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上有的話千萬不能亂說,別不信,上天是靈驗的
老話常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這話可不是迷信。

您細想啊,咱們每天從嘴里蹦出來的話,就像撒在人生路上的種子——種下抱怨的刺槐,遲早扎自己的腳;
播下希望的向日葵,轉角就能遇見光。
記得前樓李老師家那檔子事嗎?兒子高考前夜,她非當著孩子面念叨"要是考砸了全家都完蛋"。
結果孩子手抖得連名字都寫歪了,后來復讀那年,李老師改口就說"媽信你能行",您猜怎么著?
那孩子現在都在重點大學當助教了。您說這嘴是不是開過光?
我認識個開早餐鋪的周姐,凌晨三點和面時總哼著小調:"今兒的油條準能炸出金元寶"。
有回暴雨淹了半條街,別家都在罵娘,她倒樂呵呵支起雨棚:"老天給咱沖涼快,客人吃得舒坦!"
結果那天她家攤前排隊的傘,比清明上墳的人還多。

古人講"口乃心之門戶",真真是至理名言。您看那些把"窮死了""煩透了"掛嘴邊的人,日子就像被施了咒似的越纏越緊。
反倒是巷尾修自行車的趙伯,輪胎爆了都能笑出褶子:"又學會補新花樣,趕明兒能開培訓班!"
去年人家愣是把修車攤擴成了電動車行。
說話這事兒,講究個"四兩撥千斤"。
鄰居小夫妻以前吵架像放炮仗,自從把"你永遠改不了"換成"咱們慢慢來",現在陽臺上的綠蘿都比別人家長得旺。
這讓我想起蘇東坡那句"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有些話咽下去,反而能嚼出甜味兒來。
我二姑奶奶活到九十九歲,臨走前還耳聰目明。
她有個絕活:見著晚輩就說"這孩子有福相",買菜找零必道"托您的福"。

您要問她長壽秘訣,她就瞇著眼笑:"舌頭打個轉,福壽自然來。"
現在想想,這不就是《菜根譚》里說的"處世讓一步為高,待人寬一分是福"?
現代人壓力大,難免想發泄。但您發現沒有?
那些在辦公室嚷嚷"累成狗"的,下班真就癱著像死狗;
而把"今天收獲大"當口頭禪的,加班都能哼著歌。
就像我健身房的私教說的:"你老說自己不行,肌肉都聽得懂。"
有個玄乎事兒您可能不信。
我們單位保潔吳嬸,每天擦玻璃都念叨"亮堂堂的照見好運氣",結果她兒子真就中了拆遷票。
同事笑說是"母憑子貴",我倒覺得是她那些吉利話攢成了功德箱——您往宇宙里發送什么頻率,它就回饋什么信號。

話說回來,嘴上的風水不是要咱裝假。
就像《圍爐夜話》里講的"求個良心管我,留些余地做人",該較真時不含糊,該柔軟時不刻薄。
對門張阿姨批評孫子從來不說"笨",而是"這道題在等你開竅呢"。
現在那孩子見人就顯擺奶奶教的"智慧咒語"。
最后送您個實在話:從明天開始,把"真倒霉"換成"長經驗",把"我恨死"改成"我懂了"。
保管不到百天,您會發現自己走路帶風,連小區流浪貓都愛蹭您褲腳。

要問為啥?老輩人早說了:"嘴里含蜜的人,連影子都是甜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