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enu id="kwwkm"><tt id="kwwkm"></tt></menu>
  • <menu id="kwwkm"><strong id="kwwkm"></strong></menu>
  • 沈陽故宮(下)——遼寧游(3)

    147小編 106 2025-08-30

    我們從大清門走進沈陽故宮,這是故宮中路建筑群,它以崇政殿為主體,南起大清門,北止清寧宮等。前院有大清門、崇政殿、飛龍閣、翔鳳閣;中院有師善齋、協中齋、鳳凰樓;后院是以清寧宮為主的五宮建筑。清寧宮高臺之后,拾級而下,就到了沈陽故宮的第五院落——作為提供御膳的后勤內院。也叫“后苑”和“御花園”。

    從后花園西北角的假山涼亭處,向南是一照壁,過照壁便來到故宮西路。西路建筑于一七八二年建成,是清朝皇帝“東巡”盛京(沈陽)時,作為讀書看戲和存放《四庫全書》的場所。西路建筑以文溯閣為主體,前有戲臺、扮戲房、嘉蔭堂,后有仰熙齋、九間殿。文溯閣東南宮門外有嘉蔭堂,它與南面的戲臺連成一個院落,是專為皇帝準備的娛樂場所。

    文溯閣是故宮的藏書樓,是專為存貯大百科全書《四庫全書》和《古今圖書集成》而建。它是仿明代浙江寧波“天一閣”所建,為面闊六間二樓三層硬山式建筑。根據五行八卦之說,龍、金色、紅色都是火焰的象征,而黑色、綠色、藍色則是水和木的象征,文溯閣藏書最忌火,故閣殿頂不用黃琉璃瓦而是黑琉璃瓦鑲綠邊,廊柱用綠色而不是紅色,檐下的彩畫也不用龍鳳等圖案,而是“如意書卷”、“白馬獻書”等以書籍為主要表現內容,并且采用藍綠為主的色調。

    文溯閣東有方形碑亭一座,內立石碑一塊。碑陽面為乾隆帝撰寫的《文溯閣記》,陰面為《宋孝宗論》。

    沈陽故宮西路建筑以文溯閣為主體,前有戲臺、扮戲房、嘉蔭堂,后有仰熙齋、九間殿。九間殿和仰熙齋是皇帝東巡在盛京行宮駐蹕時隨駕人員居住的場所。嘉蔭堂坐北朝南,面闊五間,為硬山式卷棚頂前后廊式建筑。它是清帝東巡駐蹕盛京時,看戲及宴賞王公大臣之處。北面有門與文溯閣相連;南面正對的是戲臺。

    戲臺坐南朝北,面對嘉蔭堂,它建在半米高的臺基之上,為單檐歇山卷棚式屋頂,四面有檐柱十二根,三面開敞,最南端有五間扮戲房。戲臺兩側,各有游廊七楹,游廊南北,分別與扮戲房和嘉蔭堂房山相接,構成了一個四面封閉的天井,有利于演出時獲得較好的音響效果。

    出西掖門向東,就進入了故宮東路。這里用中原的建筑,按滿族的軍帳排列成陣。中間重檐八角亭式攢尖頂的就是中軍大帳名大政殿。正中是寬闊的甬道,兩側以八字形排列著十座方亭。 這種出自八旗建筑布局是沈陽故宮獨具的特色,是以八旗制度為核心的軍政制度在宮殿建筑上的反映,是少數民族中帳殿制的定型化,體現了漢、滿、蒙各民族建筑特點的融合。

    大政殿坐落在高15米的須彌座上,重檐八角亭式攢尖頂,八面出廊。這里是清太宗皇太極舉行重大典禮及重要政治活動的場所。1644年,六歲的順治皇帝在大政殿繼承帝位。

    “十王亭”從北至南,東邊是左翼王亭、正黃旗亭、正紅旗亭、鑲藍旗亭、正白旗亭;西邊是右翼王亭、鑲黃旗亭、鑲紅旗亭、正藍旗亭、鑲白旗亭。這是當年八旗首領固山額真和左右統轄八旗的親王貝勒辦公的地方。

    上一篇: 盛京十二時辰|行走在400歲的宮殿中
    下一篇: 故宮最全文字講解,輕松玩轉紫禁城
    最新文章
    国内偷自第一二三区_一区二区欧美视频_三上悠亚中文字幕在线播放_韩国本免费一级毛片免费
  • <menu id="kwwkm"><tt id="kwwkm"></tt></menu>
  • <menu id="kwwkm"><strong id="kwwkm"></strong></menu>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