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enu id="kwwkm"><tt id="kwwkm"></tt></menu>
  • <menu id="kwwkm"><strong id="kwwkm"></strong></menu>
  • 帶你學高中生物 必修二 第1章遺傳因子的發現(1)

    147小編 88 2025-06-23

    本章內容需要理解和遷移應用,不適宜做成思維導圖,我們可以按照以下的流程進行學習。

    首先,我們要明確很多對的名詞概念,這些概念如果還不清楚,先看課本明確一下,包括:

    自花傳粉/異花傳粉

    自交/雜交(測交)

    正交/反交

    顯性性狀/隱性性狀 (相對性狀、性狀分離)

    顯性基因/隱性基因(開始學的時候用的顯性遺傳因子和隱性遺傳因子兩個詞,后改為基因)

    純合子/雜合子

    等位基因

    表現型/基因型

    符號:P、F1、F2、×、?

    基因的分離定律應用了假說演繹法,是本章節的知識框架,其過程是:

    1)提出問題:為什么F1只有一種性狀而F2卻有兩種性狀,且比例為3:1呢?

    (2)做出假說:即孟德爾的對分離現象進行的四個解釋。(課本第5頁)

    (3)演繹推理:如果上述假說是正確的,那么F1與隱性個體雜交(即測交),后代有兩種表現型且比例為1:1。

    (4)驗證假說:進行測交實驗,觀察后代的表現型及比例。實驗結果與推理的結果完全一致。

    一、提出問題

    課本圖1-4

    提出問題環節可以用課本圖1-4高度概況一下,其實有很多同學容易忽略這一張圖,覺得沒太多用處,實際上這一張圖是很多遺傳題的基礎。很多遺傳題會讓同學們根據實驗現象判斷相對性狀的顯隱性,判斷方法就在這張圖中,具體有兩種情況:

    1.相對性狀親本雜交,子代只有一種性狀,該性狀為顯性,親本為純合子(對應圖中親本到子一代這個過程)

    2.出現性狀分離現象,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無中生有”,出現的“有”為隱性性狀,該性狀在親本中隱而未現。(對應圖中子一代至子二代的過程)

    二、做出假設

    課本圖1-5

    三、演繹推理

    圖1-6

    以上兩個遺傳題解可以解決遺傳題的第二個問題,就是判斷純雜,其實就是判斷個體基因型,因為判斷完顯隱之后,隱性個體基因型就可以確定,而顯性個體可能是純合子,也可能是雜合子。常見的兩種情況是:

    1.顯性個體與隱性個體雜交。若子代只有一種基因型,親代顯性為純合子(圖1-5親代至子一代);若子代有兩種基因型,比例為1:1,親代顯性為雜合子(圖1-6)。

    2.顯性個體自交,子代全是顯性個體,親本為純合子;子代有顯性個體,也有隱性個體,比例為3:1,親本為雜合子。

    四、得出結論?;虻姆蛛x定律:在生物的體細胞中,控制同一性狀的遺傳因子成對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時,成對的遺傳因子發生分離,分離后的遺傳因子分別進入不同的配子中,隨配子遺傳給后代。

    注意:分離定律發生在個體形成配子的時候,最體現分離定律的過程如圖

    但是雜種子代是不是產生了兩種數量相等的配子,直接觀察很難做到,但是配子的作用是攜帶基因形成子代,因此通過觀察子代的比例,我們就能知道配子的種類及數量,所以雜合子自交子代會出現1:1的比例;測交子代會出現1:1的比例。

    高考中少有單獨考查分離定律的題目,大多是與自由組合定律,或者是伴性遺傳結合考查。

    (2019年)5.某種植物的羽裂葉和全緣葉是一對相對性狀。某同學用全緣葉植株(植株甲)進行了下列四個實驗。

    ①植株甲進行自花傳粉,子代出現性狀分離

    ②用植株甲給另一全緣葉植株授粉,子代均為全緣葉

    ③用植株甲給羽裂葉植株授粉,子代中全緣葉與羽裂葉的比例為1∶1

    ④用植株甲給另一全緣葉植株授粉,子代中全緣葉與羽裂葉的比例為3∶1

    其中能夠判定植株甲為雜合子的實驗是 B

    A.①或②

    B.①或④

    C.②或③

    D.③或④

    上一篇: 有一種眼病很罕見,可是你應該知道
    下一篇: 高考生物 二輪復習《遺傳規律題型歸納》全國通用
    最新文章
    国内偷自第一二三区_一区二区欧美视频_三上悠亚中文字幕在线播放_韩国本免费一级毛片免费
  • <menu id="kwwkm"><tt id="kwwkm"></tt></menu>
  • <menu id="kwwkm"><strong id="kwwkm"></strong></menu>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