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enu id="kwwkm"><tt id="kwwkm"></tt></menu>
  • <menu id="kwwkm"><strong id="kwwkm"></strong></menu>
  • 這個小縣城,是中國誕生人才最多的地方,自古被稱為才子之鄉

    147小編 167 2025-08-14

    中華大地,人杰地靈,幾千年來誕生了無數牛人。但是,因為中國太大了,牛人誕生的地方比較分散,同一個地方誕生很多名人的情況比較少見。

    然而有一個縣城例外,這個縣城被稱為“才子之鄉”,堪稱中國頭號人才盛產基地,走出過多位名垂青史的政治家、文學家、戲劇大師、畫家。

    這個縣城,名叫臨川,屬于江西撫州。

    一、臨川出過哪些大名人

    臨川走出的第一位大名人,名叫晏殊。

    晏殊五歲時就被人稱為神童,十四歲就來到首都開封參加殿試。晏殊在朝廷任職后,唯才是舉,范仲淹、歐陽修、王安石、富弼都出自他的門下。宋仁宗時期著名的慶歷新政,實際上就是晏殊主導的。

    晏殊在地方當官時,一向重視教育,這其實是他的家鄉臨川的風氣。晏殊大辦學校,培養人才,著名的應天書院就是晏殊大力扶持的。

    晏殊最讓人熟悉的還是他的那兩句代表作:無可奈何花落去,時曾相識燕歸來。

    既然晏殊是從臨川走出來的,那他的兒子晏幾道當然也是了。他們父子二人被稱為大小晏,是北宋詞壇的領軍人物。

    晏幾道是婉約派的代表,他最有名的一句詞是《鷓鴣天》里的兩句:今宵剩把銀釭照,猶恐相逢是夢中。

    臨川的第三位大人物,名叫王安石。王安石的頭上能安上好多家: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改革家,教育家。

    王安石在后世的頭號粉絲當屬梁啟超。梁啟超是這么說王安石的:“堯舜禹三個完人以后,要說還有完人,那只有王安石了。西方有克倫威爾,我們有王安石。”

    至于王安石變法的功過利弊,后人有人支持,有人反對。但論及王安石的文才,絕對是首屈一指的人物。他和晏殊父子一樣,一定受到了臨川書氣的影響。王安石的代表作有太多,中學生會背的王安石詩至少有五首。

    王安石字介甫,號半山,但是他自己的作品集卻不叫《介甫集》或《半山集》,而是叫《臨川集》。王安石跟別人介紹自己的時候都是說:“您好,我是臨川先生王安石?!?/p>

    這是王安石對他的故鄉臨川的愛。

    第四位臨川才子,名叫曾鞏。曾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在寫文章上的造詣很高,十二歲就寫了篇名滿天下的議論文——《六論》。

    第五位,名叫湯顯祖。湯顯祖有四個代表作,《牡丹亭》《紫釵記》《邯鄲記》《南柯記》,這四部作品稱為“臨川四夢”。叫臨川是因為這是他故鄉的名字,叫四夢是因為這四個故事都是在做夢。

    其中最有名的是《牡丹亭》,故事的起因是十四五歲的杜麗娘做了個春夢,在夢里和柳夢海做了點事,這才有了后面的故事。其實我也想做這種夢,但不知道有什么方法。這種宣揚人性解放的作品,更顯得湯顯祖的偉大。

    第六位,名叫李瑞清,是近代中國美術教育的開山祖師,大畫家張大千的老師。

    不僅有文化人,臨川還誕生過一位醫學家,陳自明。他對婦科很有研究,覺得前人對婦科的著作還不夠精細,他一人游歷東南各地,搜集醫學文獻,最后寫成了《婦人大全良方》,他還對乳腺癌有很深的研究,堪稱中醫婦科的鼻祖。

    大家可以想想,除了臨川,你還見過哪個地方出過這么多大名鼎鼎的人物。

    除了誕生了這些大名鼎鼎的人物,臨川還盛產科舉人才。從兩宋到明清,臨川出來的舉人、進士人數在全國各縣里幾乎都名列第一。南宋時,每次考試全國只錄取進士300人,光臨川一個縣城,每次都錄取十幾到二十幾人,震動朝野。

    到了明朝更恐怖。大家都知道,明朝官員半江西。從朱元璋到崇禎,臨川一共有383位同學通過考試入朝為官,是宋朝時的3倍。

    二、為什么臨川會出這么多人才

    臨川能成為獨一無二的才子之鄉,要得益于臨川的風水和文化的風氣。

    先看風水。臨川周圍有三條河,贛江、崇江、撫河,這三條河在臨川合流,匯入長江和鄱陽湖,所以臨川是眾水匯合之處,風水學上叫做“聚水”。

    臨川的北部是山,三水環繞,有山有水必有氣,這叫“聚氣”。有水有氣,必有大發,所以臨川的風水極好。雖然外面改朝換代,但不妨礙臨川人杰地靈。

    第二個原因,是臨川的讀書風氣。唐朝時,王勃同學的《滕王閣序》里就寫到了一句,“鄴水朱華,光照臨川之筆”,說明從那時起,臨川的文氣就已經出名了。

    臨川從建縣到隋唐,無數牛人在這里做過官,王羲之、顏真卿、謝靈運、戴叔倫、馮延巳、劉義慶,《詩品》的作者鐘嶸,《通典》的作者杜佑。這幾乎都是各個時代最牛的書法家、文人、評論家,這些人對臨川文化的影響肯定是非常大的。

    到了五代時期,北方戰亂頻繁,北方很多大家族來到南方避亂。臨川的經濟更好了,文化教育事業更發達了,大詞人陸游、葉夢得都來臨川開過講座,傳播文化,據史書記載,當時的臨川學校林立,十個人里面有六七個都能拿筆寫詩作文。

    十個臨川人,六七個都能提筆作詩,這就是臨川的讀書風氣。我覺得,風氣要比風水重要。風水好的地方不止臨川一個,但臨川這個地方歷來對教育的重視、對百姓的文化普及,是其它地方不容易做到的。能讓一個地方的人都愿意拿起書來讀,這是件了不起的事情。

    最怕的事情就是,沒有人再愿意拿起書來讀了。

    上一篇: 315曝光臺:這527個“協會”全是忽悠人的(附完整名單)
    下一篇: 洞天尋隱·羅浮紀丨蘇遠鳴:羅浮山宗教地理研究(五)雙山
    最新文章
    国内偷自第一二三区_一区二区欧美视频_三上悠亚中文字幕在线播放_韩国本免费一级毛片免费
  • <menu id="kwwkm"><tt id="kwwkm"></tt></menu>
  • <menu id="kwwkm"><strong id="kwwkm"></strong></menu>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