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物不送人,送了家不順”,哪5樣東西不能送人,有道理嗎?
送禮這門學問,別小瞧!有時候,真的是一不留神就踩進坑里,讓人哭笑不得,甚至還鬧得沒法收場。
許多人覺得只要花了錢、買了東西就是重感情,其實,這只是送禮的第一層皮。
懂門道的人都清楚,不是所有的東西都能隨意上手當禮物送出去,否則不僅要被人背后戳脊梁骨,還能讓好事變壞事,甚至連自己都被陪上。

在我的生活圈子里,見過太多“自作聰明”翻車成“馬后炮”的大型社死現場。
有哥們前段時間結婚,朋友湊個熱鬧送了一對精致青花瓷碗,結果新娘當晚臉都黑了,嘴上說著謝,但第二天朋友圈直接發文控訴,意思差點明擺著:“誰沒事把家底往外扔,飯碗也敢送?”大家咋舌。
關鍵這些年,送飯碗,等于把吃飯的營生拱手送人,這不是讓對方琢磨你以后混不下去了,把最根本的福氣往外掏嘛?真是鐵憨憨做派。
世上面子工程千千萬,唯獨這類“福氣之器”,你要是遞出去,保準回頭跪搓衣板都有份。

還有什么送枕頭的“騷操作”,真叫人無語。
枕頭,這玩意兒晚上啥用你都清楚,多貼身,每天晚上跟風水、安穩都掛鉤,人家換枕頭都得挑日子,你倒好,上來一抱就送。
偏偏有些人還拿這個打“伴侶牌”,覺得送個枕頭叫關心,其實在對方眼里——惡寒。
咱們中國人講究諧音,枕與“診”“癥”聽起來一樣,甭管你信不信,年長一些的人腦補一番,就跟你盼他生病一般,誰不窩火?一次聚會有人收了同事送的枕頭,立刻給其他八竿子打不著的親戚甩了出去。
這場景讓我懷疑:送人的一口氣都被“拿捏了”。

至于“鞋”字,也夠嗆。市面上那些自稱了解潮流的小年輕動不動送 AJ、潮鞋,自以為走心,結果親朋好友能樂意?先不說鞋子本身跟“邪”諧音,聽著格外蹊蹺。
老輩人都說鞋是護腳的,人生路靠它踏實。
你要是沾沾自喜地把一雙貴鞋塞給別人,等于變相祝福:“希望你以后步履維艱?!?/p>
這不是故意找茬嗎?我曾見過一個事業型大姐收到“好友”送來的昂貴運動鞋,臉一瞬僵掉,場面尷尬,一句話沒說轉頭就拉黑,氣到翻臉。
你再厚臉皮也吃不了這么大一碗冷飯。

那些動腦筋想“出奇制勝”送傳家寶的小聰明,簡直是逆天改命的典范。
某親戚家攢了幾十年的老玉佩,本想著拉近關系,結果剛送出去半年家里就差點鬧斷香火。
老人家追悔莫及,這才反應過來,傳家寶不光值錢,更裝著祖上的福澤氣運,是幾代人的根。
輕易送出去就是拿自家命運開玩笑,你以為人家真稀罕?殊不知下一代還苦愁著怎么力挽狂瀾,那才叫血淚教訓。
如果哪天你心軟了把家里的“虎符”盲目施舍,那后悔藥都沒處買。

最后那種舊物,簡直刷新三觀?,F在誰日子還缺點二手電飯鍋穿舊棉襖的?拿以前那一套吃虧、實在、節儉思維榨干到鄰里鄉親頭上,很容易激化矛盾。
搞不好人家覺得遭到了侮辱:“你這是搞慈善還是羞辱我?”有種朋友動不動拿過時的用過手機、磨破的衣服包裝好往外送,還四處顯擺感情深厚,后來被群嘲“戲?!?。
碰上較真的,說不定連法律麻煩都能找上門——別人用了出事反咬你一口。
我見識過受害者把“友情大禮包”直接扔到小區垃圾房,這一幕讓所有圍觀的面紅耳赤。

很多人總覺得送禮講求心意,大氣點就行;卻不想想中國人活活被忌諱和習俗牽著鼻子走,你鬧點烏龍,輕則被冷落,重則人情散伙,微信全是黑名單。
請別再低估親密關系的分寸感,越是貼心的“禮物”,踩到雷區越慘。
現實就是這樣,許多“美意”,一旦選錯路子,就會一路作死到底。

奉勸各位——送禮不如送到人心上,能避開的雷就讓它爛在角落。
別用所謂的“用心良苦”去挑戰對方的底線,少一點自作聰明,多一分靠譜厚道。
別再玩那些送鞋、飯碗、枕頭、傳家寶、舊物的花樣,否則最后只有你自己跪著慢慢反省,那樂子可就大了!
文中配圖來源于網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