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層老樓隱患多,維修難題困業主引憂
去年夏天我在北京一個老小區住了三個月,親眼見過樓下的車被砸出坑——不是被車撞的,是樓上掉下來的瓷磚。那棟樓30層高,建了快二十年了,電梯三天兩頭壞,早上八點能聽見業主在群里罵罵咧咧:“又停了!趕著上班!”有個阿姨跟我說,她老公被困過兩次,第二次直接被卡在七樓和八樓中間,渾身發抖。

像這種高樓的問題可不止電梯。我們小區物業去年貼通知說要換電梯,一棟樓五部電梯得花三四百萬,每戶要出兩萬塊。結果業主群里吵翻了天,有人罵“憑什么我出錢換電梯,我住三樓根本不用”,還有人說“你們先湊錢,我再考慮”。到現在都快一年了,電梯還是老樣子,有次半夜我聽見有人敲電梯門喊救命,后來才知道是位老人被困了四十分鐘。

更嚇人的是消防。我查過資料,國內最高的消防云梯只能到24層,超過這個高度只能靠自己跑。但你真能從30層跑下來嗎?有次樓里著過小火,濃煙順著樓梯往上竄,根本睜不開眼。那天有個孕婦被困在28層,最后消防員扛著裝備爬上去救的,光爬樓就用了二十分鐘。
房子住久了,外墻、水管、電路都得修。我們小區外墻瓷磚掉得厲害,物業說維修基金早就花光了,現在要湊錢換新的。可誰愿意再出錢???有業主算了筆賬:換電梯、換外墻、修管道,總共得湊個七八百萬,每戶至少要掏四五萬。這么貴誰愿意住這種老樓?現在二手房市場上,同等條件的高層比多層便宜三成,有的房子掛了一年都沒人買。

更麻煩的是繼承。我表姐繼承了她爸的老房子,那套房在28層,維修費一年要八千,物業費五千,她說寧可不要這套房,光維修費就夠她再租個新小區了。而且萬一她想賣掉,還得交20%的個人所得稅,加上房子貶值,算下來虧大了。

開發商現在也不碰高層了。他們現在都搶著買地蓋低密度小區,深圳南京有七成新樓盤都是這種。有開發商直接找政府說:“別讓我們再蓋高樓了,賣不出去還得倒貼錢?!币郧伴_發商靠蓋高樓賺錢,現在發現這買賣不劃算,轉身就跑。
政府也意識到了問題。2025年5月新規說全國住宅不能超過80米,其實就是把高樓蓋死了。但已經建好的那些呢?北京有個小區試過找公司投資改造,公司出錢翻新外墻、換電梯,但條件是能經營地下停車場和商鋪。這種辦法能解決一部分問題,但位置差、配套老的小區根本沒人愿意投錢。
最怕的是未來幾年這些高樓集體出問題。電梯全壞、外墻全掉、水管全堵,到時候誰來修?業主不愿意出錢,政府也沒那么多預算。美國芝加哥那些高樓現在成了貧民窟,物業費六千美元一年還管不好,我們這邊要是沒人管,怕是也會走這條路。

我有個朋友去年從高層搬走了,他說再住下去就是花錢買罪受?,F在年輕人租房還湊合,等手里有錢了都想著搬去新小區或者低層。但那些真沒能力搬走的老人怎么辦?他們被困在高樓里,電梯不敢坐,消防沒保障,修房子沒錢,這不是笑話,是真問題。
聽說有些地方開始試點“老舊樓分級預警”,把隱患大的樓先排出來改造。但具體怎么改,錢從哪來,到現在也沒個準信。我住的那個小區,現在連個像樣的物業都沒有,保安還是六十歲的老頭,看著都讓人擔心。
總之啊,現在買樓得挑低層,能買帶電梯的多層最好。高層看著風光,其實是個“紙糊的蛋糕”,看著挺大,一碰就碎。那些已經住在高樓里的,得趕緊想轍,別等房子爛到沒法住了再后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