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兩大風水大師袁天罡、李淳風都要定居閬中,你知道原因嗎?
這個事物有些奇妙,你在相關書籍資料或者現實生活中看到過人們勘察風水嗎?在我國境內,有一座城市被稱作“風水古城”,袁天罡、李淳風兩位風水大師甚至都將這里作為晚年定居之所。

那么,你知道這座城市到底是指誰嗎?其風水格局的獨特之處又體現在哪里呢?

我國著名的風水城市——閬中
這座風水之城就是閬中市,它是四川省下轄的縣級市。該市坐落在呈現出紫色的四川盆地北部一帶,全部面積約為1876.3平方千米,截至2024年,全市人口數量達到了61.6萬人。

根據字典解釋,所謂風水就是指特地區域的地理環境,重點考察的是地脈、山水等。按照風水學所講,如果一個地域內山脈與山水的位置得當,那么這里必然是一個能夠積聚財富、綿延福祿的寶地。

在我國,人們對風水的研究可以追溯至遠古時期,期間還形成了各種風水理念,如太極泛存觀、場氣萬有觀等。我們從古人修建的各類建筑中就可以看到“風水”的存在,無論是地址選擇、建筑單體,還是內部裝修、園林設計,這些都體現了人們的風水理念。

那么,連一棟小小建筑的風水問題都能夠得到人們的重視,
更何況一座城市呢?

憑借優越的山水環境,閬中古城成為了風水大師口中的形勝之地。你們看,該古城東面與儀隴相接壤,南方與南部相交界,西部與劍閣相臨近,北面則與蒼溪相依靠。古城與省會成都的直線距離約為300千米,其核心區域的土地面積則是2平方千米。

風水中強調山水的重要性,我們縮小地圖便可以看到,嘉陵江中部河段自北向南流經古城,并在它的東北部形成了一個“U”字型大灣,
這使得古城三面都被江水環繞,而其西南部呈現敞開之勢,這種江河的走勢在風水學中是匯聚生氣的象征。

大巴山脈、劍門山脈分列大江東、西兩側,除此之外,龍山、大羅山等也是主要的山脈,閬中古城四周都被巍峨、聳立的山脈所環繞,它們是整個城區堅不可摧的靠山。再加上三面臨水的水文環境,因此,這里形成了風水學中特別重要的山水環抱格局。

古城建筑如何體現風水?
另外,風水學還強調,建筑群的分布應該做到錯落有致、經緯分明,
以符合“天圓地方”。再把地圖縮小,可以看到這座古城的布局可以說得上是方方正正,規整得像棋盤一樣。

圖中可以看到,筆直的街道不僅將城區劃分為大小相近的小方塊,而且打通了不同區域間的連接渠道。

值得一提的是,坐落在城中心的中天樓被視為整座古城的風水坐標,這座古樓始建于唐代,2006年得到重建,其高度達到了25米。如果你登上高樓,那么古城巧妙的建設格局及仙境般的景致都能盡收眼底。如果恰好是晴天,還可以看到自江面不斷升騰的霧氣,好似身處瑤池一般。

再將視線集中于地面,可以看到以古樓作為軸心,四周的街道呈現“心十道”向四面八方依次展開,城內的院落多為明清時期所建,它們坐北朝南,又或是坐東朝西,生活在這里,你可以充分享受到陽光的照拂。

除中天樓以外,古城內還有張飛廟、永安寺、五龍廟等主要景點,通過這些建筑古跡,你可以盡情了解我國古代的建筑風格及風水文化。一天游覽下來,如果感到饑餓,還可以品嘗一下白糖蒸饃,其色如白銀、綿軟酥嫩,還散發著一股淡淡的桂花香氣。

總而言之,依托優越的山水條件,閬中成為了風水大師中的風水寶地。那么,這里還有哪些神奇之處呢?不妨前去體驗一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