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象取數 取數明理 明理返真——邵雍《觀易吟》心易智慧及應用探索

特別說明
本文旨在傳統文化交流學習與參考,聚焦《易經》先天象數體系,深入挖掘邵雍“心易”思想及梅花易數實踐智慧。
尤其圍繞“心、應、物、事、境、跡”六象的“觀物取象、取象用數、知數明理、明理歸真”邏輯鏈,闡釋其“質存于心、用顯于世”的經世致用之道。力求以古鑒今,傳承易道“體立而用行,知通而事順”的生生之理。

邵雍,字堯夫,北宋先天象數派易學宗師,世稱“康節先生”,其“心易”思想融“心為太極”“象數為媒”“理貫天人”為一體。
構建了“觀物取象→取象用數→知數明理→明理歸真”的完整認知體系,與“先天立極→后天應物→歸真返本”的實踐路徑深度契合。
載于《伊川擊壤集》的《觀易吟》六首,便是其心易智慧的詩化結晶:以“心、應、物、事、境、跡”六象為脈絡,對應乾卦六爻境界與先天、后天八卦之數。
藏“澄思、無意、無為”的心意進階,更以具象隱喻承載“質用相濟”的抽象易理,顯“反者道之動”的易道真機。本文先列全詩,再循四階邏輯解象,終至經世致用之途。

邵雍《觀易吟》六首(出自《伊川擊壤集》)
1. 一物其來有一身,一身還有一乾坤。能知萬物備于我,肯把三才別立根。天向一中分造化,人從心上起經綸。天人焉有兩般義,道不虛行只在人。
2. 天向一中分造化,人從心上起經綸。天人本是無分別,只為世人分彼我。妄把天機輕泄漏,自驅人事苦勞神。若能曉悟陰陽理,何用區區更問津。
3. 觀物觀形不如觀理,觀理觀性不如觀心。心通天地陰陽理,性合乾坤造化心。靜里觀心真有得,動中應物自無差。誰能會得如斯意,何用區區向外夸。
4. 時來遇形便成象,事去無形卻有蹤。動靜兩途歸至理,陰陽八卦運無窮。尋常應對非難事,只在尋常日用中。若能默識陰陽理,自有天機透碧空。
5. 宇宙在乎手,萬物在乎身。綿綿常存道,密密永棲真。動靜皆如意,陰陽自合神。誰能知此理,不必問天人。
6. 心安身自安,身安室自寬。心與身俱安,何事能相干。誰謂一身小,其安若泰山。誰謂一室小,寬如天地間。

一、《觀易吟》六象全解:心易藏象數,質用貫先天后天

邵雍《觀易吟》六首以“心象→應象→物象→事象→境象→跡象”為脈絡,前二象屬先天之象,合先天八卦“乾一、兌二、離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之數。
后四象屬后天之象,應后天八卦“坎一、坤二、震三、巽四、中五、乾六、兌七、艮八、離九”之序,形成“觀物取象顯其形、取象用數定其序、知數明理貫其通、明理歸真返其本”的完整邏輯。
對應乾卦六爻境界與“澄思→無意→無為”的心意進階,更暗藏“質存于內、用顯于外”的經世密碼。每首詩皆以具象隱喻承載抽象易理,使“心易”之道藏于象、顯于喻。
(一)“一身還有一乾坤”——心象·先天乾一·潛龍勿用(乾初九):質存于心,立經世之基

觀物取象:以“一身藏乾坤”為象,“乾坤”隱喻天地宇宙全理,“一身”具象化“心為太極”的先天本體——心象非血肉之心,而是“萬物備于我”的認知本體。
如乾為天藏萬理,此為觀“心之本體”而取“太極含真”之象。
取象用數:先天八卦以“乾一”為始,取“乾為天、為太極”之象,心象為先天本體,對應乾一“太極未分,萬理具足”之數。
恰合乾卦初爻“潛龍勿用”的“混沌藏真”之態。數定其序:乾一為萬數之始,心即經世之“質”的源頭。
知數明理:數顯理藏,乾一“始生”之數顯“心為經世之本”的易理——經世致用首重“立本”,此“質”如金石未雕之坯。
其“堅貞不腐”對應經世者“去私存真”的初心,其“渾然含理”對應治世“守道不移”的根基。理明則知“人從心上起經綸”:經世的起點在“心之真”,非外求而內立。
明理歸真:理歸于“澄思”——非棄思,而是思不被妄念遮蔽,如《周易·系辭》“無思也,無為也”的本然狀態。
歸心體純明之真,如潛龍藏于淵,不見其形卻藏真機,此為“反者道之動”的起點:返心之本真,方立經世之根。
(二)“人從心上起經綸”——應象·先天兌二、離三·見龍在田(乾九二):質在守真,用在應世務實

觀物取象:以“天分造化、心起經綸”為象,“一中”隱喻太極本體(心體之質),“經綸”隱喻后天踐行的陰陽應用,取“感應初顯”之象。
如兌為澤主感通,離為火主明照,觀“心與物感”之象而顯“應世”之形。
取象用數:先天八卦“乾一生二”,兌二為陰陽初感之象,離三為光明初顯之象,應象承先天數流轉。
合“兌二感通、離三明理”之序,對應乾卦二爻“見龍在田”的“感應初顯”之境。數定其用:兌二主“感”,離三主“明”,為“質”向“用”的初轉。
知數明理:數顯“感應”之理——兌二感通則知世需,離三明理則知應對,二者合則“動中應物自無差”。
理明則知經世非“閉門造車”,而是“守質達變”:執“質”不知變則“膠柱鼓瑟”,逐“變”失“質”則“隨波逐流”,需如“尋常應對非難事”般自然感應。
明理歸真:理歸于“無意”——非不用思,而是感應時不刻意強思,如日月交替自然無執(離三之光,不燃而明)。
歸“感應不妄”之真,使“質”(心體之真)與“用”(應對之巧)合一,顯“天人本是無分別”的感應之真。
(三)“觀形不如觀理”——物象·后天震三·君子終日乾乾(乾九三):質在窮理,用在格物知世

觀物取象:以“觀形觀理”為象,“形”隱喻物象表象(如草木、金石、民生百態),“理”隱喻本質規律,取“形顯理藏”之象。
震為雷主生機萌動,觀“萬物形質”之象而探“理之所在”。
取象用數:后天八卦“震三”主生機萌動,物象為形質顯化,承震三“春生、形顯”之數。
合“震三動形、理藏于形”之序,對應乾卦三爻“君子終日乾乾”的“務實顯形”之境。數定其功:震三主“動”,為“質”借形顯理的深化。
知數明理:數顯“格物”之理——震三動形則理隨形顯,如草木生長顯陰陽之理,民生百態顯治亂之由。
理明則知經世不能“離物空談”,需“即物窮理”:“觀形不如觀理”非棄形,而是透過形見理,如中醫觀舌脈溯陰陽,不迷色形而循虛實。
明理歸真:理歸于“無為”——不執形表強思其用,如庖丁解?!耙詿o厚入有間”(《莊子·養生主》)。
歸“循理不執”之真,使格物不滯于物,知世務之本而用不盲目,顯“靜里觀心真有得”的體物之真。
(四)“事去無形卻有蹤”——事象·后天巽四·或躍在淵(乾九四):質在守道,用在成事有績

觀物取象:以“事去有蹤”為象,“遇形成象”隱喻事起之時的顯象,“無形有蹤”隱喻事去之后的隱跡,取“動態流轉”之象。
巽為風主變動,觀“事之起伏”之象而察“效之留存”。
取象用數:后天八卦“巽四”主變動流轉,事象為動態軌跡,承巽四“流轉、藏蹤”之數。
合“巽四隨風、跡隱于動”之序,對應乾卦四爻“或躍在淵”的“事件流轉”之境。數定其變:巽四主“順”,為“質”借事顯效的落地。
知數明理:數顯“應變”之理——巽四隨風則事因勢變,跡隱于動則效隨事存,故“動靜兩途歸至理”。
理明則知經世需“因時成事”:時機成熟則積極施為(如用印蓋信),時機未到則蓄力待時(如印暫藏匣),事象無論動靜,皆以“心體之質”為準則。
明理歸真:理歸于“無為”——不逆勢強思對策,如諸葛亮“隆中對”循“天下三分”之勢(順巽四“因勢而變”之性)。
歸“循數不滯”之真,使成事之績顯于“治河見堤壩穩固之蹤,辦學見人才輩出之蹤”,顯“事去有蹤”的實效之真。
(五)“宇宙在乎手”——境象·后天離九·飛龍在天(乾九五):質在調合,用在安世拓境

觀物取象:以“宇宙在手心”為象,“宇宙在手心”非物理實指,而是隱喻心的認知維度可突破時空局限。
“萬物在身”隱喻人與萬物同源同理,取“全域通明”之象——離為火主光明普照,觀“天地格局”之象而拓“境之無界”。
取象用數:后天八卦“離九”為光明之極,境象為全域格局,承離九“通明、無界”之數。
合“離九普照、境無內外”之序,對應乾卦五爻“飛龍在天”的“格局成型”之境。數定其界:離九主“通”,為“質”借境拓維的升華。
知數明理:數顯“格局”之理——離九之光無遠弗屆,則境無內外之分;萬物同受其暖,則人與境無隔。
理明則知經世不止于“成一事”,更要“安一世”:良醫不僅治病更調身心之境,賢吏不僅斷案更治一方之境,以心定境向,以巧化境矛盾。
明理歸真:理歸于“無為”——不執小我拘思局限,如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岳陽樓記》)。
歸“拓境不執”之真,使“誰謂一室小,寬如天地間”,顯“境與心合”的格局之真,完成從“應事”到“安境”的升華。
(六)“心安身自安”——跡象·后天坎一·亢龍有悔(乾上九):質在用終,用在留真傳世

觀物取象:以“心安身安”為象,“室寬”隱喻心定則境無擾,“一身若泰山”喻心定之穩,取“終始歸藏”之象。
坎為水主隱伏終始,觀“盛衰征兆”之象而返“本真留存”。
取象用數:后天八卦“坎一”為歸藏之始,跡象為盛衰征兆,承坎一“終始、藏真”之數。
合“坎一歸源、跡返先天”之序,對應乾卦六爻“亢龍有悔”的“終始之兆”之境。數定其歸:坎一主“藏”,為“質”借跡留真的收束。
知數明理:數顯“歸真”之理——坎一水歸源則終返始,跡象留真則用傳世,故“密密永棲真”。
理明則知經世的終極不是“炫跡”,而是“留真”:留務實之真、利民之真、守道之真,執著于“跡”則失“真”(如亢龍有悔),返“真”則“跡”成活見證。
明理歸真:理歸于“無為”——不貪功不止,如范蠡“功成身退”(《史記·越王勾踐世家》)。
歸“知止不妄”之真,從后天坎一返先天乾一,形成“一身乾坤→室寬天地”的閉環,顯“反者道之動”的終極:返本歸真,方得永恒。
二、六象核心邏輯:內象立極,外象顯用,數象貫通為樞紐

邵雍六象以“心象(內體,太極之根)→應象(內感,陰陽初分)→物象(外顯,四象成形)→事象(外變,八卦運化)→境象(外全,格局鋪展)→跡象(外歸,返本驗證)”為脈絡。
構建“體用不二”的實踐閉環。其中,“數”為體用橋梁:一(太極)立極定方向,二(陰陽)分野明對立,三(三才)成象合天人。
四(四象)定序循周期,五(五行)守中保平衡,六(六爻)周流全流程,七(周期)循環知盈虛,八(八卦)備物統系統。
數象合一,為各領域實踐提供“知數明理→循象致用”的底層邏輯,與“觀物取象、取象用數、知數明理、明理歸真”四階認知形成完美呼應。
三、六象經世致用:分域實踐顯真機,數象對應落地效

六象流轉的“內象立極、外象顯用、數象貫通”邏輯,在各領域實踐中盡顯“質用相濟”的生機。
從企業管理到生命健康,皆可循“內象澄明→外象顯用→返歸內象”的路徑落地。
(一)企業管理:數象定基,從“小麻雀”到“大格局”的成長密碼

企業管理是六象與數象對應最直觀的實踐場,如深圳特區從精耕到擴展的邏輯,正是數象層層遞進的結果:
- 一(太極立極·心象):立“主流文化+核心主宰”。企業若無“一”,如太極未分則方向散亂。需以創始人/核心團隊價值觀為“心象”,確立不可動搖的主流文化(如華為“以客戶為中心”)。
此為“內象立極”,是企業存續之根,呼應心象“一身藏乾坤”的本體定基之理。
- 二(陰陽統一·應象):理“剛柔/動靜/內外”平衡。制度(陽)與人文(陰)、創新(動)與守成(靜)、產品(內)與市場(外)需如“一陰一陽之謂道”。
過度嚴苛失人心,過度寬松失效率,陰陽和合方得生機,恰合應象“動中應物自無差”的感應平衡之道。
- 三(三才歸位·物象):建“天地人”協同團隊。天為戰略層(定方向)、地為執行層(落地盤)、人為連接層(通上下),如劉備得諸葛亮(天)、關羽張飛(地)、糜竺孫乾(人)。
三才缺位則事難成,對應物象“觀形不如觀理”的格物合序之效。
- 四(四象守序·事象):循“四季/PDCA”全流程。春生(規劃)、夏長(執行)、秋收(復盤)、冬藏(沉淀)對應“計劃-執行-檢查-改進”。
以四象有序守制度底線(財務合規、質量標準不可破),顯事象“事去無形卻有蹤”的周期流轉之智。
- 五(五行守真·境象):保“產品-技術-人才-資金-市場”相生。產品(土,根基)、技術(火,創新)、人才(木,生長)、資金(金,凝聚)、市場(水,流通)需防“缺漏”(缺技術則滯,缺資金則衰)。
守核心優勢如守土之厚重,合境象“宇宙在乎手”的全域平衡之理。
- 六(六爻周流·跡象):全生命周期節點施策。初創(潛龍蓄力)、成長(見龍在田)、擴張(終日乾乾)、調整(或躍在淵)、成熟(飛龍在天)、守成(亢龍有悔)。
按“時位”進退(擴張期防冒進,成熟期防懈?。?,形成閉環,印證跡象“心安身自安”的歸真驗證之道。
- 七(周期循環·返歸):知“盈虛消長”待時機。企業如自然有興衰周期,低谷時“藏器待時”(練內功),高峰時“知止不殆”。
避“亢龍有悔”之險,顯“動靜兩途歸至理”的循環智慧。
- 八(八卦備物·系統):建“戰略-人力-財務-生產-研發-市場-法務-文化”八宮協同,如早期深圳以“政策(乾)+市場(巽)”立根基。
系統完整則“小麻雀”可成行業標桿,合“八卦運化”的系統統攝之效。
(二)生命健康:六象調身心,陰陽平衡致“中和”

- 心象:守“心為君主之官”,以正念澄心(如《觀易吟》“靜里觀心真有得”),心不亂則氣血不逆,歸“澄思守本”之真。
- 應象:感“天時陰陽”,“春養肝、夏養心”順四時,不違天時則邪不侵,合“動中應物自無差”的感應之道。
- 物象:觀“舌象、脈象”知虛實(舌紅為火盛,脈沉為陽虛),為調理立據,顯“觀形不如觀理”的格物之效。
- 事象:循“動靜結合”,動如太極通氣血,靜如打坐養元氣,避“過動傷筋、過靜傷氣”,應“動靜兩途歸至理”的周期之序。
- 境象:調“居住環境”,忌臥室“孤陽煞(強光)”“孤陰煞(潮濕)”,境安則身安,拓“室寬如天地”的格局之境。
- 跡象:察“白發(腎衰)、失眠(心亂)”等跡,早調早治歸“陰陽中和”,證“密密永棲真”的歸真之驗。
(三)家庭教育:六象育英才,三才同頻成“教化”

- 心象:家長“正心”為根,忌功利心(強逼補課),以“無條件接納”立親子信任,守“一身藏乾坤”的內象之本。
- 應象:“因材施教”,剛健孩子練靜,內向孩子練勇,不逆天性,合“守質達變”的感應之妙。
- 物象:立“書房墨香、客廳和氣”的家庭場象,環境塑心性,顯“形顯理藏”的格物之效。
- 事象:循“幼兒養性、童蒙養正、少年養志”階段,不超前施壓,應“因時成事”的周期之序。
- 境象:建“父(立規矩)、母(傳溫情)、師(授知識)”三才支持,協同不缺位,拓“萬物在身”的關聯之境。
- 跡象:觀“說謊(心不正)、懶惰(志不立)”等跡,返象歸心糾偏,證“返本驗證”的歸真之道。
(四)經濟運行:六象觀周期,陰陽消長明“趨勢”

- 心象:握“供需平衡”本心,不被投機泡沫迷心,立“經世之根”。
- 應象:感“政策(陽)與市場(陰)”互動,寬松刺激增長,緊縮防過熱,合“陰陽和合”之理。
- 物象:察“PMI、庫存周期”等實體之象,知經濟冷暖,顯“格物知世”之效。
- 事象:循“康波(60年)、朱格拉(10年)”周期,低谷布局,高峰離場,應“周期流轉”之序。
- 境象:觀“產業鏈(天)、資源(地)、人文(人)”三才格局,明經濟流向,拓“全域通明”之境。
- 跡象:警“債務高企(陰過盛)、通脹失控(陽過亢)”,提前防風險,證“歸真驗證”之智。
(五)風水調理:六象安宅境,藏風聚氣納“生機”

- 心象:“心凈則境凈”,心術不正則風水難改運,守“內象立極”之本。
- 應象:調“內外感應”,大門對陽臺(穿堂煞)用屏風擋,使氣“曲則有情”,合“感應平衡”之道。
- 物象:擇“圓鏡(離火主光明)”“避橫梁壓頂(艮土受克主壓力)”等吉象,顯“形理相生”之效。
- 事象:循“東方(震木宜植綠)、西方(兌金忌雜亂)”方位時序,應“八卦運化”之序。
- 境象:合“宅向合龍脈(天)、地基避低洼(地)、戶型利采光(人)”三才和諧,拓“全域安和”之境。
- 跡象:察“植物枯(氣衰)、器物裂(象破)”,及時調整歸“生氣”,證“返本驗證”之驗。
(六)修行實踐:六象返本真,回光內照證“太極”

- 心象:守“心為太極”,如《太乙金華宗旨》“回光內照”,見“本自具足”之性,立“內象之根”。
- 應象:修“動中應物自無差”(邵雍語),不刻意枯坐,合“感應自然”之道。
- 物象:觀“流水喻心不滯物、松柏喻立極不搖”,借物悟理,顯“格物悟真”之效。
- 事象:行“飲食有節、言語有信”日用修為,事上煉心,應“循理而行”之序。
- 境象:拓“宇宙在乎手,萬物在乎身”格局,不被小境縛,拓“無界通明”之境。
- 跡象:證“煩惱輕(心凈)、慈悲長(性顯)”,終至“心安身自安”,證“返本歸真”之境。
結語:心易貫萬類,象數理致用歸簡易

邵雍心易的智慧,終歸于“簡易”:以“心象”立極(一)定根本,以“陰陽”分用(二)明平衡。
以“數象理”貫萬事(三至八)成系統。從企業管理的“小麻雀”到生命健康的“大天地”,從家庭教育的“微教化”到經濟風水的“大格局”。
皆可循“內象澄明→外象顯用→返歸內象”的邏輯,在變易中守不易之根,在數象中見生生之機。
正如《觀易吟》“天人焉有兩般義,道不虛行只在人”,心易的實踐,終究是“從心上起經綸”的修心與應物——心立則數明,數明則象顯,象顯則用通。此乃易道生生不息的終極密碼,亦是經世致用的根本遵循。
#易道經世# #觀物取象# #返本歸真# #心為太極# #象數明理# #守護生命健康源頭#?弘揚傳統文化智慧#健康前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