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玄空風水朔源之一:蔣大鴻是反清的義士,是三元風水的宗師
三元玄空風水,到底是怎么蹦出來的?有人說“蔣大鴻是鼻祖”,有人搖頭,說還有別家,比方楊公三元、吳景鸞。更有江湖傳說,蔣大鴻是蔣中正的祖宗——聽著就懸乎。真真假假,哪根是線索,哪根是八卦,咱今兒就繞著這個迷局,說說蔣大鴻這位“風水大宗師”到底干了些什么。

你說歷史這玩意兒,靠譜又不全靠譜——有些記載清清楚楚,有些像爛泥糊墻,誰都能添兩刀。蔣大鴻這人吧,江蘇松江的,名字其實叫蔣平階,字大鴻。最正經的生卒也未必統一:有說他是萬歷四十四年十二月降生,碰巧那一年努爾哈赤剛成立后金,也有一說晚了四年還是早了四年,總之,亂世出人,來頭不小。老蔣還沒睜眼,天下就已經動蕩開了。
他小時候挺慘,母親早亡。想想,一個小孩子站在空闊的院子里,冬天灌著風,不知道哪年哪月能有個歸處。家里長輩讓他研習“形家之學”,這些玩意兒,細究起來,就是看山望水的門道,說白了,風水。這事兒學起來,十年打底,書都是黃皮卷子,豆油燈下磨出來的眼神。

十八歲那年,蔣大鴻拜了明朝大文人陳子龍為師——陳黃門,那也是一號人物。他跟著陳子龍學詩學文,嘴上掛著風流,骨子里卻硬氣,一種隱隱的義氣俠氣。你說吧,古人,但稍微想象一下——少年心氣,喜歡聽江湖上的故事,寫詩也愛戳點世間不平。據縣志說,他詩文里總有點俠客氣,一股子“有話不吐不快”的勁兒。
可真正的風雨,是亂世的那幾年。1644年,李自成破北京,皇帝在煤山吊死,明朝一夜歸西。大鴻沒打算茍且偷生,聽說唐王在福建舉起反清復明的大旗,他收拾細軟,戴著黃冠、換了身份跑過去,做了兵部司務官,又升到御史。你琢磨這事,他年紀輕輕,扔下老家,去投奔一面已岌岌可危的大旗。性子耿直,還彈劾了權重一時的鄭芝龍。鄭芝龍人稱海上梟雄,手腕硬得很,蔣大鴻偏要跟他較勁,后果當然不妙——閩地失守,鄭芝龍轉身投清,蔣大鴻成了“反清死士”,戴上黃冠,四處逃亡。

那幾年日子,能想象嗎?山東、江蘇、齊魯、吳越,哪里能藏身就往哪鉆。有時扮道士,有時自稱風水先生。世道亂糟糟,逃命也得養活自己,風水成了吃飯家伙事?;蛟S前半生,他真是在逃亡里學會了怎樣“觀山察水、審龍點穴”,不止為了看風水,更是為了一口活路。后來呢,風聲過去,他又喜歡上會稽一帶的山水,說是安家,其實可能只是想給自己找一個落腳處。
地方志里提到,“晚業堪輿,精其術。”意思很直白,蔣大鴻到老年才在風水上拔尖。其實他年輕的時候,兵法、詩文都有天分,只到經過那么多風霜,風水成了他安身立命、甚至安魂的工具??磿⒃L墓,“凡天文地理陰陽歷數之書,洞究無遺”。你隨便舉一本文獻,他可能都能捻掐出門道。

不過,“三元風水”為什么最后歸到他頭上,里頭也有講究。當時流行的風水派別多得很,楊公三合、吳公派、三合派,江湖上誰都能說兩句。最時髦的,是《平砂玉尺》那一派。蔣大鴻反倒抬杠,寫了本《平砂玉尺辨偽》,狠狠把前人——尤其曾文辿、廖瑀、賴文俊、何溥這些風水名家都批了個遍,唯獨對楊筠松不下手,可能是覺得“前浪還是有點意思”。你說他是標新立異也罷,是要“殺出獨門一條路”也行,反正蔣大鴻的“三元法”就是在這種斗爭、反思和打假中冒出來的。
他自己編了羅盤,后人都叫那玩意兒“蔣盤”。隨他學藝的,也不是隨便就能入門——丹陽張仲馨,丹徒駱士鵬,山陰呂相烈,會稽姜堯,武陵胡泰征,淄川畢世持……這些人或得真傳,或只是沾了點邊。姜堯把蔣大鴻的詩文和風水心得都做了注解,勉強算有點脈絡,三吳兩浙的風水師還爭相自封“平階門人”,坑蒙拐騙都有。

蔣大鴻這人還挺絕——康熙年間,朝廷想召博學鴻詞,朋友幫他遞了推薦,他卻趕緊回絕。他不愿進官場,可能是怕被清廷收編,也可能是怕自己心事泄露。晚年沉醉山水詩文,感慨舊事,常常酒闌燭殘,講幾句世道滄桑,聽他嘮嗑的人都感慨“其才而哀其志”。著書十余種,卷以百計,可是等他一死,許多書稿就這么散了,像天邊云煙,只有幾本流傳下來。
至于“三元玄空”體系,到底怎么一層層搭起來的?蔣大鴻自編《地理辨正》,諷了半個風水圈,偏好心傳而不愿寫明?!笆沦F心授,非可言罄”,這句話像半遮半露的面紗——有門但不好進。見過他的人說,酒至燈殘,蔣大鴻涕淚縱橫,那遺恨大半寫在了詩里、書里,卻沒幾個人能真正懂他的心事。

三元之“源”,你說是他定的也好,是風水學派斗爭的結果也罷,留到今天,已經像江南的晚雨,打在瓦檐下也說不清哪里的水。蔣大鴻死后,愿葬若耶之樵風涇——一條溪水的旁邊,蓋棺自命其歸。曾經的反清義士,兵部司務、御史,后來變成山林詩人、風水先生。歲月流轉,一派風水傳承成了他另一種“江湖名號”,也許他自己都沒想到。
風水本是門人心的事,三元體系也未必全靠章節可以說明。后人與其爭論源頭,不如問一句:在那個風聲鶴唳的年代,蔣大鴻到底是活成了自己,還是活成了時代里的一塊嶙峋怪石?誰又能說清,江湖流派的根究,究竟是為了找一位“祖師爺”,還是在迷霧里尋自己的路。千年之后,風水流派林立,誰家的盤誰家的訣,真正的門道,是不是還在暗處,等著有緣人敲門?

三元的編撰、變遷、真偽,似乎還沒到盡頭——下回咱再聊,那些繞來繞去的“三元體系”,你是否看得明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