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時辰分別對應什么時間點?原來古人是這樣安排一天的!
古人看太陽的影子計時,發現太陽每天移動的軌跡可以均分成12份(每份約2小時),太陽影子移動15°=1時辰,全天24小時被精準均分(漢代誤差僅±10分鐘!),于是發明了十二時辰。古人又根據中國十二生肖中的動物的出沒時間來命名各個時辰。
十二個時辰: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

子時(23:00-1:00)
別名:夜半
古人操作:深度睡眠時間,連打更人都壓低聲音
現代對照:熬夜追劇人:“再刷一集就睡!”丑時(1:00-3:00)
別名:雞鳴
古人操作:養雞戶聽雞叫起床干活
現代對照:失眠黨:“數到第1000只羊了...”寅時(3:00-5:00)
別名:平旦
古人操作:練武人士“聞雞起舞”
現代對照:早班司機:“天沒亮就搬磚”卯時(5:00-7:00)
別名:日出
古人操作:官員打卡上朝,白居易起床做“叩齒操”
現代對照:打工人:“5個鬧鐘都叫不醒我”辰時(7:00-9:00)
別名:食時
古人操作:慢悠悠吃早飯,持續1小時
現代對照:地鐵啃包子黨:“燙到舌頭了!”巳時(9:00-11:00)
別名:隅中
古人操作:集市砍價黃金時段
現代對照:打工人:“這個會要開到幾點?。俊?午時(11:00-13:00)
別名:日中
古人操作:官員下班回家吃午飯
現代對照:外賣騎手:“您有新的餓了么訂單”未時(13:00-15:00)
別名:日昳(太陽偏西)
古人操作:田間農民“鋤禾日當午”
現代對照:辦公室:“咖啡續命進行時”申時(15:00-17:00)
別名:晡時(下午茶時間)
古人操作:吃點心配茶,《紅樓夢》太太們社交場
現代對照:打工人:“第6次起身倒水摸魚”酉時(17:00-19:00)
別名:日入
古人操作:雞鴨回籠,鐵匠收工
現代對照:下班族:“跑得比奧運冠軍還快”戌時(19:00-21:00)
別名:黃昏
古人操作:讀書人點燈夜讀,情侶約會看星星
現代對照:年輕人:“開黑/刷劇/短視頻三選一”亥時(21:00-23:00)
別名:人定
古人操作:全家熄燈睡覺
現代對照:夜貓子:“夜生活才剛剛開始!”
歡迎評論區留言分享,你屬于哪個時辰的生物鐘?
→ 子時(23-1點)熬夜冠軍:評論區舉手
→ 辰時(7-9點)踩點上班族:說出你的遲到借口
→ 亥時(21-23點)躺平黨:分享你的“睡前儀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