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頭三尺有神明!六件事最敗人品,做了必損福報!
154 2025-09-01
李計忠大師詳解中國風水寶地之風水名宅:
恭 王 府 (二)
御河之所以名叫御河,首先是因為其形狀宛若一條飄舞的御帶。而恭王府正好被這條御帶緊緊纏繞。依傍著恭王府西垣墻和南垣墻外,御河曲折迂回,環繞彎抱,敘敘流過,像金鞭,似御帶,以最有情的方式,抱擁著整座恭王府,把其外輪廓勾勒得清晰而明了。
御河的纏繞抱擁,加上稍遠處位于恭王府北邊和東邊的什剎后海和什剎前海的有情環抱,使得整座恭王府完全處在了眾水環繞之中。
什剎后海橫亙于恭王府之北,其走向自西北而東南;什剎前海相鄰于恭王府之東,其走向因銀錠橋而猛然折轉,自東北而西南,形成一個半圍而舒展的臂彎。御河則自北而南,又折轉向東,緊依恭王府西南圍墻,形成一個半圍而有力的托掌。兩路合圍,構成了整座恭王府北枕什剎后海,東鄰什剎前海,西擁南抱御河的眾水環繞之勢。
前文述及,北京地處華北平原,在風水學理論中,平原地以水為龍脈,有水的地方,即是氣脈相對更雄壯更通暢的地方。這個環抱的臂彎和依偎的托掌,有力且有情,涓涌而磅礴,讓恭王府所在區域的地理氣脈,乘勢趨旺,得天獨厚??瓷先ナ悄菢拥淖匀欢?,渾然天成。
然而事實上,無論是什剎前海后海,還是御河,都是先于恭王府而存在的,也就是說,恭王府整體輪廓的設計營造,完全是依勢具形而建,其所依之勢,自然是什剎后海和前海雄壯的地利氣脈,而其所具之形,則是以抱擁王府,宛若御帶的御河為界而勾勒,這讓整座恭王府看上去就好像是鑲置在了這個美麗的臂彎中。
御河開挑于明代中葉。開挑御河的目的,較普遍的說法,是為了保證皇城內太液池即北海、中海、南海的水位穩定。
站在恭王府的立極點,即整座恭王府的中心位置上格定,御河自恭王府的西北方而來,完成對恭王府的纏繞抱擁之后,流入東南方的什剎前海。而御河流入前海的響閘,正好處于恭王府的東南方。
八卦中,西北方為乾卦,風水學中稱乾卦所代表的西北方為天門,意即水自天上來。東南方為巽卦,風水學中稱巽卦所代表的東南方為地戶,意即水流歸于地。這自天而來流歸于地的一脈曲水,已然彎若御帶,又如階梯,還似街巷。這才被楊筠松稱為“御街”。
可是,還有“貴人”、“祿”和“馬”,又在哪里呢?
先說貴人。
恭王府為坎宅,坎卦中包含的天干是壬和癸。天干代表天之氣,地支代表地之氣,天干和地支有多種對應關系,貴人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種對應關系,遇之則為貴。
《星歷考原·天乙貴人》曰:“壬癸兔蛇藏”,意即壬和癸的貴人是兔和蛇,兔和蛇即地支中的“卯”和“巳”,而“巳”包含在巽卦中。
祿也是天干和地支的一種重要的對應關系。
《地理天機會元·十干祿》曰:“壬祿在亥”。意即天干“壬”之本氣在地支“亥”中,而“亥”包含在乾卦中。
而貴人如何得到祿呢?自然是得騎著“馬”。
馬在哪里?
《地理全書》曰:“巳酉丑,馬在亥”。與上同樣包含在乾卦中。
這才是這個水法真正的精妙所在!
而且,這是站在恭王府的立極點上所能看到的風水格局!
所以我們說,以御河為界而建府邸是最佳選擇。
御河之于恭王府,就像金水河之于紫禁城,就像通惠河之于元大都,真可謂處處“貴人”處處“祿”,處處“祿馬”上“御街”。
什剎海周邊的老居民也有稱其為“蟠龍河”。也是取其狀若蟠龍之意。
三元即天、地、人。三元的理念通常表現為左中右、前中后、上中下的對應關系。蘊涵天道、地道、人道在天成象,在地成形,人居其中。天人合一的理念,是中國古人追求人與自然和諧的最高境界。這種思想通過建筑物對風水學原理的貫注,得到了充分體現。在風水學對空間的表達上,恭王府府邸明晰的三元分劃,即是代表了天、地、人的概念,天、地、人道是恭王府最宏觀的風水意象表達。
通貫三元九運,人有運,地也有運。風水學包含了對空間的把握,同時也包括了對時間的把握。三元九運就是風水學中對地運的測算方法。像恭王府這般規整而縝密的三元構建,并不多見。而現在已是絕無僅有。這同時也很好地證明了,構建三元結構,貫通三元九運,從而延長地運的風水學理論是正確的。
五行是古人對宇宙物質的種類所作的分類。
恭王府府邸三元的每一元,都由五個獨立的院落組成,習慣上人們將這稱為五進院。
五行無處不在,具象的五行指的是水、火、木、金、土這五種物質。抽象的五行則無所不包,比如人體五臟也歸屬五行,五臟都是肉長的,然中醫理論中,將五臟歸屬成了不同的五行,即心臟屬火、肝臟屬木、腎臟屬水、脾臟屬土、肺臟屬金。
在風水學中,則是把不同的建筑形狀歸屬于不同的五行。對應如下:
金:方形
水:圓形波浪形
木:直長形
火:尖形三角形
土:平實敦厚形
五行的這種對形和勢的抽象的概括和具象的表達,在風水學理論中,是應用五行生克制化的原理,來闡釋建筑形體及其環境景觀的。
恭王府的整體座向是坐北朝南,屬于坎宅。
在同一個空間里,九星飛布八宮方位,使八宮方位有了吉兇之別。同時,在不同的空間里——同一幢樓房的不同的樓層,或同一座平房的多進院落——九星也會隨之飛布于不同的空間。并且,其吉兇性質和五行屬性,決定著所飛布空間的吉兇性質和五行屬性。也就是說,不同的空間,其吉兇性質和五行屬性,完全取決于所飛布的九星的吉兇和五行。
竹節貫頂也稱翻星貫頂,是風水學理論中,格定多進院落(或不同樓層)里,每一進院落的吉兇性質和五行所屬的方法,意即像竹節一樣,循序而一貫到頂,從而確定每一進院落的吉兇和五行。
具體方法為:將飛臨宅向的九星的五行作為第一進院落的五行,然后以九星五行相生之序遞進,以至每一進院落。
恭王府府邸的建筑格局為三路五進,三路貫通三元九運,五進代表五行的循環流轉,五進院落各有九星飛布其間。
恭王府是坎宅,坎宅必然離向,即坐坎向離。
恭王府的坐向朝向是坐南向北,即坎宅。從坐向方的坎宮開始飛布九星,順布到朝向方的離宮,所飛臨的九星是延年星;而如果從朝向方的離宮開始飛布九星,順布到坐向方的坎宮,所飛臨的九星也剛好是延年星。由此,風水學中,把坐坎向離的府宅稱為延年宅。
九星因宅向不同而變化,沒有固定方位,卻有吉兇之別。
綜合來講,其實就是通過八卦定向,通過九星定性。并以這種方法,來表達天地對應,人居于其中的和諧理念。
恭王府為延年宅,延年即延年星,而延年星五行屬金。為了能與這個代表天的信息的延年金星構成呼應,將建筑結構構建成方正的金形,應該是最完美的呈現,正所謂上映天星,下兆地形。這是風水學理論中,五行之形和九星之性及九星五行的相互契合、高度統一,和完全對應。
中國古代的建筑,絕大部分都以方正金形為主。
風水學中,把這種構建原則稱為“坐北朝南原則”。
坐坎向離,就是延年宅,是延年宅,建筑就應該以方正金形為主構建。
恭王府整體由前后兩部分組成。前半部分是氣勢恢弘的王府府邸,后半部分是美輪美奐的王府花園。
府邸占地面積2666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積約12000平方米。建筑格局為三路五進,皆由嚴格的軸線貫穿著的四合院組成。
府邸內有兩道大門,分別是一宮門和二宮門,或稱大門和二門。兩道門都位于府邸三路布局的中路。
一宮門位于府邸縱深五進院中的第一進院。門前置有一對石獅,表明這是王府的正門。二宮門位于第二進院的中路入口。穿過二宮門,即是中路的正殿,也是整座恭王府的主建筑——銀安殿。
這兩道門的設計構建,從建筑學上講,很大程度上是為了呈現一種規格,如同故宮太和殿前的午門和太和門一樣。作為王府,在其主殿銀安殿前構建兩道門,是非常合理,也是必需的。
然而,這兩道門并不是恭王府真正意義上的大門,因為它們并不直接通向外面。它們原本就是府邸三路五進格局必要的組成部分,只是出于規制的需要,以門的形式表現出來。而其之所以又以門的形式出現在此,除了呈現王府應有的規格外,還蘊涵著十分重要的風水意象。
恭王府真正意義上的大門,即出入口,也就是風水學上的納氣口,實際開在府邸的東南角上。
這是真正臨街的王府大門。它并沒有直接顯示出張揚奢華的外表,而是淡薄且從容。王府的深宅大院,雍容華貴,對外人來說完全是深藏不露,遙不可及。
從這里望進去,可見到一個庭院。這是一個連通府邸東南角,向東拓寬凸出的相對獨立的院落,面積為5600平方米。
王府的總出入口,就開在外城的東南角處。
稱其“外”者,是因為它構建于府邸堪稱嚴謹,由軸線貫穿著的三路五進的格局之外,看上去好像與府邸的整體建筑沒有必然的聯系,甚至有些多余。稱其“城”者,是因為它獨立存在,并且外圍有墻垣,內部又構建了一個完整的四合院,可謂有城有廓。
據考證,這個外城的設計構建,在北京所有的王府中,是絕無僅有的。
這不得不令人思考。是別出心裁,還是匠心獨運,是此處原有如此形狀的空地而因地制宜,還是特意拓寬凸出,如果是為了對多余空地的延伸利用而構建,那么這個形狀特異,又是絕無僅有的外城,會不會對恭王府整體的建筑格局和風水格局產生不利影響?
但如果是特意拓寬凸出,則可以肯定地說,其對整座王府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并且不可替代,不可或缺,要不何必有意而為?
而這個至關重要的作用具體又是什么?
《黃帝宅經》曰:“宅有五虛,令人災耗。其宅大門小,一虛”。
門就是門,再大也大不到哪里去,而宅,卻可以很小,也可以很大,這本身就是矛盾的。偌大的恭王府,任其開有再大的門,相對整座府邸來說,還是小。更何況,若開得太寬大,又敞而不聚。很顯然,這個外城的設計構建,有利地解決了這個問題,并且非常巧妙。
因為這個外城和臨街的總出入口一起,組成了恭王府真正意義上的大門。
這個“大門”很大,足以和整座王府相匹配,而不再犯虛。
如此,這個臨街的總出入口,因為并不寬大,看上去甚至有點小,相對同樣不太大的外城來說,門宅相配,而不犯虛,顯得十分協調。
而外城相對整座府邸,其大小也正好與之相匹配,同樣門宅相配,同樣不犯虛,也同樣顯得非常協調。
不僅如此,這個外城的構建,還讓恭王府所納之氣,在此處有了停頓、回旋、整流的空間,進而去濁雜取清純——引得紫氣東方來!
歸納來看,外城的構建起到了三方面的重要作用:
一是好比一個過濾放大器,將街門納進之氣篩留濾清,而非直進直出,進而放大擴展,再源源輸入府邸。
二是讓恭王府整體上藏風聚氣,隱而不露??凑T,似是儉樸平淡,低調收斂;入其內,實為雍容華貴,莫測高深。
三是使府邸的東南角變得尤其寬大。東南角所對應的,是天象四靈中,蒼龍和朱雀的交匯之處,寬大的設計更是精妙之至。
一宮門位于府邸縱深五進院中第一進院的中心位置。
在此向中路放眼望去,宮門及殿堂屋頂均覆以綠色琉璃瓦,這是王府規制的明顯標志。門前左右置有兩頭高大的石獅子,充分展現著皇族的特權。東為公獅,獅爪下按一繡球;西為母獅,獅爪下扶一幼獅。帶有雕刻的底座,足有約一人高,表明這是王府的正門。
紅漆的每扇大門上,有縱九橫七的金色門釘六十三個。這是皇上欽定的王府的規制。故宮的門釘是九九八十一個,只有皇上可以享用的數字。作為王府,門釘的制式也體現了王爺的尊貴身份。
第一進院的南面,歷史上曾是一排倒座房,即房門朝北,南面沒有門和窗。現在為進出方便,在中間位置新建了臨街大門。
按照竹節貫頂的原理,飛布第一進三個院落的九星是延年金星,是北斗九星中的第六顆星,天文學上叫開陽星。
這是一顆非常吉的星,性吉則既不能被方位的五行克制,也不能被建筑形體的五行克制,并最好得以生助。
使吉星不受克并得以生助,使兇星不受生并得以制伏,是風水學的最終目的。
這個吉星受到了其所飛布方位的五行克制,因為這個方位處在府邸最南端的離宮,八卦中離卦五行屬火,火克金。
方位無法改變,此吉星受克的問題,只能通過建筑形體的五行變化來解決。建筑形體的五行,很顯然,此處只有“土”能解決。恭王府第一進院三個院落的建筑形體,所呈現的五行,正好具備“土”的特點,可謂恰當、巧妙且合理。
其設計構建主要體現在兩個巧妙之處。
先看第一個巧妙之處。
《地理全書·陽宅大全》曰:“土形之宅,四周墻壁相會而平,合圍而淺?!币馑际钦f,土形之宅的特點是,四周圍的建筑要成合圍之勢,平而低淺。
第一進院三個院落的建筑形體,正是體現了土形之宅的特征。三個院落中,除了府邸正門的一宮門較之宏偉外,其他各組建筑,包括倒座房在內,都相對平緩,每座院落的東西南北均由房屋合圍而成,在整座府邸的建構中趨于低平。
這是個巧妙的設計,徹底解決了延年金星受克的問題。有了這個土,則離宮之火就會貪生此土,而忘克延年金。這叫“貪生忘克”原則。也就是說,火本來要克金,但因貪生這個土,而不再去克金了。而且,這個土還會進一步生助金,致使延年金不僅不再受克,還進一步受到生助,可謂一舉兩得。
不僅如此,為了加重和凸顯土的力量,除了建筑形體構建成了土形外,在房量開間的設計上,更進一步運用五行之數,予以表現。
土數為五的五開間房再看第二個巧妙之處。
它妙在把第一進院三個院落的正面建筑,都設計構建成了一字排開的五開間旁。而且在整座府邸中,只有第一進院的三個院落的建筑為五開間。為什么要設計為五開間房?因為土為五數,構建成五開間房,是通過五行之數來加重土的力量。
在中國古代的建筑中,像恭王府這樣把離宮的建筑設計為五開間,以合土數的建筑應用并不多見。
恭王府在其離宮的設計建造上,可以說是完全比類了故宮。不同的是在空間位置上做了巧妙的變化,把故宮由南而北的五道門,變成了每個院落一字排開的五開間房。其原理和作用應該和故宮的五道門是一樣的。
就這樣,土形之宅和五開間房的巧妙設計,因地制宜地解決了第一進院的延年金星受克的問題。
穿過石獅鎮守的一宮門,便進入了第二進院。第二進院的功能,從自身的格局上看,是為后面的三個主要庭院做鋪墊,以襯托出后者的威嚴與尊貴。
根據竹節貫頂的原理,飛布第二進院三個院落的九星是六煞水星,是北斗九星中的第四顆星,天文學上叫天權星。
這是一顆很兇的星,性兇則必須要制伏才好。此星五行屬水,應該用“土”克制便好,但此處的建筑形體的五行,如果依然設計構建成“土”,則必然類同于第一進院而盡顯呆板。而如果設計構建成呈現其他五行的建筑形體,又不能解決問題。
有一點十分肯定,王府的風水非常好,這毋庸置疑,或者可以說整座王府都是嚴格遵循風水學理論而設計建造的。無論是從形、勢、方位,還是從每一處建筑每一個院落,都能發現嚴謹的風水學原理貫穿始終。此處當然也不例外。
恭王府在此處的設計構建,并沒有運用五行生克的手段,來制伏六煞水星,而是運用了建筑形體的結構、形狀、布局等變化的手段,予以制伏,閱之令人眼前一亮。
原來,建筑的形體形狀,在呈現五行關系的同時,還蘊涵著既對立又統一的陰陽關系。陰陽關系在建筑形體中,具體表現為大小、高低、寬窄等的相對關系。
這里所說的高大、寬廣、低矮、狹窄等,指的便是建筑形體間,其形狀、布局等的陰陽關系。
今天我們看到,府邸第二進院的三個院落,相對其他四進院來說,看上去明顯窄了不少,這正是當初設計構建時,為了制伏六煞水星之兇,所做的“變窄”的處理,其跨度只有約20米。故此,飛臨第二進院的六煞兇星,因此處“相對狹窄”的結構變化,其兇不再。
六煞水星的存在,在風水學理論中,是必然的和不可避免的,兇星并不可怕,關鍵要看其兇有沒有被合理的建筑形體、結構、布局等制伏和化解。反過來看,如果此處的建筑形體相對高大,且庭院寬廣,其結果便必然是兇上加兇,不堪設想。
《陽宅三要》云:“六煞得位,如積糧資寇?!?/p>
所謂九星得位與否,是指其所飛布的空間,如相對高大寬廣等,便是得位,如相對低矮狹窄等,便是不得位。恭王府府邸第二進院相對狹窄的構建,讓飛布其間的六煞兇星完全不得位,從而制伏其兇。
結構既已變窄,六煞水星之兇已然化解,按說這已十分難能可貴。然而此處第二進院的中間院落的另一個重要的設計構建,更加令人稱奇,這就是在第二進院和第三進院的連接處,每一個院落都設計構建的三開院門。
三開院門的構建,一方面,是為了主從有別的建筑規制的需要,因為第三進院落是整座王府的主位,從這里進入第三進院需要分出主從之序,也就是主人和隨從要各走符合自己身份的門。這個三開院門的構建,所蘊涵的風水意象,更加至深至妙。
在《河圖》數中,三數代表五行的木。在這里構建三開門,就是為了呈現五行中的“木”。有了這個木,飛布第二進院,已經被“狹窄”的結構變化制伏的六煞水星,因水生木,又進一步被木吸納,可謂化之殆盡。而且,這個被六煞水星生之而旺的木,又會比助飛臨于第三進院的生氣木星,使之更旺。這個三開門的設計,就好比構建了一組過濾凈化裝置,使原本很兇的星,不僅其兇被化,更重要的是為我所用。這是多么神奇的設計構建!
恭王府在這里的構建,完全達到了讓六煞水星以最合理的方式存在的效果,并且化此兇為我所用。這是風水意象的高層次展現。
在此,我們得到一個強烈的啟發,那就是但凡合情的建筑及環境,通常都合理,或者說,只有合理的建筑及環境,才有可能合情。而所謂合情,就是看上去舒服、大氣、美觀,感覺不別扭等,這正是風水學的真諦所在。
五進院里,第三進院居中,自然是整座府邸的中心。這一進院的三個院落,代表府邸的主位。其建筑和第一進院第二進院相比較,顯得高大巍峨,氣勢非凡。
第三進院的中院正殿為銀安殿,東院正殿為多福軒,西院正殿為葆光室。這三殿的功能與故宮的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是重要的政務活動場所類似。
第三進院曾是恭王府幾代府主人在府內從事政務活動的重要場所。涉及重大儀式、慶典活動等,要在銀安殿舉行;有關內政、外交議事、接待活動以及私密性的會客等,常在多福軒和葆光室進行。銀安殿通常被稱為銀鑾殿,它的地位和作用相當于故宮的金鑾殿,即太和殿。金鑾殿通常是皇帝召見群臣的地方,銀鑾殿在王府中自然也有類似金鑾殿的尊貴地位。
稱其為銀鑾殿者,是依據皇宮的金鑾殿而來的,這是清朝王府的規制。
而在和珅建宅之初,他的資格并不夠在這里建殿。根據清朝對府邸的規制,王府與貝勒府以下及達官顯貴的宅邸相比,差別是較大的。親王府應有正殿七間,而王以下,自貝勒起,就不能建殿。
但事實上,我們可以從許多圖片資料中看到,這里在最初和珅營造宅邸時并沒有留空,而是規劃建造了齊整的院落,其建筑高大宏偉,庭院氣派寬廣,建筑格局嚴謹規整,與整座王府建筑群渾然一體,始作而成。
在和珅建第之初,此殿應該是逾制的。
飛布第三進院的九星,是生氣木星,這是北斗九星中的第一顆星,天文學上叫天樞星,是九星中吉星之一。
第三進院是府邸的主位和中心,引最吉之星,飛臨到此,本身就是一種最合理最完美的構建布局。當然,能否引最吉之星飛臨于此,取決于整座府邸的坐向朝向,和整體結構的安排,這更展現了恭王府整體設計構建的宏思偉略。
風水學中,把這種建筑高大、庭院寬廣,并有生氣木星飛臨的院落,稱作“木星得位”。
第三進院的三個院落,每個院落都高大宏偉,庭院寬廣,已然吉星得位。
此處已經得位的吉星,其吉的能量如何得以最大程度的釋放,或者說什么樣的建筑形體或布局,能最大程度地接收其吉的信息,恭王府第三進院的設計構建,所呈現的風水意象,更加引人入勝。
第三進院東路院落的正殿是多福軒,西路院落的正殿是葆光室。
東路的多福軒,是僅次于銀安殿的對外接待場所。據恭親王奕?的長子載徵的日記記載,這座大殿曾經存放過皇帝御賜的貴重之物。殿里懸掛多幅“福壽”匾額,故此得名多福軒。
西路的葆光室,同樣體現了昔日的優雅和尊貴,恭親王時期是作為較私密的會客廳。而在和因為和珅住在西路,這里便成為和珅的會客之所。庭院面積相對東路要大些,建筑格局也更為奢華。這里四面環廊,與后院環廊的建筑相呼應,組成府邸中獨具特色的由回廊環繞的庭院。
這是多福軒和葆光室歷史的輝煌與深邃。
同樣輝煌和了不起的,是這兩個大殿的建筑形體,所蘊涵的風水意象。
高大宏偉的建筑和寬廣氣派的庭院構建,已經達到了讓吉星得位的目的,但要進一步實現讓吉星最大程度地釋放吉的能量的目的,還需要這種宏偉的建筑,其形體呈現一種五行,這種五行要能夠最好地接收吉的信息。而另一方面,高大宏偉的建筑形體是可以呈現任意五行的,即既可以呈現木、金,也可以呈現水、火。但在這里,最適合的五行應該是火,因為生氣星五行屬木,木生火。
《地理全書·陽宅大全》曰:
火形之宅,似山字、火字,中間的正房要高,兩邊的陪房要低?!?/p>
多福軒和葆光室的建筑形體,正是如此!既如“山”字,又似“火”字。火,耀然而現!
如此,木生火,生氣木星吉的能量得以最大程度釋放,徐徐不斷。
如此,火受木生,兩大殿以最恰當的形體,最大程度地接收吉的信息,生生不息。
如此,這兩大殿當然吉祥興旺,熠熠生輝。
高大宏偉的建筑,承載了飛布其間的吉星,其形體再呈現以火,又讓得位的吉星,其吉的能量得以充分釋放。一切都自然而然,顯得十分合情,并且完全合理。此處的設計構建,對這個吉星的應用體現,應該說已經非常完美。
由于生氣木星的飛臨,使得第三進院的銀安殿、多福軒和葆光室,與巽卦方位的東南臨街大門,以及府邸最后面龐大的后罩樓,三個重要的位置,因為五行相同而一氣連理,相互呼應。
恭王府臨街的大門在巽卦方,八卦中巽卦五行屬木,這是整座恭王府的納氣口,是總出入門。
位于主位的第三進院的銀安殿、多福軒和葆光室,由于生氣木星的飛臨,與巽卦中的臨街大門,五行相同,一氣相連,起到了最好的相互接引吉氣的作用。
同時,這里的火形建筑,也會受巽卦之木所生。巽宮所納之氣,因為木助木,木生火,會首先到達這里,再行流轉,而分布四下。
恭王府臨街的大門設計構建在了巽卦中,這樣,大門和主位,飛臨的即是同一個星,這個星是九星中最吉的生氣木星。
后罩樓是府邸最后面的建筑,其形體構建高大直長而條達,是典型的木形建筑這個木形建筑所呈現的木,一方面比助飛臨第三進院的生氣木星,另一方面和生氣木星一起,木木比助,把第三進院的吉氣,接引至第五進院,完成府邸“后有靠”的完美風水意象。
多福軒和葆光室所呈現的火形建筑,同樣受后罩樓木形建筑所呈現的木所生。
如此,從巽卦的大門納氣口,到第三進院的主位,再到第五進院的后罩樓,已然完成了吉氣的接力和行布。即從方位的木,到九星的木,再到建筑形體所呈現的木,都因為多福軒和葆光室的火形構建,而使得三個不同的位置,一脈相連,遙相呼應。
第四進院是府邸的后殿。這一進院的三個院落,中間院落正殿是神殿,現有“嘉樂堂”匾額掛在門楣上;東路院落的正殿是樂道堂;西路院落的正殿是錫晉齋。
這一進院也如同第一進和第三進院,在最初的設計中,比類了故宮。在此院中變通設計成了東西排列的樂道堂、神殿(嘉樂堂)、錫晉齋。它們的功能幾乎與故宮的后三宮完全一致:中院主殿是祭祀薩滿教的莊嚴神圣場所,也是府主人之子大婚三日居住之所,東、西院主殿為寢宮,并且自和珅時起,一直如此。
根據竹節貫頂的原理,飛布這一進院的九星,是五鬼火星,這是北斗九星中的第五顆星,天文學上叫玉衡星。
這又是一顆很兇的星,也是必須要制伏的。和六煞水星一樣,五鬼火星的存在,同樣是必然的和不可避免的。
合理的構建縝密的建筑,就是要最大程度地利用吉的效應,避免兇的危害和不利。也就是揚長避短,逢兇化吉。
因此,只要是建筑,就必然有吉和兇的同時存在。這就更需要設計上的合理和巧妙,具體如大小、高低、寬窄、長短等各種形體,并通過建筑形體的變化,達到以吉化兇的完美效果。
通常所說的吉宅,就是指設計構建合于風水學原理,能巧妙地運用建筑形體的變化,達到揚長避短效果的宅邸。
第四進院的建筑形體所呈現的五行及其風水意象。
這一進院飛臨的是五鬼火星,要克制火,自然是水最為有力。水,成了是此處的建筑形體必需要呈現的五行。
第四進院的三個院落,都是府邸的重要所在,這里的建筑,至少看上去不能有失氣魄,甚至還要更雄偉寬大些。真正完美的建筑,必然是既合于風水學原理,又合于構建情理的建筑,這里需要水。
水形之宅,周墻和屋頂高高低低,凹凸有致,就好像風行水上起波浪一樣。
第四進院東路院落的樂道堂和西路院落的錫晉齋,兩座主殿的構建,正是高高低低,凹凸有致,好像風行水上起波浪一般的“兩卷簾”建筑。就連這兩個院落的垂花院門,也同樣如此。
水,就這樣看似不經意地,實則十分強烈地呈現了出來,呈現在府邸最需要水的地方。
建筑學上,將這種波浪式的屋頂,稱為卷簾式,有兩卷簾、三卷簾和多卷簾不等。但能夠像恭王府這樣運用得法,把卷簾式屋頂建筑,建在最需要和最恰當的位置上的,恐怕并不多見。
花園中的建筑景觀,大部分都是卷簾式屋頂,如大戲樓、安善堂為三卷簾,澄懷擷秀、明道齋、垂花門、養云精舍(益智齋)為兩卷簾等。卷簾屋頂的形體呈現的五行是水,相對府邸而言,花園的整體五行屬水。
這一進院的水形建筑,在有力地克制了飛臨此間的五鬼火星的同時,也同樣與周邊的建筑,有著精妙的關聯。
水形木形相連接,水木相生,財源滾滾,富甲郡里。
第四進院的建筑形體所呈現的水形,首先,和第五進院的后罩樓所呈現的木形,正好構成了比鄰相接水木相生的格局。
同時,也和飛臨第三進院的生氣木星,同樣構成了比鄰相接水木相生的格局。也就是說,第四進院的建筑形體所呈現的水,除了克制飛臨這里的五鬼火星外,還會生助飛臨第三進院的生氣木星。并且由于生氣木星的飛臨,這個水只會“貪生”生氣木星,而“忘克”第三進院的火形建筑。
一個看似簡單的建筑形體的變化,竟然同時完成了建筑構建的完美和風水意象的完美——建筑構建的完美,當然是避免了僵化呆板的類同。
據史料載,和珅可抵國的金銀財寶,竟然主要就藏在后罩樓和第三進院西路葆光室的夾壁墻中。這兩個地方,后罩樓是木形建筑,葆光室飛臨生氣木星,都與第四進院的水形建筑構成了水木相生的格局。
“水木相生,財源滾滾”,還能藏于哪里呢?
金宅水形,最值得夸贊,會成為天下第一富貴人家。
恭王府坐坎向離即坐北朝南,從九星的角度而論,恭王府為延年宅,因為延年星五行屬金,所以恭王府也可稱為“金宅”。
在金宅中需要水的地方構建水形建筑,便構成了金水相生的格局,所以“金宅水形,最值得夸贊”。
大貪官和珅的確是18世紀天下最富有的人,的確成為了“天下第一富貴人家”。
第四進院西路的院落,是和珅的寢院,名叫天香庭院。這是整座府邸中,單獨院落整體有名稱的唯一庭院,也是最講究、最奢華的院落,當然也應該是風水最上乘的院落。在其院門垂花門內側門楣上,懸有一匾,上書“天香庭院”。
且不說這個院落處在府邸的位置多么重要,及其建筑形體呈現的風水意象多么神奇,單就天香庭院這個名稱,竟然也蘊涵著精妙的風水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