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enu id="kwwkm"><tt id="kwwkm"></tt></menu>
  • <menu id="kwwkm"><strong id="kwwkm"></strong></menu>
  • 12張圖初步了解天干地支,天干地支五行是怎么回事

    147小編 101 2025-07-04

    前文了解了五行,但在實際運用的時候,天干地支才是最廣泛的,本文就來學習一下。

    一、天干是什么?

    天干有十個,包括:、、、、、、、

    這是它的簡化名,十天干還有原名的,根據《爾雅.釋天》記載太歲在甲曰閼逢,在乙曰旃蒙,在丙曰柔兆,在丁曰強圉,在戊曰著雍,在己曰屠維,在庚曰上章,在辛曰重光,在壬曰玄黓,在癸曰昭陽。

    二、地支是什么?

    地支有12個,十二地支包括: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同樣的,它也是簡稱,根據《爾雅·釋天》記載大歲在寅曰攝提格,在卯曰單閼,在辰曰執徐,在巳曰大荒落,在午曰敦牂,在未曰協洽,在申曰涒灘,在酉曰作噩,在戌曰閹茂,在亥曰大淵獻,在子曰困敦。在丑曰赤奮若。

    上面都提到太歲,那什么是太歲呢?先要了解歲星紀年法。

    三、什么是歲星紀年法?

    因為古天文學家發現,木星對地球的影響非常大,而且木星的運動極其有規律,大概12年(現代天文學的數據是11.8622年)就會出現在地球上空的同一個地方,也就是12年就會環繞地球一次。(以地球為中心來觀察)

    所以古代天文學家就用木星來紀年,叫:歲星紀年法。怎么樣操作呢?首先來了解一下黃道、黃道帶、黃道十二宮和十二星次。

    什么是黃道?

    從地球上看,太陽運行一周的路徑(也叫太陽視運行軌跡)就是黃道。也就是說,黃道是一條線。

    圖1,黃道和黃道帶

    什么是黃道帶?

    黃道帶就是以黃道為中心,向南北各移動9度后形成的一條環形帶。所以黃道帶是一條閉環的帶子。

    什么是黃道十二宮和十二星次?

    假設地球不動(實際上是地球繞太陽轉一圈,也就是一年),以地球為中心來看,把太陽運行一周后圍成的圓平面等分為12份,每一份就是一宮,總共12宮,稱為黃道十二宮,也叫十二星次或者簡稱為十二次。

    黃道十二宮一般以春分為起點,而十二星次一般以冬至點為中點的星紀為起點。

    圖2,黃道十二宮和十二星次

    這樣設置的目的一是為了說明一年中太陽的位置,以便說明節氣變換。二是為了說明木星的位置,用來紀年。

    十二次中每個分區都有名稱,分別為:星紀、玄枵、娵訾、降婁、大梁、實沈、鶉首、鶉火、鶉尾、壽星、大火、析木。

    什么是二十八宿?

    二十八宿就是天上的28組星座。東西南北各7組,總共4*7=28組,稱為二十八宿(或二十八星宿)。具體如下:

    東方青龍七宿:角、亢、氐(dī)、房、心、尾、箕(jī);

    北方玄武七宿:斗(dǒu)、牛、女、虛、危、室、壁;

    西方白虎七宿:奎、婁(lóu)、胃、昴(mǎo)、畢、觜(zī)、參(shēn);

    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張、翼、軫(zhěn)。

    圖3,二十八宿

    二十八宿和十二星次有著對應的關系。十二星次把二十八宿劃分為12份,每份有對應的星座。

    為什么要用二十八宿呢?

    因為相對于地球,這些星座的位置基本上是不動的(當然,實際情況是動得非常慢,100年基本都沒有很大變化),所以古人把它們當做坐標系,來對天空進行劃分。可以理解為笛卡爾坐標中的xyz軸。

    以二十八宿為坐標系,再劃分出十二星次,就可以用它來分析時空變換時,星際能量場對地球的影響了。

    什么是十二辰?

    古人將一年劃分為十二辰,“建”代表北斗七星斗柄頂端的指向,一年之中斗柄旋轉而依次指為“十二辰”,稱為“十二月建”(或“十二月令”)。十二月建是依據二十四節氣而來的節氣月,太陽運行到某次就叫某某節氣。《淮南子·天文訓》中說:十五日為一節,以生二十四時之變,斗指子則冬至。意思是建到冬至,則為子,如此類推。

    圖4,北斗七星和十二星次

    所以我們知道:十二地支最初就是用來描述十二辰的。而十二辰又是根據二十八宿來劃分的,所以十二地支就和十二星次對應上了。但是,因為站在地球上看,北斗七星是逆時針旋轉的,所以十二辰也是逆時針旋轉。而十二星次是觀察木星而來的,是順時針旋轉。方向不同用來紀年不方便,怎么辦呢?要先了解太歲。

    圖5,歲星12次

    什么是太歲?

    太歲也是道教信仰中太歲神的簡稱,乃道教值年神靈之一,一年一換,當年輪值的太歲神叫值年太歲(流年太歲)。

    而在傳統文化中,歲指歲星,也就是現在的木星。而太歲,就是跟木星相對應的假想星。

    為什么要假想出一個星來呢?

    因為歲星由西向東運行(順時針),而十二地支由東向西運行(逆時針),所以為了讓它們互相匹配上,就假想了一個虛擬的星星(太歲)來,太歲跟十二時辰速度相同、方向和木星相反(變成逆時針),這樣就跟十二地支一樣了,然后用十二地支來對應十二星次。

    圖6,12地支對應歲星12次

    這樣對應的目的是可以用十二地支來代替歲星十二次來進行紀年。所以用十二地支來紀年的方法就是歲星紀年法。加上二十八星宿的對應,它們的具體對應關系如下:

    圖7,十二次和十二辰的對應關系

    從上面我們知道了:十二地支是從十二時辰中對應過來的。它跟十二星次具有對應關系。而十二星次是用在歲星紀年上面的,所以我們就可以用十二地支來紀年了。

    四、天干又是從哪里來的?

    首先天干是五行再分陰陽而來。

    我們知道,五行是陰陽的5種形態變化。而陰陽的5種形態變化又可以分為5*2=10種陰陽的變化,于是就有了十天干。

    至于天干的名字從何而來,猜想古人是根據觀察萬事萬物的發展變化而來的,我們先看看十天干的古文字。

    圖8,十天干

    甲:草木破土而出,陽在陰內,陽氣萌動。

    乙:草木初生,柔軟曲直,陰氣尚疆。

    丙:炳也,赫赫太陽,陽氣充足。

    丁:草木成長壯實,好比人丁。

    戊:茂也,表示草木茂盛。

    己:紀也,萬物有型可紀。

    庚:更也,秋收。

    辛:新也,萬物新成。

    壬:妊也,陽氣潛伏地中,懷妊。

    癸:揆也,萬物藏于內。

    從十天干的意思,我們知道,它描述的是萬事萬物生長化收藏的過程。正好和五行可以相配:

    圖9,天干五行

    春天,陽長陰消,甲木之氣開始起來,然后木氣轉弱變成乙木。

    夏天,陽極盛,丙火之氣極盛,然后火氣轉弱變成丁火。

    長夏,陽向陰過渡,短暫平衡,戊土漸生,隨著時間推移,土氣漸弱,轉成己土。

    秋天,陰長陽消,金氣蕭殺,庚金當令。隨著時間推移,金氣減弱,變成辛金。

    冬天,陰極盛,壬水當令。慢慢地陰中生陽,變成癸水。

    天干描述的是以太陽為首的日月星辰(金木水火土星等8大行星)對地球的綜合影響,也就是氣(天體能量場)對地球上萬事萬物的影響。那它是怎么樣對應的呢?

    從上面我們知道,古人把二十八宿當作描述天體的坐標。同樣的,天干也是用二十八宿來進行定位和描述的。

    古人把二十八宿平分為十份(網上找的二十八宿圖不是平分的),按順時針旋轉方向排列,以箕宿為起點,分別定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個環形的天干時空方位,以表示五種能量的性質、狀態、位置和變化順序流程。

    圖10,二十八分區

    為什么選甲作為起點呢?

    因為甲是陽長陰消的第一個階段,所以在二十八宿盤上,以甲作為時間的起點。

    古人通過觀察發現,當太陽系運行到箕宿的時空位置上時,“木”氣才真正地形成,而在箕宿之前的斗宿時空位置時,仍然是以“水”氣顯現,于是箕宿就被定為陰氣陽氣相互消長變化周期的起點,也即是木氣的形成定位點,成為每一輪五行之氣運行周期的基準起點。

    五、地支是怎么樣來的?

    我覺得地支也是古人由五行氣對應五行物象得來的。

    首先,在河圖中,土是藏在正中的,表示太極,生萬物,生生不息。

    而在洛書中,四偶數飛入了四隅,此時土已經化生為四隅了,所以中間沒有了10,表示已經生成,主五行變化。

    也就是如下圖:

    圖11,河圖五行

    此時,在地成形,金木水火在互相變化過程中,中間都有土的形(平衡態)。在天成象,金木水火是圍繞著土進行轉動的(土10還沒轉到四隅中去)。

    地支雖然是表示地上的五行物象具體變化,但它是地球自轉和天體能量場的綜合作用下的結果。所以為了和天干統一起來,也把它放入二十八宿坐標系中去。

    具體的做法就是上文所說,十二地支和十二星宿結合,就可以和二十八宿坐標結合起來了。

    圖12,河圖地支

    結合起來后,就可以把地上物象跟天上運動對應起來了,這就是二十四節氣。

    每個星次對應2個節氣,具體日期每年不太一樣,需要推算,大概的對應如下:

    星紀——對應節氣:大雪、冬至,對應星宿:斗、牛;

    玄枵——對應節氣:小寒、大寒,對應星宿:女、虛、危;

    娵訾——對應節氣:立春、雨水,對應星宿:室、壁;

    降婁——對應節氣:驚蟄、春分,對應星宿:奎、婁;

    大梁——對應節氣:清明、谷雨,對應星宿:胃、昴、畢;

    實沈——對應節氣:立夏、小滿,對應星宿:觜、參;

    鶉首——對應節氣:芒種、夏至,對應星宿:井、鬼;

    鶉火——對應節氣:小暑、大暑,對應星宿:柳、星、張;

    鶉尾——對應節氣:立秋、處暑,對應星宿:翼、軫;

    壽星——對應節氣:白露、秋分,對應星宿:角、亢;

    大火——對應節氣:寒露、霜降,對應星宿:氐、房、心;

    析木——對應節氣:立冬、小雪,對應星宿:尾、箕。

    總結一下:

    1、天干和地支都是五行的細分,都是氣的作用記錄,都是陰陽的細化。

    2、天干是以太陽為主的日,和月、8大行星等天體對地球的氣(天體能量場)的影響,表公轉。

    3、地支是天體能量場(氣)在受到地球自轉后對地面的具體影響,表自轉。

    4、天干用河圖表示,有四象,土在中央。

    5、地支和洛書對應,土入四象,五行顯形。

    6、天干和地支都是以二十八宿為坐標系來進行計量的。

    7、天干地支的知識點太難了,學習了幾天,還是有很多疑點。

    提示:我寫的所有文章都是本人的學習筆記,里面只是個人暫時觀點,可能有不少錯誤,請各位讀者自行辨別。

    文中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僅為學習使用,侵刪。

    上一篇: 紫禁城風水布局:600年不淹水的秘密藏在龍脈里
    下一篇: 沒有了
    最新文章
    国内偷自第一二三区_一区二区欧美视频_三上悠亚中文字幕在线播放_韩国本免费一级毛片免费
  • <menu id="kwwkm"><tt id="kwwkm"></tt></menu>
  • <menu id="kwwkm"><strong id="kwwkm"></strong></menu>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