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吹走財氣!家里的空調風扇怎么安裝?
152 2025-08-26
來了深圳就是深圳人。公交站火車站最常見的口號,大家第一眼看到時是什么?普通打工人應該覺得安慰才是諷刺?
來了深圳就得找個地方落腳啊?,F在可能有青旅,但以前不外乎那幾個選擇:
1)找親友同學借宿; 2)幾十塊錢的小旅館床鋪 ;3)公司或工廠宿舍。再或者,更不濟是睡大馬路邊或天橋邊下。
如今,手頭稍寬裕的人會選擇公寓、老小區或更高檔的小區,更多的人基本蝸居在深圳各區城中村的農民房。有些城中村則會被推平并成為歷史,如白石洲;有些城中村趕上城市改造,實現城市與藝術的交融,瞬間村姑變碧玉,如南頭古城。深圳的城中村,有太多可以回憶,有許多大事小事值得寫。大多時候,我們選擇封存記憶,讓時間繼續向前,而把記憶拋在身后。
那么,你住過深圳哪些城中村?給你一分鐘的回憶時間,你會記起什么?
1. 漲房租。
有命當包租婆真是老天爺賞飯吃。2012年時,寶安固戍一個不到15平米的低小單間大概300多塊錢,寶安區寶源F518時尚創意園附近頂樓的一房一廳大概七八百塊錢,福田區上沙一個10平米左右的握手樓小單間則在700多塊。現在又是什么價格?大概已經翻倍了。
深圳龍華城中村租房押金單
2012年,朋友剛畢業時在福田上沙的握手樓和一個見面不到幾天的姑娘合租床鋪,月租300塊大洋。所謂的床鋪就是放在地上的一塊床墊,兩人各睡一側。我只去過那里一回。昏暗的三房一廳里,鄰居的大高壓鍋在公共廚房呲呲呲地響著。同學也沒住太久,后來就搬到月租700塊的小單間。有時我們真擔心房東給她配的小床隨時可能塌了,木板薄得可能還比不上日本奧運會的紙板床。一年后她就去了南京,租了更加寬敞明亮的新房子。
福田區上沙村像個迷宮,路癡的我每次找她都會迷路。自從她離深,我再也沒去過那里。
2. 你的房東都是什么來頭?
人們很容易想起那種手里拿著幾大串鑰匙,耷拉著拖鞋的暴發戶。而實際中,真有。每次漲租時,南頭房東在租房合同上的簽名鬼畫符一般。二房東偷偷說,人家是深圳的公務員,在這附近城中村還有幾棟樓呢。老太太和她的侄女一家擔任二房東,負責收租,清潔過道。總之,這棟農民房的大房東住在別處。
有的屋主確實與租客住在同一棟樓。南頭有個房東住在3樓,自己直接收租。有時,我們會納悶,他們應該富得流油買得起大house,怎么還愿意住在光線昏暗的農民房,而且還是3樓?龍華有的房東則住在農民房的頂樓,雇2個壯漢負責收租和保潔。有時,我們也會納悶,他們怎么愿意住在頂樓,畢竟16樓夏天很熱。人家高興就好,我們操啥心呢?畢竟,100多平的房子在城中村也是少有的。興致高昂時,房東還能自在地在家中唱K,此曲恐驚天上人。
房東們在建房子時已經想好日后的租客類型。有的人基本把房間隔成豆腐塊般10平米左右的小單間,于是平行的兩排房間里,中間的那些租客是享受不到有窗戶的幸福。他們也不會去管風水禁忌,比如有的房梁直接對著床。你不租,總有人租。
3. 房東的那些規定
比如,在農民房懷孕生子,有的房東要求租客包紅包。不準養狗,怕狗吠擾民,但不禁止養貓。
偶爾有奇葩的房東規定,水電費需要交押金,房租1000大洋,水電費押金單則是500大洋。
曬被子的困難當一個房東住在頂樓,你怎么曬被子?偶爾碰到開放樓頂的農民房,值得人欣喜幾秒。曾經,村里人在樓頂養的鴿子特別青睞我和朋友曬的被子,而我們總得為被子沾了鳥糞而惱。
房東怕有人跳樓,于是禁止租客上天臺。有位大姐曾大晚上情緒激動跑到隔壁樓頂要跳樓,最后是村保安和民警將她勸下。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住在高處的好處是,登高遠望能讓大腦放空幾秒鐘。別人家樓頂長啥樣?有人在樓頂曬床單、種菜搭瓜架。有次,有只很大的哈士奇把前腿搭在天臺圍墻上學人瞭望遠方?;秀遍g,視力不好的我誤以為那是個人?;蛟S,狗變成人,人化為狗。
城中村的天空和農民房的墻皮陽臺毫無遮擋,令人快慰。在深圳的城中村,這是奢侈。
在南頭古城時,兩棟樓離得太近了,近到連對樓天臺的不知名爬藤植物都快“鉤”到我租處的欄桿。勉強看到對樓陽臺上的一角天空。美好的時刻,比如對面的黃皮樹掛著一串串果子,有棵橘子樹結了顆大橘子。當然這都是別人家天臺上的。 可惜好景不長。對面房東要搬去住商品房時,又把屋頂改造租給了一對夫婦,于是果樹沒有了。他們改造后的洗手間正對著我的門。亮燈洗漱均聽得一清二楚。再一次搬家的節點來臨。
農民房的墻皮能有多厚?脫落有時需要看時機。在白石洲時,天花板墻皮脫落前幾分鐘,我們剛吃完飯……“沒掉飯里,我們運氣真好!” 哦,天花板原來是木板。
6.鮮有交集的鄰居
有交集的時候,若不是因為投訴,則是需要別人的幫助。 我的洗衣機響著,能證明我在家?!?06在嗎?” 原來隔壁的小哥被壞掉的陽臺門反鎖在外面。那時已經晚上10點多了。二房東最后在11點多找人給他開了鎖。
7.村里的餐館
村里的餐館鋪面經常幾易其主。我們很希望他們能撐久一點。生存不易。疫情結束后,深圳城中村的餐飲競爭變得很激烈。主干道邊,店門口只要有點空地都擺滿小吃攤。
很多時候地理位置會影響人流量。并不是你的東西不好吃,而是大家更習慣去另一條人氣更旺的主街。村里有個賣福鼎肉片的師傅,在一個隱蔽巷子里撐了2年,最后還是貼上轉租告示。而如果某個位置不錯的餐飲開不下去,或許更多的是餐飲本身的問題:比如村民們日常不習慣吃糯米飯卷和生腌這些食物。大家只為好吃實惠和填飽肚子。
有流動攤主在疫情后租了個大鋪面開餐館。搬家那天,我又去吃了一次,得知我要搬家。老板娘感慨:“我們又少了一個顧客?!?/p>二手家具店
深圳的城中村里怎么能少了二手家具店?店家賊精,他們不要你在某寶上購買的組裝型書架和無法拆卸的大衣柜,說沒有租客看書且塞不進電梯;也不要你的雙灶燃氣灶,理由是房東們都有配單灶,雙灶沒人要。所以,當你在深圳的城中村租房子時,自帶的家具盡量還是多用久一些,不然退租時轉售往往掉價甚至一文不值。對于二手家具店而言,他們最關注的是床、洗衣機、冰箱和空調。
1)小強和老鼠。
無論你來自何方,多多少少聽過它們在廣東的傳聞。比如,廣東的小強很大,會飛; 老鼠有時堪稱碩鼠。當它們真的出現時,至少說明那棟樓的食物是豐富的,環境也適合它們生存……
老同學有次發了個朋友圈,大概就是半夜起來沒開燈就倒水喝,喝到一半發現杯中異物。小強也。她住的卻又像是小區房?
出差回來,瓶中的綠蘿不見,酸奶玻璃瓶和水卻還在。詭異。 幾天后,大掃除時在某個角落發現綠蘿枯萎的殘葉??梢云瓢噶嗣??再者,多年前養過小烏龜,結果小烏龜忽然消失。隔了幾天,找到它時只剩龜殼。深圳城中村的老鼠有時欺人太甚。最主要的是,它半夜來找東西吃,那種啃咬聲吵得你睡不了覺。但你又抓不到它。抓到它又如何呢?
2)蝸牛
這里指土生土長的中國小蝸牛,而不是人嫌的非洲大蝸牛。有次廚房門檻的一直蝸牛差點絆倒人。好在沒有把它踩扁。你也說不上來它是因何而來。是因為附近有盆栽,還是因為廚房有時環境潮濕呢?
家里既然來了小客人,我們也略盡地主之誼——把它放在菜葉上。它自然是吃的 ,在菜葉上啃出若干小洞。有時我們不做飯,也就沒菜葉給它啃。據說蝸牛畏光,很多時候它躲在廚房灶臺下的某個角落。
《金剛經》說,“所有一切眾生,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我皆令入無余涅槃而滅度之?!?網上說蝸牛的壽命一般2-3年。有一段時間我們看不到這只蝸牛,認為它大概死了,后來它又出現在廚房的窗邊,似乎在說,我還活著呢。隔了一年,臨近搬家時,灶臺的磚板下出現一個空蝸牛殼。我們相信那是我們原先看到的那只蝸牛。之前,彼此還打趣說,“搬家時,這只蝸牛還在,咱們就帶上它?!?我們帶走了蝸牛殼。
3)蜘蛛和蜈蚣
這兩種生物都很瘆人。和廣東其他城市一樣,深圳的雨天有時長達一個月。春夏的雨能催生萬物。朋友在白石洲和南頭的農民房里曾遇到過大蜘蛛,這也是迫使她最終決定搬家的最后一根稻草。畢竟她很害怕蜘蛛。
另一個朋友,有次把雨傘撐開放在向南村的單間里晾,收傘時竟看到一條蜈蚣。她竟嚇得把它打死還發了個朋友圈吐槽……
在廣東租房子需要有勇氣,想在深圳的城中村立足更需要忍耐。忍耐漫長的雨天和夏天,習慣逼仄的空間,不懼蟲害,無畏命運的安排。
4)貓和狗
城中村的流浪貓和流浪狗很多時候都比較瘦,灰灰臟臟。狗可以在垃圾桶翻找東西吃,但是貓能找到的食物很有限,除非它逮到一只老鼠。有時我們會納悶,他們在寒冬和暴雨天是怎么生存下去的?有主人的貓命好。
在水斗富豪新村初次遇到小串時,它還很小,在乍暖還寒的春天。我們擔心他是否能存活。一開始走到哪里,它脖子上那根一米長的綁繩就跟在它后面拖著。等它大了點后,它好像把那礙事的繩子咬斷了。它是被主人棄養還是自己走丟呢?它很聰明,附近養狗的人和寵物店的人都很喜歡它,有時會投喂雞肉或狗糧給他。因為投喂久了,彼此相熟,它看到你會熱情地跟著你跑,但始終不敢跑出村子。他會和別人家的寵物狗玩,也會在你面前賣萌。
龍華城中村中的小串
大家和小串的緣分只持續半年。那年中秋后,它就消失了。你不知道它是到別處流浪,還是被城管抓走,還是被人收養或吃掉。我們有時還會想念它。
5)燕子
當你在城中村看到很多燕子來來回回飛翔時,春天已經來了。它們會在農民房的一樓屋檐下筑巢。偶爾,你也能看到它們成雙成對地停在樓下水管上乘涼。周末午后,穿梭在縱橫交錯的小巷間找鳥巢,看著來來回回的燕子,有那么瞬間你忘了自己在城中村,忘了自己在深圳。
那些人和事那些看過的書、煲過的電影和劇,那些追過的大型賽事直播,那些聚在一起吃過的飯和火鍋,那些準備過的考試和人生的重大時刻,都給那彈丸之地增添幾許煙火氣和美好。
那個在夏日午后被鎖在家中不斷朝窗外喊“爸爸”的單親女孩,那個因母親外出打飯而被留在家中大哭的三歲小孩,他們還住在那里嗎?
在深圳遇到的人,有的后來離深回鄉,有的還在。有的還在,卻基本不聯系。萬人如海一身藏,藏在深圳這小小的城中村里,為一日三餐,為拖家帶口,為心有所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