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大家:臥室不要掛“這4種”窗簾,師傅一看就懂,真不是迷信
141 2025-08-27
一個單元樓,六層,十二戶人家。
一樓只住了一戶,女主人是小學老師,入住的時候,孩子剛上小學,和媽媽在一個學校,每天和媽媽形影不離。
二樓東西兩戶,東戶老倆口是60后,是那個時代的知識分子。都在醫院工作,男主人是影像,拍X光的,女主人是醫院的財務,她是財經學院畢業的。那個時候考上大學,畢業國家包分配工作,他們分配到了一個醫院,很順理成章的結婚生子。
因為是少數民族,在計劃生育的政策下,他們有兩個女兒。兩個女兒繼承了他們的好學,大女兒本科畢業,參加省考,進了我們當地的事業單位工作。小女兒本科畢業兩年后,一直找不到滿意的工作,選擇了二戰考研,現在,正讀著呢。
老兩口本來已經退休了,可因為業務能力突出,又被醫院反聘了回去。
在小縣城,老兩口掙四份工資,收入很可觀了。可老兩口的心事,卻沉甸甸的。
問題出在兩個女兒的婚事上,大女兒已經三十五出頭,小女兒也接近三十了。
但兩個女兒,對婚事卻沒有興趣。
兩個女兒,各人名下都有自己的房子、車子,平時也不和父母住在一起,老兩口還在過著上下班的規律生活,每次都看見他們在樓下逗鄰居的孩子,想要含飴弄孫的心情,一望而知,處熟了,也會托鄰居們給女兒們介紹對象。
二樓西戶,是做五金生意的,一個女兒,大學畢業,留在了學校所在的南方,做生意的人,更多時候留在店里,幾年了也很少見。他們的女兒,也只在過年時見過。
三樓只住了西戶,男主人是我們當地最好高中的校長,女主人是學校的英語老師,也是60后,都是師范大學畢業的。
他們也是一個獨生女,考到英國留學了,隨后,在英國和一個華裔結婚,前后生了兩個孩子,兒女雙全。但在孩子五歲前,英語老師出身的姥姥,每年都有半年,去英國幫女兒帶孩子,因為簽證只能半年,據說余下的半年,由孩子們的奶奶幫忙。就這樣飛來飛去,好幾年的時光,等兩個小孩可以在幼兒園了,姥姥才不再來回飛。
現在,樓下的花壇邊,看到姥姥閑坐,她說哄外孫比上班還累。
四樓最熱鬧,雖然只住了東戶,男主人是做消防工程的,女主人也在一個事業單位上班。他們有兩個差一歲的小寶貝。大的是女兒,小的是弟弟。三四歲的年紀,各不相讓,幾乎每天都要戰上兩個回合。父母上班,孩子由姥姥帶著。姥姥來帶孩子,姥爺還在村里種地,每個星期天,媽媽就開車拉兒帶女,和姥姥回村住兩天。媽媽說,如果沒有姥姥幫忙,她可不敢生兩個孩子。
五樓的兩戶,兩個男孩都在讀大學,都在外地。
六樓不知道為啥,一直沒來住。
一個單元樓,三個小寶貝,真的是生育下降的縮影。
姥姥,媽媽,還是我們這個單元里帶娃的主力軍。
每天,安靜的樓道里,只有四樓兩姐弟的嘻笑和吵鬧聲,讓人覺得有活力,我們大家都會在樓下逗兩個小寶貝,他們是我們單元樓里,共同的歡樂和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