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院風水美學,藏風聚氣的布局邏輯。
老祖宗告訴我們,
世間萬物皆由“氣”構成,
“氣”是生命能量和運勢的載體。
“生氣”旺盛則萬物繁盛,
“煞氣”彌漫則衰敗叢生。
由見及此,
庭院設計的最根本目的就是納吉氣、辟煞氣,
實現人與環境的和諧共生。

”孤陰則不生,獨陽則不長?!?/p>
陰陽平衡是庭園風水美學的核心。
在庭院中可體現為,
高低、虛實、明暗、動靜、剛柔的平衡。
或建筑的陽與池水的陰,
或硬質鋪裝的陽與柔軟草坪的陰
……

“氣”如同現代科學中講的,
“能量場”、“生命磁場”或“微氣候”。
它喜聚不喜散,喜曲不喜直。
郭璞說“氣,乘風則散,界水則止。”
“風”代表氣流,
疾風會擾動、吹散和帶走“生氣”。
但并非完全不要風,
而是需要和煦的風、徐徐流動的風,
即是要會“藏風”。
“藏風”是為了更好地“聚氣”。
可以通過屏障避免強風直沖,
但又能保持氣流的舒緩循環。
“聚氣”讓生命能量能匯聚、停留,
滋養庭院內的萬物和人。
一個能“藏風聚氣”的庭院,
其中微氣候一定是溫濕度適宜,
空氣流通清新、光影柔和怡人,
讓人感到被庇護和安心。
這正與現代環境心理學和建筑學,
所追求的健康宜居理念不謀而合。

要有依靠(靠山)方能根基穩固。
要開闊前瞻(明堂)方能視野遠大。
要左右兼顧(龍虎砂)方能周全安穩。
要內斂含蓄(藏風)方能涵養底蘊。
要匯聚融合(聚氣)方能生機勃勃。
當一個庭院實現了真正的“藏風聚氣”,
它便是超越了單純的視覺美觀,
升華為一個能滋養身心、啟迪精神、安頓生命的能量場,
人在其中能感受到自然的呼吸與節奏。
或許,這就是老祖宗所說的,
“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