剛拋下去沒兩分鐘,浮漂就被拖得橫著走,提竿時一條翹嘴在水面翻起銀亮的水花,足有兩斤重。
旁邊的小王看傻了,也想試試,可他帶的是鳳梨味的商品餌,愣是沒口。后來我把剩下的月餅分給大家,那天下午,我們用五仁月餅釣了十多條翹嘴,成了釣點最靚的仔?,F在我釣魚總帶點奇怪的 “秘密武器”:夏天帶塊西瓜皮,冬天揣把炒花生,遇上特殊情況,這些玩意兒比正經餌料還管用。
說出來你可能不信,魚還認人的聲音。我有個老伙計王大爺,年輕時是京劇票友,愛唱兩句老生。他釣魚有個習慣,上魚的時候必哼一段《釣金龜》。有次我們在野塘釣魚,他那邊連竿上魚,我這邊卻沒動靜。我讓他別唱了,他偏不聽,結果他又上了條大的。我氣不過,也扯著嗓子唱跑調的《智取威虎山》,嘿,沒過五分鐘,我這浮漂也動了。
后來發現,不是魚愛聽戲,是釣魚時心情放松了,手上的力道就勻了。你要是急吼吼的,握竿的手不自覺就緊,魚一咬鉤就猛提,十有八九要脫鉤。但這事兒傳出去,就成了 “唱戲能上魚”,還有人專門帶著收音機去釣魚,放的全是戲曲頻道,你別說,還真有人靠這招釣上大魚。
釣位的 “氣場” 這東西,就更玄乎了。有些地方,明明水深、水草、水流都合適,可就是不上魚。去年在濕地公園,我選了個看起來完美的釣位,結果旁邊的新手釣了三條,我一條沒有。那新手撓著頭說:“大哥,要不你換我這試試?” 我挪過去剛拋竿,浮漂就往下沉,釣上來條鯽魚。再看我原來的位置,直到天黑都沒人上魚。
老李說這叫 “死位”,是水底有不干凈的東西。我雖然不信鬼神,但也總結出個規律:要是某個釣位連續三天沒人上魚,趁早換地方。有次在水庫,我見個小伙子死守著 “死位” 不挪窩,勸了他三次都不聽,結果釣了兩天,就釣上兩條麥穗魚,臨走時還跟魚竿較勁,差點把竿子撅折了。
餌料的 “玄學” 里,最邪門的是 “沾人氣”。老釣友調餌料時,總愛往里面吐口唾沫,說這樣魚才認。我剛開始覺得惡心,后來被逼得沒招也試過。去年在護城河,商品餌用沒了,我就把剩下的玉米面嚼碎了,混點水調成團。那味道,現在想起來都上頭,可釣上來的鯽魚比平時大一圈。旁邊的年輕人看愣了,說要拍成短視頻發DY,標題都想好了 ——《大爺用口水釣魚,爆護了》,當時我們都笑傻了。

還有個講究,掉在地上的餌料不能踩。有次我跟老張去釣魚,他掉了塊面團在地上,趕緊撿起來扔回水里,說這是 “敬魚”。我笑他迷信,故意把自己掉的餌料踩碎了。結果那天邪門了,老張釣了三斤多,我一條沒釣到,連白條都不搭理我?;丶衣飞衔以较朐讲粚牛髞砻看蔚袅损D料,哪怕沾了泥,也得撿起來扔回水里,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但是這事在我身上沒有得到回報,可能分人吧......
釣魚時說話也有忌諱,最不能說 “沒魚”。前年在黑坑,我跟老李打賭誰釣得多,上午我釣了五條,他釣了三條。我得意洋洋地說:“你今天怕是要輸哦~” 這話一出口,邪門了,接下來三個小時,我這邊徹底沒口,老李那邊卻連竿上魚,最后反贏了我四條。臨走時老李數落我:“讓你嘴欠,魚聽見了?!?/span>
現在我釣魚時,不管多順或者多背,都只說吉利話。上魚了就說 “來了老弟”,沒口就說 “魚在開會呢”。有次帶新手去釣魚,那小伙子總說 “完了完了沒魚了”,我趕緊讓他閉嘴,給他個蘋果堵上嘴。果然,沒過十分鐘就上魚了,那小伙子啃著蘋果說:“這蘋果比我的嘴管用?!?/span>
這些年釣魚,還發現個規律:穿深色衣服比淺色衣服上魚多。不是說魚能看見顏色,是深色衣服不晃眼。去年夏天,我穿件白襯衫去釣魚,太陽一曬,水面反光晃得睜不開眼,提竿總慢半拍?;丶覔Q了件藍褂子,立馬就順手了,一下午釣了兩斤多。后來觀察發現,那些釣獲多的老釣友,穿的都是軍綠、藏藍、深灰這些顏色,沒見過誰穿白襯衫、紅 T 恤能爆護的。
還有風向,老話講 “東風不上魚,西風釣瘋魚”,我驗證了五年,準確率能到八成。去年春天刮東風,我在水庫守了一天,就釣上兩條麥穗魚。旁邊的老王說:“早跟你說別來,東風一吹,魚都浮在水面換氣,哪有心思吃食?!?等第二天刮西風,我去同一個位置,釣了五斤多鯽魚,回家時魚護都沉甸甸的。
這些 “玄學”,其實是老祖宗傳下來的經驗。他們沒學過魚類學,卻憑著觀察總結出規律;沒讀過氣象學,卻摸透了風雨和魚口的關系。就像老李常說的:“魚比人實在,你對它用心,它就給你回應。”
現在每次出釣,我都會帶上三樣東西:一塊測水深的鉛墜,一包自己泡的玉米,還有顆敬畏自然的心。那些說不清楚道不明的講究,與其說是玄學,不如說是釣魚人對自然的理解。你可以不信,但別較真,畢竟釣魚圖的是樂子,能上魚比啥都強,您說對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