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上半年木氣過旺 學會《黃帝內經》五運六氣推算法自己來養生

關注健康的朋友,2025年上半年是不是總覺得不對勁:沒理由就煩躁、眼睛干得睜不開、吃飯沒胃口還腹脹?其實這不是“體質差”,而是老祖宗在《黃帝內經》里早說過的“五運六氣”在起作用。今天咱們用“小白也能懂”的話,把這門學問拆透——先弄清“什么是五運、什么是六氣”,再到“2025年為啥木氣旺”“明年2026年怎么算”,學會了就能自己預判每年養生重點,還能感受到傳統文化的厲害!
一、先搞懂核心:什么是五運?什么是六氣?《黃帝內經》里早有定義

《黃帝內經》認為,“天人是同頻的”——自然的氣候變動會影響人體健康,而五運六氣就是解讀“自然氣候”與“人體”關聯的核心工具,簡單說就是“用干支算天時,用天時調身體”。
1. 什么是五運?
五運,指木、火、土、金、水五種氣的年度運行變化,對應一年中五行的強弱,由“年干”(比如2025年“乙巳年”的“乙”)推算而來。
它決定全年整體的氣候傾向,還直接關聯人體五臟:木對應肝、火對應心、土對應脾、金對應肺、水對應腎;同時分“太過”(氣偏強,比如甲年土運太過)和“不及”(氣偏弱,比如2025年乙年金運不及),氣的強弱會直接影響對應臟腑的狀態。
2. 什么是六氣?
六氣,指風、寒、暑、濕、燥、火六種氣的半年變化,對應上半年“司天之氣”和下半年“在泉之氣”,由“年支”(比如2025年“乙巳年”的“巳”)推算而來。
它決定每半年的氣候類型,比如“巳亥年”上半年是“厥陰風木”(風+木氣旺)、下半年是“少陽相火”(熱+濕氣重),不同氣候類型會引發不同的高發健康問題,像上半年木氣旺易擾肝,下半年濕熱重易困脾。
二、再學“入門詞匯”:年干、地支、五行相生相克,幫你看懂推算邏輯
要算五運六氣,得先記三個“基礎工具”,《黃帝內經》里的推算都靠它們:
1. 年干:10個字,分“陽”和“陰”
年干就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這10個字,按“陽干”“陰干”分強弱:
- 陽干(氣偏強,叫“運太過”):甲、丙、戊、庚、壬(可記“甲丙戊庚壬,陽干氣更盛”);
- 陰干(氣偏弱,叫“運不及”):乙、丁、己、辛、癸(可記“乙丁己辛癸,陰干氣稍弱”)。
2. 地支:12個字,對應“半年氣候”
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這12個字,對應12生肖(子=鼠、丑=牛……亥=豬),每兩個地支固定對應一組“司天+在泉”氣候,比如:
- 子午年(鼠、馬):上半年少陰君火司天,下半年陽明燥金在泉
- 巳亥年(蛇、豬):上半年厥陰風木司天,下半年少陽相火在泉
3. 五行相生相克:理解“氣的影響”的關鍵
五運六氣的核心是“五行”,它們之間有“相生”(互相幫助)和“相克”(互相制約)的關系,《黃帝內經》里叫“相生而勿害,相克而勿制”:
- 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比如木氣旺,火氣也會跟著旺);
- 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比如金氣弱,就攔不住木氣旺)——這也是2025年木氣過旺的關鍵原因。
三、推導2025年:為啥上半年木氣旺、下半年濕熱重?

2025年是“乙巳年”,咱們用“年干定五運、年支定六氣”的步驟,一步步算清楚:
1. 第一步:年干“乙”→ 定全年五運:金運不及
按《黃帝內經·素問·天元紀大論》“五運合化”規律(甲己化土、乙庚化金、丙辛化水、丁壬化木、戊癸化火):
- 年干是“乙”,對應“乙庚化金”,所以2025年的“五運”是“金運”;
- 再看“乙”是陰干,所以是“金運不及”(金氣偏弱)。
結合五行相克“金克木”:金氣弱了,就像“攔不住瘋長的樹木”,木氣自然更旺——這是2025年木氣過旺的“全年原因”。
2. 第二步:地支“巳”→ 定上下半年六氣:上半年木旺、下半年火旺
按《黃帝內經》“地支對應司天在泉”的固定規律,2025年地支是“巳”,對應“厥陰風木司天、少陽相火在泉”:
- 上半年(厥陰風木司天):“厥陰”對應風+木,木氣本就旺,再加上“金運不及”攔不住,所以木氣更盛——反映在身體上,肝屬木,肝火易亢(煩躁、眼干),木克土(脾屬土),脾胃易弱(沒胃口、腹脹);
- 下半年(少陽相火在泉):“少陽相火”是熱邪,再加上“火生土”(土對應濕),熱+濕=濕熱——反映在身體上,脾胃被濕熱困著(口苦、大便黏馬桶),濕熱往下走還會引發泌尿系統不適。
四、案例不騙人:古今都在用五運六氣,印證《黃帝內經》智慧

這門學問不是“空談”,從古代醫圣到現代院士,都用實踐證明了它的價值:
1. 現代案例:王永炎院士的疫情預判
2019年是“己亥年”(地支“亥”,和2025年“巳”同屬“厥陰風木司天、少陽相火在泉”),當年6月,王永炎院士依據五運六氣推算“冬至后運氣疊加,易生瘟疫”。后來新冠疫情的出現,精準印證了這個判斷,也讓《黃帝內經》“天人相應”的理論再次被關注。
2. 古代案例:張仲景的“未病先斷”
東漢醫圣張仲景見建安七子之一的王仲宣時,說“你生于丁巳年(年干“丁”屬木運不及,年支“巳”屬厥陰風木司天),先天肝氣弱,40歲再逢丁巳年(運氣又疊加),會眉落、半年而逝”。王仲宣當時不信,20年后真的如預言般病逝——這正是“年干定五運、年支定六氣”的臨床應用。
五、2025年養生落地:上半年疏肝、下半年祛濕,精準調理不盲目

懂了規律,養生就能“精準發力”,不用再跟風試錯:
1. 上半年(厥陰風木司天):重點疏肝+防風
- 飲食:多喝玫瑰花陳皮茶(疏肝解郁),吃山藥南瓜粥(健脾,防木克土);少吃辣椒、生姜(別再助肝火);
- 作息:早睡早起(晚10點半前睡,早6-7點起),早上多去公園散步(借自然陽氣幫肝氣升發);
- 小技巧:每天按揉太沖穴(腳背大腳趾和二腳趾間的凹陷)5分鐘,疏肝效果特別好。
2. 下半年(少陽相火在泉):重點清熱+祛濕

- 飲食:煮冬瓜薏仁水、綠豆湯(清熱利濕),吃涼拌苦瓜(去濕熱);別吃火鍋、燒烤、甜蛋糕(全是助熱助濕的);
- 作息:可稍晚睡(別超11點),但中午一定要午睡30分鐘(補陰,防上火失眠);
- 小技巧:按揉陰陵泉(小腿內側,膝蓋下方骨頭邊緣),每次3分鐘,幫身體排濕氣。
六、試著算2026年:自己預判明年養生重點,把健康握在手里

學會了方法,咱們試著算2026年“丙午年”:
1. 年干“丙”→ 五運:按“丙辛化水”,“丙”是陽干→ 水運太過(水氣偏強,腎屬水,明年要多護腎);
2. 地支“午”→ 六氣:按“子午年對應少陰君火司天、陽明燥金在泉”→ 上半年心火易旺(防口舌生瘡、心煩),下半年燥氣重(防咳嗽、皮膚干)。
所以2026年養生重點很明確:全年護腎,上半年清心火,下半年養肺防燥——是不是很簡單?

挖掘《黃帝內經》的智慧,不僅能讓我們找到守護生命健康源頭的方法,更能在學習中弘揚傳統文化智慧,為健康前源筑牢根基。當我們能順著年干、地支算出每一年的養生方向,就該主動把生命健康握在自己手里:
不再等生病才調理,而是提前預防、順時養生;不再覺得傳統文化遙遠,而是用五運六氣的學問,讓老祖宗的智慧融入三餐四季。這份“治未病”的智慧,值得我們代代學、代代傳,讓更多人能懂養生、會養生,真正實現健康自在!
特別說明
本文僅作傳統文化交流與學習之用,旨在挖掘《黃帝內經》五運六氣學說的智慧,幫助大家理解“天人相應”的理念,增強文化自信。五運六氣是古人總結的自然與健康的關聯規律,具體養生需結合個人體質調整,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
#黃帝內經五運六氣 #2025養生指南 #傳統文化與健康 #中醫養生智慧#主動養生防未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