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子不是只能放在門口,學學上海這3戶人家,功能不是一般的多
95 2025-08-24
瀏陽石牛寨是明代瀏陽48寨中惟一剩下的一寨。 瀏陽石牛寨景區供圖
長沙晚報記者 范亞湘
由長沙市委宣傳部主辦,湖南省民間文藝家協會、長沙晚報承辦,湖南湘繡城協辦的征集瀏陽河民間故事活動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瀏陽河流域一直流傳著很多各類民間傳說故事,其中,傳得最為廣泛的恐怕要算朱元璋“血洗瀏陽”了。到底有無此事?近日,記者深入瀏陽,對這則民間傳說故事進行了一番探究。
沸沸揚揚、版本眾多的“血洗”傳說
瀏陽民間有很多關于朱元璋的傳說,有傳其曾在金剛石霜寺當過和尚的,有說其在大圍山斬斷龍脈的,還有人說金剛太子湖是以其太子駕臨而得名的……但傳得最為神乎其神的,莫過于朱元璋“血洗瀏陽”了。
朱元璋“血洗瀏陽”可謂眾說紛紜,沸沸揚揚,有好幾個版本,隨便在瀏陽大街上問一個中學生,也能說個一二三來。一是傳說朱元璋為了報復瀏陽人支持陳有諒,下令“血洗瀏陽三日”,執行者把寫出了頭的“日”看成了“月”,于是,瀏陽遭受了三個月的“血洗”;二是傳說朱元璋當年在瀏陽行乞,先是被人放狗咬傷,后又因偷了人家的紅薯,遭人暴打,發誓一旦得勢,必來報復瀏陽;三是傳說劉伯溫看了天象后說,瀏陽三百年后將要出天子,朱元璋為保其萬世江山不被他人掠奪,大開殺戒,意在誅滅所有瀏陽人;四是傳說朱元璋當了皇帝后,他的各派系紛紛前往南京予以祝賀,朱元璋疲于應付,下令各路人馬要按順序依次而朝,當他聽說有隊人馬到了長沙時,便下令“歇息三天”,不料被誤傳為“血洗三天”。
關于第四個版本,還有一種說法。不過,這個說法不僅僅是朱元璋“血洗瀏陽”了,而是“血洗湖南”。傳說朱元璋登基后,萬民歡慶,南京有條湖南街,裝了一臺故事燈,一匹馬上,騎了一個大腳婆娘,后面跟著一個衣衫襤褸的人,捧著個大南瓜,被彩燈鑼鼓簇擁著在街上游行。有善于拍馬邀功的好事之徒,向朱元璋密報說:湖南街的人是在特意諷刺您啊,真是膽大包天,罪該萬死!這位老兄的分析是:騎馬者,暗指姓馬也;大腳也者,諷刺馬氏皇后馬大腳是也;穿爛衣服捧南瓜者,那是在諷刺您過去是個臭要飯的啊!朱元璋一聽,甚是震怒,連呼:“湖南街殺!”領旨的武官頓時慌了手腳,誤聽為“湖南皆殺”。等到有人稟報時,明朝大軍已經從瀏陽殺到常寧了……
“血洗”傳說“一直找不到可信的材料”
“快樂米盧”是瀏陽等地的文化名人,他經常用這個網名在網上與人“論劍”?!斑@個傳說傳得太厲害了,也傳得太廣了,有時,要不相信還真難!”起始,“快樂米盧”還真相信朱元璋“血洗瀏陽”了,因為“明初瀏陽大移民就是當時大屠殺后十室九空的證據”。但經過多方反復求證后,“快樂米盧”逐一推翻了朱元璋“血洗瀏陽”的傳說。
朱元璋和陳友諒爭奪時,湖南、湖北、江西、四川幾乎都是陳友諒的地盤,都支持陳友諒,朱、陳江西鄱陽湖大戰之后,陳戰死,朱追殺到武漢,消滅了陳友諒的兒子,大戰基本結束。朱部對陳的根據地江西和老巢武漢都沒有血洗,瀏陽也不是特別重要的地方,不存在對其“血洗三日”。
“快樂米盧”從吳晗寫的《朱元璋傳記》中發現,朱元璋自出生直到起事,基本上沒有離開過淮西,絕無可能到瀏陽乞討。自然也沒有機會受瀏陽人民的欺負辱罵,這種報復之說沒有依據?!昂呛牵幢阒煸靶衅驎r在瀏陽受辱,但冤有頭債有主,他沒理由要報復所有瀏陽人!”
“快樂米盧”以為,“劉伯溫天象”說更是荒誕不經?!皬臍v史上看,朱元璋并不是一個迷信的人,他自己出身平民,終其一生,對老百姓是有感情的。歷史上他屠殺很多官員,卻沒有屠殺普通老百姓的記錄。更何況劉伯溫即劉基作為一個讀書人,更不會有這種荒唐的想法。”
至于第四種“血洗”的傳說,在“快樂米盧”看來,沒必要去駁斥了?!肮沤裰型?,還沒有因誤傳而導致大規模血洗的記載!”
“快樂米盧”認為,如果真的有“血洗”,明朝史志不記載,清朝的史志一定會大書特書,“但我遍翻清朝史志,都沒有提及這次屠殺。至于瀏陽民間,雖然傳說不少,但瀏陽民間歷史上一直找不到可信的材料”。
朱元璋“撫輯招徠”定湖湘,兵不血刃
朱元璋“血洗瀏陽”傳說版本最盛的就是第一種,即“報復瀏陽支持陳友諒說”。朱元璋是如何從陳友諒手里奪得長沙乃至湖南的?清朝畢沅撰《續資治通鑒》里有詳細記載。
1360年,陳友諒殺了“天完”政權的皇帝徐壽輝,自立為帝,改國號漢。隨后,陳友諒盤踞江西,封其兄陳友才為“二王”,駐守天臨(長沙),統轄湖南。
這時,朱元璋領導的紅巾軍日益強大起來,并與江南群雄展開了爭奪天下之戰。1363年,朱元璋在鄱陽湖與陳友諒決戰,陳友諒中箭身亡,其子陳理退走武昌。朱元璋率軍緊追不止,將武昌包圍。次年2月,朱元璋在集慶稱吳王,其后又親臨武昌,陳理被逼出降,陳氏政權滅亡。隨后,朱元璋設立湖廣行中書省,以楊璟為參政,經略湖湘。此刻,湖南仍為陳氏舊部及元朝殘余勢力所盤踞,局勢十分混亂。“二王”陳友才仍在觀望,以圖東山再起。
10月,朱元璋以左相國徐達統率大軍入湘,會同楊璟征討湖南。清朝畢沅撰《續資治通鑒》載,臨出發時,朱元璋特地告諭徐達:“今武昌既平,湖南列郡相繼款附,然其間多陳氏部曲,觀望自疑;亦有山寨遺孽,憑恃險阻,聚眾殃民。今命爾案行其地,撫輯招徠,俾各安生業,或有恃險為盜者,即以兵除之,毋貽民患?!蹦甑?,徐達大軍抵達天臨路,只圍不打,陳友才深感大勢已去,出城降附。隨后,徐達廣泛散布朱元璋“撫輯招徠”的政策,天臨路所轄各州縣守將紛紛“咸來歸附”。湘鄉易華“集少壯踞黃牛峰十余年”,經徐達遣人招撫,也率眾而歸。徐達兵不血刃,撫定長沙全境,湖湘且安。
“撫輯招徠”即為安撫輯和,朱元璋充分展現了他的高瞻遠矚和文武韜略。
“血洗”缺乏合理要素,傳說就是傳說
“快樂米盧”認為,民間堅信“血洗瀏陽”的存在,與元末明初瀏陽確實人口銳減有關。“元朝中期以后,瀏陽由于人口增加,由縣改州,也就是改為地級市。明朝洪武二年,因戰亂人口大減,瀏陽又改州為縣……”
持“快樂米盧”同樣觀點的人在瀏陽不在少數。其實,很多史書中都有這方面的記載,一看便明。元朝中期以后,瀏陽由縣改州,是因為元朝這一時期實行省、道、路、州(縣)四級地方行政制,并非因為瀏陽人口增多而升格,瀏陽州和同一時期的醴陵州等一樣,其規模和級別還是縣,而不是什么“地級市”。元末,湖南人口達到571萬左右,平均下來,瀏陽也就10萬人左右,這對于“地廣”的瀏陽來說,仍舊還是“人稀”。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朱元璋將地方行政體制改為省、府(直隸州)、縣(州)三級制,瀏陽、醴陵等改州為縣,根本不是因人口的變化,而是為了順應管理體制的變化。
用“朱元璋血洗”百度,其結果達到118萬多條。而且,朱元璋不僅“血洗瀏陽”,還“血洗山東”“血洗懷慶府”……綜合一下,網上“朱元璋血洗”的地方幾乎遍布當時大明王朝各地。為何會有這些莫須有的說法?恐怕與明初大移民和朱元璋誅殺“胡惟庸案”3萬多人不無關系。
明朝建立后,為了恢復農業生產,發展經濟和進一步鞏固王朝的統治,朱元璋采取了移民政策,按“四家之口留一、六家之口留二、八家之口留三”的比例遷移。為了使移民能順利進行,朱元璋曾頒布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如發放棉衣、川資(遷移路費)以及安家、置辦農具的銀兩,到達目的地后土地可以“自便置屯耕種”,且免其賦稅三年。明朝也不僅僅只是大批江西人遷移湖廣,多種史料記載,明朝大移民始于洪武三年(1370年),止于永樂十五年(1417年),共有18次,涉及18個省,500多個縣?!敖魈詈V”,主要目的還是為了拓荒耕種,加快兩湖地區的經濟發展,而不是為了什么掩蓋“血洗瀏陽”。
洪武十三年(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以“謀不軌”罪誅宰相胡惟庸九族,同時殺御史大夫陳寧、中丞涂節等數人。在隨后的10年間,因“胡惟庸”案受株連而慘遭殺害的達3萬余人。朱元璋殘酷殺害大明功臣,給人留下了“嗜好殺戮”的口實。
由于朱元璋“血洗瀏陽”傳播甚廣,以致長久以來以訛傳訛,真假難分,大有“謊言重復一千遍就會變成真理”之勢。其實,只需仔細分析,無一版本可以站得住腳,甚至不值一辯。遍閱明清史料,不見一處有朱元璋“血洗瀏陽”的記載,即使是野史,也不見片言只語。朱元璋“血洗瀏陽”缺乏合理要素,本來就是子虛烏有,史家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再正常不過。
傳說就是傳說,歷史就是歷史,從來都不會有“傳說”而成為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