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曾預言:中國若定都新疆伊犁,可稱霸亞洲!為何?
孫中山講過一句讓人很驚訝的話,說中國要是把首都定在新疆伊犁,亞洲就沒有哪個國家能比得上中國了。他為什么會覺得伊犁比北京、南京、西安都強?
不少人沒去過伊犁,只知道它離得遠,位置偏??蓪O中山看得很細,他說伊犁在亞洲中心,往東是太平洋,往西是歐洲邊緣,南邊是印度洋,北邊就是西伯利亞,你畫個圓,伊犁就在中間。這種地理哪里都能去,像是坐在亞洲的轉盤中央。
“為什么會說定都邊疆?”這個問題很容易讓人想,是不是有什么顧慮。其實,孫中山另有用意。他覺得中國要發展,不能老盯著東邊,西部要開發,大家都過去,人口流動了,也就沒有哪個地方是個“孤島”。伊犁一旦變首都,就能帶起整個新疆,連周邊的小國家也不得不看中國臉色了。

說到新疆資源,孫中山那時候就看得很清楚。他提出石油、玉石、金、銀、銅統統要用新技術開發,不再讓人用老辦法慢慢挖。他設想民間資金可以加入,政府要給法律保障,誰投資誰有收獲。這種思路,在他那個年代挺新鮮。
當初新疆的局勢挺麻煩。沙俄占過伊犁,后來讓了回去,可當地不少軍閥,比如楊增新,說是服從中央,實際很獨立。孫中山不怕難,還說定都伊犁一舉三得,防外敵、剿割據、開發土地。這三步,誰做到了誰就是強國。
“要不要遷都,真的能辦到嗎?”這個問題其實也有答案。那會兒民國剛建立,財政緊張,新疆又太落后,什么都缺,人力也不夠,錢也很難擠出來。伊犁的位置偏,不像南京風水好、交通便利,誰都不敢輕易冒險。
但孫中山沒有完全放棄,他定了計劃,讓鐵路走西部,讓新移民帶動邊疆,土地可以租給百姓,種子、農具都讓政府準備。他想把美國西部開發那一套搬到中國西北來。他不是坐著空談,真想著怎么幫邊疆富起來。
公路、鐵路、機場這些年新疆大變化。原來覺得邊疆遠,現在路修好了,鐵路通了,飛機場一個接一個,交通方便,人口流動大了,貨物也快了。其實,孫中山早說過要建鐵路,就是想把大家帶過去,讓西北也和中原一樣熱鬧。

現在看到,石油已經成了新疆產業,油田忙起來,整個能源基地就在那。玉石也不是人工挖了,機器一用就高效。城市都發展快,比如烏魯木齊、克拉瑪依,原來沒人關注,現在成了大城市,和當年孫中山的設想挺像。
“要是當初定了伊犁,現在會怎么樣?”有的人說可能中國早就更多影響中亞和西亞,說不定和現在世界局勢都不一樣,也有人說可能太偏、不利于跟世界互動——誰也說不準。但孫中山盯的核心還是戰略,說誰占中心,誰有主動權。選在伊犁是看得遠,自己當時力不從心才沒實現。
過去大家一提伊犁,就覺得孤零零的。孫中山偏不這么看,他覺得得人得地就是根本,偏遠也能成首都。其實他說遷都,更多是想讓國家更團結,從中心看亞洲,不只盯著西方或者海邊。
這些年新疆發展,投資不少,項目一個接一個。十三五、十四五都把西部開發放在重要位置。想著孫中山當年做的計劃,不奇怪現在不少部門還是按那個路走,不管首都在不在伊犁,開發是慢慢實現了。
現在很多人不覺得伊犁落后,還有人專門去旅游,覺得地方很有意思。原來孫中山是想讓這個地方成為亞洲的核心,帶動中國的大發展。雖然遷都沒成,但開發新疆的目標還是一步步實現了。
大家如果再翻老地圖,看伊犁的位置,其實確實方便,向西去歐洲、向北進西伯利亞都容易。孫中山說亞洲中心,意思是國家的發展不能只看文化,更得看地理和資源。不只是口號,是實際計劃。
最后說到這,遷都沒有發生,但影響過中國的戰略,影響過新疆的發展,可能每個人看法都不一樣。伊犁當初被誰占過,現在變了樣,石油、鐵路、人口都不少,城市一個接一個長出來。歷史和現實總有點交錯,沒人能想到所有事最后怎么發展,但變化是真實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