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王室|英倫版劉阿斗——失地王與大憲章
沒怎么聽過,但確實是事實,“失地王”約翰這個名字,英國皇室不敢再用。說到底,連名字都帶晦氣。約翰,金雀花王朝第八子,降生時兄姐滿堂。家業早就分光,僅剩個嫡頭鐵蛋。偏偏老爹亨利二世對這個老幺心疼得很,什么都想給。但現實是,娃沒地兒分。那個時代,沒有地就沒有權,靠寵愛管什么用?

挺怪的,約翰雖然聰明,討父母喜歡,為啥這么倒霉?人說命運,往往捉弄人。老爹為了幫他,硬要其他兒子讓地,大兒三兒都不肯。兄弟友好,沒用,上來就是爭,爭吵十幾年,家里雞飛狗跳。最后連亨利老爹都被兒子們氣死,不管善惡不善惡,反正死了??雌饋砑s翰是受寵,實際啥也撈不到,命里帶衰?。?/p>
兄弟都死得差不多了,理查繼位當了國王,那個“獅心王”,厲害得很。他東征中東,打得薩拉丁一身是傷。約翰呢?趁理查不在家,居然自己搗鼓奪權。腓力把他一攛掇,他就開始瞎折騰,占了攝政權。可惜消息漏了,理查怒氣沖沖回國,約翰這邊剛露頭,一轉眼又成了階下囚。

是真是假?約翰很快就好了,被哥哥寬容地當作繼承人,誰說家里兄弟不親?但約翰做事總犯昏,典型的蠢人蠢事。他又被寬容對待,沒有重罰。可是耐不住,大權還沒捂熱,理查又被人射死,一步登天。
理論上說,約翰該順理成章繼位。結果有些貴族眼看約翰的人品實在不行,反對他當國王,支持侄子亞瑟。關系亂七八糟,腓力法王又搗亂,說起亞瑟多有資格。約翰為當國王,下狠手殺侄女、侄子,殘忍過頭。貴族嚇壞了,形象徹底崩壞,臭到不能再臭。

約翰的事兒,要么做錯,要么做惡。說他無能吧,有時候還懂得操作,說他狠毒,確實夠血腥。其實他的狠毒也是無能的另一面,管不住局勢只好下毒手。有媒體考證,亞瑟被殺后,歐洲各地號稱“亞瑟亡魂”的傳說鋪天蓋地,民怨四起!
后來的艷后,伊莎貝拉,那個法國女人。約翰理由不多,說是愛上了她,就強搶為妻。說難聽點,是用國王權力強制解決了私人情感。他休了前妻,搶了伊莎貝拉,激怒了法國貴族,直接被告到腓力法王那里。腓力說你不守規矩,缺席審判直接宣布約翰犯上,沒收了英王全部法國領地。你說約翰是不是“劉阿斗”?真是倫敦劉備之子。

法國法軍借機攻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奪去大陸的大片領地。英國人還沒明白啥意思,家底就被搬走。也許約翰怪自己沒打好仗,其實人心早散了,貴族士兵都心不在焉。布汶戰役成了他軍事生涯的墓碑,歪打歪撞,大敗特敗。
國內貴族終于忍無可忍,提出《大憲章》,限制王權。這下好了,約翰被削得連名都快沒了——簽憲章的時候,臉色鐵青。權力拿不回來,領地也沒了,只剩下英格蘭島那一片。到頭來看,歷史真狠心,約翰徹徹底底成了“失地王”。

有人說約翰是無能,有人說他太狠,也有人覺得他只是運氣差。其實,他干得最絕的一件事就是把傳統王權拱手交出去,結果是現代英國憲制的種子。這不算什么偉業,只是他被逼無奈。要不是貴族強大,他不會屈服。許多人罵他,其實罵的是下層貴族的興起。讓王權走下神壇,英格蘭自此改變。
不少英國人后來覺得,都怪約翰才丟了那么多地。但如果沒有他的失敗,哪里來的《大憲章》?有部分學者翻查人口、財政統計,當時兩岸領地壓根守不住,約翰也只是攤了一個爛攤子。說他無能,其實是歷史大勢已變,一人力不能勝天。

但約翰當政時的荒唐事,實在數不清。搶新娘,殺侄子,連老爹都氣死,真不像“失地王”,而像失心瘋。有時候他辦事很果斷,一會兒又搖擺不定。有時候又窩里橫,外邊慫得一塌糊涂。這是不是矛盾?難說,時運不濟和性格使然,有人說他其實很聰明。
但他做過的決定,留下的結果,除了人人唾罵的標簽外,還有一套憲政體系。誰也沒想到,這么擰巴的王,居然催生了現代英國的憲制。

現在看來,約翰的“失地”,不過是權力的衰落。與其說他昏庸,不如說他承受了家族坍塌和時代沖擊的雙重壓力。也許他很可憐,兄弟父子相殘,被外敵夾擊,自己又捅簍子??上в诉€是不給他好臉,連名字也不敢再用。
反正領地丟了,本土還在。說句實話,法國那片地本來也不是你們家祖傳的。被人拿回去,也是風水輪流轉,就是世界本來的樣子。

“失地王”,到底是能力問題還是運氣?從頭到尾,約翰都沒贏。但輸了的次數多,事情變復雜了。
歷史沒啥完美結局。約翰死了,金雀花王朝就此衰落,英國變成孤島王國。后來的英國人再怎么努力,名字也不敢叫約翰。你說這到底冤不冤呢?沒準下一任國王,把名字再用一次,誰知道還會不會又丟一塊地?

歷史有時候,真就是這樣一團亂麻,誰也說不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