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玩手串六怕三忌!老師傅揭秘佩戴玄機,不懂這些小心傷身敗運
161 2025-09-03
在提出天津市濱海新區概念十五年之后的2009年,塘沽區、漢沽區、大港區合并組建為天津市濱海新區;全國因此迎來第二個以新區命名縣級以縣級以上的行政區劃,也標志著濱海新區完成了由概念到開發區再到正式行政區的轉變過程。
雖然是新設的市轄區,但是濱海新區這個名字也有一定的歷史底蘊,最早可始于清朝乾隆時期寧河縣令關廷牧《戊戌夏望雨行》:“梁城濱海地斥鹵,石田犖確胥堿土”的詩句,梁城濱海就是指漢沽和海河以北的塘沽一帶。
由于是三個區合并的緣故,濱海新區有著比較龐大的體量:總面積2270平方公里,2020年戶籍人口149.7萬、常住人口人口206.73萬,其規模已經超過了全國很多的市轄區。
與近年來全國絕大多數是兩個縣級行政區合并的情況相比,濱海新區三合一的力度恐怕在以后的很長一段時間內可能都沒有能與之媲美的縣級區劃合并了;那它有著怎樣的前世今生呢?
1949年寧河縣的塘沽地片與海河南岸天津縣大沽地片合并為塘大區(另說是塘大市改為塘大區),這就是塘沽區的雛形;同年3月以“寧河縣第五區的寨上鎮、漢沽鄉、營城鄉,第二區之小神堂村及豐南縣大神堂村”為基礎設立了漢沽特別區,8月又將之改為漢沽鎮。
1952年塘大區改名為塘沽區,因駐地塘沽得名,塘沽原名塘兒沽,以塘兒沽引河得名;相傳有一年發大水,海河上游漂來一口大鐘在此擱淺,風水相搏而不時發出“堂-咕”之聲,后來其諧音塘二沽或塘兒沽便成為地名。
1954年漢沽鎮劃入河北省天津專區,1958年改設為天津市漢沽區,以駐地漢沽得名;又在1960年劃入河北省唐山專區并改漢沽市(含寧河縣),1961年漢沽與寧河分治,同時從唐山專區劃入天津市而恢復了漢沽區的身份。
1963年以“黃驊縣太平村、大蘇莊、沙井子地區和靜??h徐莊子、小王莊、趙連莊等地”為轄區設置天津市北大港區,駐地原趙連莊鄉的洋閘在今濱海新區中塘鎮境內;因區內有北大港而得名,據《天津大辭典》記載:1954年滄州地區決定移民開荒,定以捷地減河為界,以北的太平村、沙井子、上古林一帶被稱為北大港;由此可知北大港之名是因位于捷地減河以北而得名。這可視為大港區的前身,1970年北大港區并入天津市南郊區(今津南區),到1979年11月恢復建制時將名字從北大港區簡化為大港區。
合并之前漢沽區面積427.49平方千米、人口21.7萬,下轄3個街道、4個鎮:漢沽街道、寨上街道、河西街道,茶淀鎮、大田鎮、營城鎮、楊家泊鎮;大港區面積1113.83平方千米,人口34.6萬,下轄5個街道、3個鎮:勝利街道、迎賓街道、海濱街道、古林街道、港西街道,中塘鎮、小王莊鎮、太平村鎮;塘沽區面積688平方千米,人口47.7萬。
經過數次調整,如今濱海新區下轄14個街道、5個鎮:杭州道街道、新河街道、大沽街道、新北街道、北塘街道、胡家園街道、泰達街道、塘沽街道、漢沽街道、寨上街道、茶淀街道、古林街道、海濱街道、大港街道,新城鎮、楊家泊鎮、太平鎮、小王莊鎮、中塘鎮。
2013年9月以于家堡街道、新港街道所轄區域及新村街道海河以北為轄區設立塘沽街道,將迎賓街道與勝利街道合并為大港街道,再加上漢沽區原有的漢沽街道,也是三區合并之后為保留塘沽、漢沽、大港三個區的名字而做出的努力,較好的傳承了歷史地名的文化。
這里有大沽口炮臺遺址、天津泰達航母主題公園、天津海昌極地海洋世界、天津港博覽館、北洋水師大沽船塢遺址(海神廟船塢)、塘沽海河外灘公園、宮港森林公園等景點;其中天津海昌極地海洋世界是世界上規模最大、展示極地海洋生物品種最全的極地海洋動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