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實錘:每天爬夠這個層數,心血管風險直降20%!
每天爬樓是否能帶來好處,爬樓多少合適,不能一概而論。這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你平時的運動基礎、身體健康狀況以及爬樓的方式??茖W爬樓確實對健康有益,但掌握好“度”非常重要。
為了讓大家能快速了解不同爬樓量的大致效益和風險,我用一個表格來概括:

一、爬樓對健康的益處
每天規律、適度地爬樓梯,對健康有多方面的好處:
· 提升心血管健康:研究表明,每天爬5層樓(約50級臺階)就能讓心血管疾病風險降低約20%。堅持爬樓梯還能使全因死亡風險降低24%,心血管死亡風險降低39%。
· 高效燃脂:爬樓梯是效率較高的運動之一。以一個體重60公斤的人為例,爬樓梯每小時消耗熱量可達500-700千卡。
·增強骨骼肌肉:作為負重運動,爬樓梯對骨骼產生垂直應力刺激,有助于促進成骨細胞活性,對增強骨密度和肌肉力量有積極影響。


二、每天20+層樓可能帶來的問題
盡管爬樓有益,但每天20+層(遠超5層的“基準線”和11-20層的“黃金區間”)對很多人來說可能存在風險:
·關節負擔:爬樓梯時,膝關節承受的壓力較大。北京大學的研究指出,超過20層后,關節負擔可能抵消部分心血管獲益。
·運動過量的風險:對于平時沒有運動習慣的人來說,突然開始每天爬25層樓,屬于運動過量。案例中,一位平時缺乏鍛煉的25歲小伙,每天堅持爬20層樓減肥,結果在高溫天搬運快遞后突發“橫紋肌溶解癥”,導致尿液呈咖啡色并發燒入院。他的肌酸激酶(CK)指標高達正常值的30多倍。
·對特定人群的風險:對于血壓控制不佳(如收縮壓>160mmHg或舒張壓>100mmHg)的人來說,爬樓這類運動可能誘發腦卒中。有嚴重器質性疾病、體質過弱者一般也不適合以爬樓梯作為健身方式。
三、如何判斷是否適合自己及科學爬樓
既然爬樓的好處和風險并存,科學進行很重要。
1.判斷自身情況
首先,你需要判斷自己是否適合爬樓這項運動:
·需要注意的人群:如果你存在膝關節損傷(如軟骨磨損、半月板撕裂)、體重嚴重超標(BMI≥28)、心功能不全,或血壓控制不佳的情況,爬樓梯可能不適合你,或者必須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警惕身體信號:如果在爬樓過程中或結束后出現胸痛、胸悶、呼吸困難、頭暈、心悸,或者像前文案例中提到的肌肉異常酸痛、乏力、尿液顏色變深(如茶色或咖啡色),務必立即停止,并及時就醫。
2.科學爬樓建議
如果你想通過爬樓鍛煉身體,可以參考以下建議:
·循序漸進:這是最重要的原則。千萬不要像案例中的小伙一樣突然進行高強度爬樓。運動能力的提升應遵循 “10%增量原則” (每周強度增幅勿超10%)。可以從每天5-10層開始,根據身體感受慢慢增加。
·注重姿勢和方式:
·上樓時:身體微微前傾,全腳掌著地,膝蓋朝向腳尖方向,盡量避免膝蓋超過腳尖或內扣。
·下樓時:如果可能,下樓最好乘坐電梯。因為下樓時膝關節承受的沖擊力更大。或者采用緩慢倒退下樓的方式,以減少膝關節壓力。方法參考下圖:

·補充水分和電解質:尤其在高溫天氣運動,要及時補水。避免只喝純水,每小時應補充含電解質的飲品(如運動飲料),以防止電解質紊亂。
·綜合鍛煉:不要僅僅依賴爬樓。結合一些對膝關節壓力較小的運動,如游泳、騎自行車、快走等,以及力量訓練(特別是強化大腿和臀部肌肉),能更好地提升整體健康水平并保護關節。
四、總結一下 每天爬樓層鍛煉:
·對經常鍛煉、身體素質好的人:可能在身體承受范圍內,但仍需關注關節和身體反應。
·對平時缺乏運動、體重較大、或有潛在健康問題的人:很容易構成運動過量,帶來橫紋肌溶解、關節損傷、心血管意外等風險。
對大多數人而言,更推薦的是“少食多餐”式的“運動零食”理念:比如早、中、晚各抽1-2分鐘爬幾層樓,累計達到每天5-15層,這樣同樣能獲得顯著的健康收益,且更安全可持續。
最關鍵的是傾聽身體的聲音,量力而行,循序漸進。運動的初衷是為了健康,千萬別讓它成了健康的負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