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enu id="kwwkm"><tt id="kwwkm"></tt></menu>
  • <menu id="kwwkm"><strong id="kwwkm"></strong></menu>
  • 笑侃廣東有趣風俗習慣,美食、婚嫁等等,與你的家鄉有何不同呢?

    147小編 170 2025-06-27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這話一點兒也不假。單說中國的方言就不知多少種了,更別提各地的一些風俗習慣。

    來廣東不覺已近三十年,不記得哪一年起,也學會了那“叮叮哐哐”的粵語,說是入鄉隨俗,但總有一些事弄不明白,還常不自覺地掩口而笑。

    01

    廣東人日常生活離不開燒香拜神。

    記得那是剛調來佛山沒幾天(90年代初),一天早上出門上班,剛打開大門,就見對門也同時開了門,一位老婆婆舉著雙手,對著我就拜了下去?;5梦业雇肆艘徊?,正要說“您這是干什么”,卻發現人家拜完將手上的香插進了門邊的小香爐里,口中還念念有詞。嗬!敢情人家不是拜咱——自作多情了一回。一邊下樓一邊笑,留心一看,樓下那幾層住戶門口也都有著各色香爐,一不小心還以為進了什么廟呢。午休時問同事,人家那詫異的眼神讓我感到自己成了外星人,原來廣東人每逢初一、十五還有什么節氣的都要燒香拜神。當然是農歷節氣,圣誕節情人節什么的就不用了哈。

    網絡圖片

    將燒香拜神用到極致是在婚嫁時。

    粵人婚嫁,除了新郎新娘、雙方家長之外,還有一個特別重要的角色。你猜是誰?伴郎伴娘?當然不是,嘿嘿!還是我來告訴你吧——是“大衿姐”!什么是“大衿姐”?這“學問”可不小,還是從我第一次見到“大衿姐”說起吧。

    那是一次客戶嫁女兒,我和公司的一些同事被邀參加。那客戶生意做得挺大,迎親送嫁的車都是奔馳寶馬(90年代 )什么的。只見從那隊車里走出一中年婦人,肩挑一對現在城市已不多見的籮筐,筐中放著一些包著紅紙的豬肉、菜蔬之類(當然只是象征性地一點點——籮筐很小嘛),婦人生得“眉精目企”(廣東形容長得精神),走路腳下生風。直把咱看得一楞一楞的,要知道,這可是現代婚禮哦,新郎穿西裝、新娘披婚紗的呀。走錯門了?要不就是鄉下親戚!只見主人家見了那婦人,那叫一個客氣!一行人讓出一條道來,那婦人長驅直入。

    網絡圖片

    于是送親儀式開始了!那婦人領著新娘開始了燒香拜神——拜了財神拜祖先,拜了祖先拜了長輩…最后還要與家人一一拜別… …整個過程都是那婦人領著,應該說是主持著,口中念念有詞。對了,我不說你也知道了,那婦人就是大衿姐!

    然后新郎新娘上車了,大衿姐挑起了擔子也入了一部寶馬,當然籮筐是放在后車箱里的。到了男方家,又是如此這般的一輪拜,我偷眼看一眼新娘,深秋天穿著露肩婚紗,也是香汗淋淋。原來總不明白大冷天的穿那么涼快怎么也不感冒,這下算是清楚了。最精彩的是婚禮結束,那“大衿姐”卸了妝(擔子也不知哪兒去了),看到我們挨個兒派名片。嘿!三百六十行之外的新行當!只不過名片上只有一名字一電話。至于職稱什么的,可能國家人事局還沒備案,而她本人也一時想不出來吧。呵呵!

    網絡圖片

    粵人愛拜神,總得有個地兒。所以他們家中搞裝修時,客廳里顯眼的位置總少不了神龕。那是裝修的頭等大事,講究點兒的,還得請“風水佬”來看個方向位置。所以進了廣東人家你可千萬別笑話人家裝修風格不統一哦。

    哈哈,侃了這么些,并沒有取笑粵人的意思,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嘛,早已見怪不怪。

    02

    “今日你飲茶未呀?”

    “得閑飲茶!”

    這是廣東人常用的招呼用語。所不同的是,前者一般常見于退休人士或老人家,說那句話的時候一般是剛從公園晨運或溜鳥兒回來,手上還拿著跳扇舞的扇子或提著一蒙著布的鳥籠;而后者則是年輕人聊完天再見時的告別語,意即下次再聊。

    不過中國人說話向來是”禮貌為先”的,當有廣東人對你說“得閑飲茶”時,你可千萬別當真,人家不過是說說而已。真要找你聊天時,會事先給你電話的,那時就不是這樣說了,而是時間、地點什么的很具體,夠得上記敘文幾要素了。聽說曾有一個老外,聽咱國人對他說:“吃了沒有?如果沒吃去咱家吃去!”那老外一聽,真準備屁顛屁顛地跟著去了,讓人貽笑大方。哈哈!扯遠了。

    網絡圖片

    粵人飲茶一般分兩種地點。一種是上酒樓飲早茶或是夜茶,茶市一般是由早上六七點開始到上午十一點左右結束,再往后人家要開午飯市了;夜茶則是晚上晚飯市結束后,要延續到十二點或更晚。另一種是所謂的茶莊了,以經營茶市為主,茶的種類也講究得多。

    要問兩者的區別,我想有那么幾點吧:

    其一是服務對象的不同:一般愛去酒樓飲茶的多是上了年紀的或是拖家帶口的一大群,圖個熱鬧;而愛去茶莊飲茶的,一般是中青年人,多數是有個什么事兒要談,那兒安靜得多,有小包間隔著,裝修也比較優雅,還有點背景音樂什么的。

    其二是消費水準的不同:酒樓喝茶一般茶位費就是幾元錢,低的還有一二元的,點心也就是十多二十元一客,一大家子一餐“飲”下來一般不會超過二三百元;而茶莊消費的焦點是在那個茶上,如果叫了什么陳年普洱之類的,那一壺茶就頂前者的一餐或幾餐“飲”了。

    其三是服務生的不同:酒樓茶市推著點心車的,多數是一些四十歲以上的大叔大嬸級人物,在香港還見過五六十歲的呢(揾食艱難呀?。?;而在茶莊的服務生則要賞心悅目得多,運氣好時還能見到一兩個值得多看一眼的小姑娘或小伙子。呵呵!

    網絡圖片

    其四是茶點的不同:酒樓茶市的點心真叫那個豐富多彩,拈著個點心單子往那小車或點心臺前一看,包叫你心花怒放!只見那精致小蒸籠里裝著或是小巧的蝦餃,那皮兒薄得能見著里面粉紅的蝦肉;或是粉嫩的蒸排骨,上面撒著紅的綠的椒絲、黑的豆豉,味兒嘛,你試過就知道了!什么?你愛吃大件兒的,有!一籠一個的大蒸包,里面有冬菇、瑤柱,講究的還加魚翅燕窩;小件兒的?更多了,四個干蒸擠在一個小籠里,上面用胡羅卜雕刻做頂,就像開著四朵小花兒。咬一口,又嫩又香。哈哈,不說了,免得你流口水兒!茶莊的點心嘛,比起前者就真的沒什么好說的,品種雖也不少,但的確沒什么好形容的了。

    網絡圖片

    廣東人飲茶,實際上是一種交際活動。

    記得我們小時候,各家各戶都開著大門,孩子們從這家竄到那家,只需一個“急沖鋒”就行,大人們串門也不過是在門口大聲咳嗽一聲就進去了。那畢竟是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嘛?,F在人都講個文明、講個隱私,所以就算串門兒,也會電話預約,不至于聽到敲門了,還在換下睡衣、梳齊頭發。所以粵人的這個習慣還真的不錯,朋友見面約著飲茶,在茶香中感受濃濃的友情,別有一番滋味呢。

    哈哈,是不是挺有趣的呢?與你那兒有什么不同?歡迎大家在評論區討論哦。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上一篇: 廣東神秘信仰,結交廣東人的必備常識
    下一篇: 練太極拳的十大禁忌
    最新文章
    国内偷自第一二三区_一区二区欧美视频_三上悠亚中文字幕在线播放_韩国本免费一级毛片免费
  • <menu id="kwwkm"><tt id="kwwkm"></tt></menu>
  • <menu id="kwwkm"><strong id="kwwkm"></strong></menu>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