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道為吉財,背道為兇財

魚害乎餌,人害乎財,餌與財異,其害一也!魚因為貪食而會上鉤,人因為貪財而會招致禍害,雖然魚餌和財富在本質上是不同的事物,但它們導致的不良后果卻是一致的。
古人云:“貪心不足蛇吞象”,無論是人類還是其他生物,對于利益的追求一旦過度,就可能轉變為一種危害。財富本身并非壞事,但“人為財死”的現象卻屢見不鮮。財富如果處理不當,就會變成一種負擔。
從古至今,貪婪如同一個永恒的詛咒,困擾著人類文明的進程。,在歷史的長河中,貪婪的陰影無處不在。
商紂王為滿足私欲建造酒池肉林,最終導致商朝覆滅;
羅馬帝國因統治者的窮奢極欲而走向衰亡;殖民時代,西方列強為掠奪財富,在亞非拉美大陸犯下滔天罪行。
這些歷史教訓無不警示我們:貪婪是文明進步的絆腳石,貪婪的本質是欲望的無限膨脹,當一個人被貪婪蒙蔽雙眼,就會失去對道德的敬畏,對法律的尊重。
從官員貪污受賄到商人制假售假,從金融詐騙到環境污染,這些社會問題的根源都在于人性中的貪婪,貪婪使人變得盲目,讓人在追逐利益的過程中喪失底線,克服貪婪需要智慧與勇氣。
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家國情懷,都為我們樹立了榜樣,只有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培養節制的美德,才能擺脫貪婪的束縛。

人類文明的發展史,就是一部與貪婪斗爭的歷史,從原始社會的物物交換到現代社會的信用體系,從叢林法則到法治文明,人類在不斷克服貪婪的過程中推動社會進步。
面對未來,我們更需要以史為鑒,用理性克制貪婪,用智慧引導欲望,讓文明之光永遠照亮人類前行的道路。
《史記》中有言:“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追逐利益無可厚非,但不應忘記“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的原則。
金錢是一種物品,它的用途多種多樣。
如果用于訂立婚姻和盟約,那就叫“幣”,即信物。
如果用于贈別,那就叫“將”,即盤費。
如果用于商品貿易,那就叫“貨”,現代貨幣銀行學理論中叫價值尺度、交易媒介和支付手段。
如果用于財富儲藏,那就叫“藏”,即寶藏。如果為了達到不正當目的而送錢收買他人,那就叫“賄”。
如果是偷盜所得或者貪污公物,那就叫“贓”。
小聰明難成大器,厚道才能長久,古訓有言:君子愛財,取之有道;視之有度,用之有節,財富的取得,應該遵循合法合理的方式和渠道,且在使用中要有度有節。反過來說,如果取之無道,則必生禍殃。
小財靠勤,中財靠智,大財靠德,巨財靠命,一個人一生能擁有多少財富,是你自己決定的。
財不入急門,福不走偏門,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要想有福報,一定是自己修來的,不是求來的。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視之有度,用之有節,錢是有靈性的,財富從來不是追逐來的,而是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和價值,不斷改變自己的心態和德行吸引來的,放下功利心,財富自會如期降臨。
錢財福祿,皆因善良厚道而來,為善者,天報之以福,為非者,天報之以殃。在財富不斷增長時,要不斷行善,修煉好自己的德行,才能駕馭財富,遠離禍患。
德行是人之根本,錢財、名利、地位皆是花果。只有種下德行的根,才能結出財富的果,不斷的積德修福,打破命里的定數,德行天下必定財運滾滾。
《增廣賢文》:順天者存,逆天者亡;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如果不順應天道,對財富過于執著,過于爭斗耍狠,必將付出非常沉重的代價,甚至是生命。
生活中錢財是必須的,沒有錢財做任何事都困難,它是我們的生存之本,但是如何追求財富,如何處理財富,就是一個人的智慧反映。
一個人對待錢財的態度,決定著他的人生高度,上天用金錢和財富,來考驗我們每個人。見錢眼開、見利忘義的人,顯然是經不起考驗的。
互相攀比而快意,為紈绔作風而自信,為吝嗇占有而自豪,最終淪為金錢的奴隸,茍延殘喘地在世間游走,得不到他人真正的尊重。
唯有那些正直的人,高尚的人,才懂得如何去將金錢兌換成品德提升自己,用法律和道德去禁錮自己對金錢的渴望,才能把金錢變成奴隸,坦坦蕩蕩地行走在人間。
人要謀生需要金錢,但也不要為金錢所困,為之失去理智。錢財分為兩種:掙來的錢符合自然規律,符合天道地道,尤其符合人道,叫吉財,違反這個的叫兇財,中國有句古話:“人算不如天算。”天就是自然規律。

歡迎大家品讀中華大家讀書會!
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傳播正能量!
感黨恩.向黨學.悟思想·跟黨走!
感家恩.天行健.地勢坤.齊家道!
感恩天地滋養萬物!感恩國家培養護佑!
感謝父母養育之恩!感恩恩師諄諄教導!
祈世界和平!國泰民安!闔家幸福安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