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bike動植物百科:有“水庫”之稱的十大儲水植物(上)
149 2025-08-23
清昭陵,位于沈陽(盛京),也就是現在得北陵公園內。
盛京之陵,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就是昭陵,還有很多未解之謎,如果到了沈陽絕對值得探訪!
昭陵陵寢是清朝第二代開國君主太宗皇太極以及孝端文皇后博樂濟吉特氏的陵墓,占地面積16萬平方米,是清初“關外三陵”中規模最大、氣勢最宏偉的一座。
昭陵始建于清崇德八年(1643年)至順治八年(1651年)基本建成,后歷經多次改建和增修而呈現現在的規模。陵寢建筑的平面布局遵循“前朝后寢”的陵寢原則自南向北由前、中、后三個部分組成,其主體建筑都建在中軸線上,兩側對稱排列,系仿自明朝皇陵而又具有滿族陵寢的特點。
▽ 從北陵公園進入一路向北,經過下圖“神橋”就到了清昭陵門前
▽ 清昭陵前得石牌坊。石牌坊建于順治、康熙年間,仿木結構,四柱三間式。從規模上看,不算奢華,保持了清初相對低調的風格,但是在紋飾上,卻端莊、大氣,處處體現了一種皇家的氣度。
▽ 守陵瑞獸
▽ 石牌坊中間為石雕盤龍圖案,兩側為佛家八寶圖案。
▽ 石牌坊東西兩側各有一座小跨院。東跨院原是皇帝更衣亭和靜房(廁所)。西跨院是省牲亭和饌造房。石牌坊以北是陵寢正門——正紅門,此門周圍是環繞陵區的朱紅圍墻,又叫“風水墻’”。
▽ 左右風水墻兩翼所裝飾的五色琉璃蟠龍壁
▽ 正紅門內有一條南北筆直的石路叫“神道”,神道兩側由南往北依次立有擎天柱柱一對,石獅子一對,石獬豸一對,石麒麟一對,石馬一對,石駱駝一對,石象一對。這些石獸統稱“石象生”。
▽ 神道上的華表,蹲坐在華表之上的是瑞獸朝天犼,和皇宮里的華表一樣,犼分正對宮門與正對寢宮兩種,這里正對陵寢的是“盼君出”,正對陵園入口的是“望君歸”
▽ 走過“石象生”,就到了大碑樓,又稱“神功圣德碑亭”。建于康熙二十七年(1688),內立“大清昭陵神功圣德碑”,碑重10萬余斤。
▽ 石碑鐫刻碑文1810字,由清初著名文臣高士奇等撰擬。記載了皇太極一生的文治武功。據說當年為了將整塊石碑運抵此處,冬季灑水結冰拖行,一直花費多年時間?!吧窆κサ卤钡谋趁嬗幸粋€很奇特的現象:每當陰雨天氣,上面會隱隱約約顯現出人的形狀,其形好似飄灑如仙的“靚女”。因此,古往今來不知引起多少文人墨客達官顯貴們的興致,因而引出許多傳聞。
▽ 出碑亭即至隆恩門。隆恩門為方城的正門,方臺式磚石結構,單體拱型門洞。隆恩門上建高大的三滴水歇山式門樓,俗稱“五鳳樓”。
▽ 城門上四周的琉璃圖案,門額上以滿蒙漢三種文體豎刻“隆恩門”
▽ 穿過“隆恩門”進入方城。
▽ 方城正中是隆恩殿,兩側有配殿和配樓。配樓俗名“晾果樓”,晾曬祭祀用果品之處。東側配樓在主殿大修的時候也將作為神位臨時的擺放和祭祀的場所。
▽ 隆恩殿居于方城中心,前有隆恩門,后有明樓,左右有配殿,四隅有角樓,猶如眾星拱月一般,異常雄偉。
▽ 隆恩殿以雕刻精美的花崗巖臺階為底座,以金光閃閃的黃琉璃瓦為屋頂,再加上畫棟雕梁、金匾紅墻,故又顯得異常華麗。
▽ 隆恩殿內景,供奉皇太極及孝端文皇后神位。
▽ 隆恩殿前的焚帛亭又稱“燎爐”,韓寶玉雕造,為大祭時焚化祝板、制帛、彩紙及金銀箔等祭品之處。
▽ 隆恩殿北側是欞星門和石供桌。石供桌,上設一個石香爐(海山)、一對石燭臺、一對石花瓶。統稱“石五供”。清代的石五供在明代的辟邪意義功能基礎上,增加了死生世界的分水嶺功能,并被認為是通往另一個世界的大門,據說陵墓的入口也在石供臺之下。
▽ 欞星門為左右立柱頂上各雕著一個坐南朝北的石獸,護陵獸身上有一條鐵鏈與石柱連在一起。相傳,當年雕刻二柱門的石吼時,石匠的手不慎受傷,血滴在石獸的身上,石獸有了靈氣,常常跑到陵前的護城河里飲水,還經常傷害守陵的官兵。守陵官員將此事上報朝廷,皇上命令將石獸用鐵鏈鎖在石柱上。
▽ 石祭臺后的大明樓是整個帝陵最高的建筑,牌匾上以滿蒙漢三種文體豎刻“昭陵”
▽ 明樓內的擺放著“太宗文皇帝之陵“陵碑。
▽ 自欞星門和石供桌向北,到達月牙城。
▽ 月牙城中間有一塊影壁,琉璃壁后據說通向皇太極陵寢的地宮,不過入口的秘密據說隱藏在琉璃壁中間的圖案中。
▽ 近看這副神秘的圖案,琉璃壁正中的花形“盒子”上面裝飾有九朵彩色琉璃花,其中隱含著門戶的“按鈕”,只是這個“按鈕”具體位置不得而知。
▽ 爬上城墻,即可看到達陵墓的寶頂。寶頂上突起的土丘名為“獨龍阜”,土丘頂部根據清朝的祖制種有一棵榆樹,土丘內就是陵寢地宮。被稱為“萬年吉地”。
▽ 從“方城”城墻,觀看整個“昭陵”
▽ 方城角樓的“寶葫蘆”屋頂。
▽ 屋頂正脊仙人走獸,天兵天將護衛陵寢,騎鳳仙人,龍,鳳,獅,天馬,海馬等,其數量和宮殿的等級相關。
沈陽昭陵主體建筑保存完好,規劃、布局完整,是了解中國古代建筑風水和祭祀習俗的絕佳去處,也許你已探訪過雄偉無比的故宮,那么昭陵也是值得一探的!
----END----
【行攝光陰】:版權所有,未經允許,不得商用,轉載請注明出處。
【行攝光陰】:搜狐自媒體旅行攝影達人。攜程網簽約攝影師&旅行家攝影師,酒店體驗師。
微信公眾號:【行攝自留地 】;
微博認證:行攝光陰
郵箱:1391795824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