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可以給!但倒水不行親情之間到底有多親?
腎可以給!但倒水不行親情之間到底有多親?
“腎能捐,水不給倒”這句話聽著像段子,卻是很多人心里的刺。
親兄妹平時吵到掀桌子,真進手術室,簽字比誰都快;可讓順手遞杯水,立馬翻白眼。

反差大到讓人懷疑:親情到底是濃還是淡?

小孩摔了,膝蓋破皮沒哭,遠遠看見媽媽才哇地一聲。

不是疼到極限,是那一刻才敢把委屈放出來。

爸媽在,崩潰才合法,這種特權一輩子有效。

兄弟姐妹更像共患難隊友。

小時候搶遙控器,長大搶婚房首付,真到病床前,輪流陪夜一句怨言都沒有。

吵歸吵,血型都記得,這種默契外人給不了。

現在家庭花樣多,單親、再婚、試管、領養,戶口本越來越薄,感情卻沒變薄。

反而因為組合復雜,大家更小心維護,怕一松手就散了。

微信群里每天甩表情包,爸媽學會發定位,姐姐加班到十一點也要視頻看一眼侄子。

屏幕連著,心就不遠,距離成了背景音。

說到底,家不是天天熱乎,是關鍵時刻不掉鏈子。

可以一年不聊天,一句“需要”就半夜開車到。

腎都能給,一杯水算什么,只是那杯水得在需要時出現,才算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