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肖狗:這3件東西會招災,若發現家中有,一定要及時清理掉!
96 2025-09-09
高五幸:快樂屬于忙碌有追求的人一一在洪慶文化協會壬寅中秋漫談紅樓夢座談會的發言
高五幸:民間也有人在研究《紅樓夢》洪慶壬寅中秋漫談聚群英
簡訊:由洪慶文化藝術協會組織、羅忠義先生提議的“壬寅中秋漫淡《紅樓夢》座談會”,于9月17日在洪慶堡王季慶書畫藝術館順利舉辦。
會議由中國作協會員、灞橋區文聯副主席李君利主持。區政協副主席、區文聯主席李劍君,中國作協會員、軍旅作家韓懷仁,書畫家王季慶,才女作家伏萍和洪慶地區雷煥性、劉炳南、姜仁禮、王曉萍、高建強、齊蕊妮,柏子軍等作家、詩人及文學愛好者三十余人參加當天的座談會。
會議一致對羅忠義先生退而不休,熱心巜紅樓夢》研究的熱情和精神表示贊賞。
座談會氣氛活躍。書寫《紅樓夢》筆記52萬字的李劍君,做了長達一個半小時的主旨輔導性演講,韓懷仁、李君利、劉炳南、羅忠義、高五幸等,從不同角度談了對名著的不同認識,藝術館不時響起熱烈的掌聲。
航天四院藝術團的紅樓夢詩朗誦、古琴歌曲女生表演,和會長路桄暢彈的石琴,琴聲悠悠,美韻繞梁;穿插進行的“秦坑儒谷”采風展覽,為座談會添彩增容。
“月亮有圓就有缺”。于會者品享《紅樓夢》三次中秋賞月的不同境象,浮想翩翩,沉浸在秋天“不似春光,勝似春光”的美好憧憬里……
?
本文照片均由攝影師姜仁禮先生提供
??快樂屬于忙碌有追求的人
一一在洪慶文化協會壬寅中秋漫談紅樓夢座談會的發言
高五幸
各位方家、老師:
中午好!金秋送爽,書韻墨香。接會長路桄暢、秘書長蘇西民通知,今天參加羅忠義先生紅樓夢研討會,我很榮幸,也很高興,榮幸的是結識了慕名已久的羅忠義先生,高興的是在季慶兄的書畫藝術館風水寶地,又見到了分別四月之久的老師和朋友。
中國四大名著《紅樓夢》,主要介紹了一個封建貴族家庭由榮華走向衰敗的三代人生活,而且還大膽地控訴了封建貴族階級的無恥和墮落,指出他們的種種虛偽、欺詐、貪婪、腐朽和罪惡。故事講述的是從小體弱多病的林黛玉來到了榮國府,漸漸與賈政之子性格頑劣的公子賈寶玉相戀,又因鳳姐從中使用掉包計,使得賈寶玉娶帶有黃金瑣的薛寶釵,讓林黛玉吐血身亡,賈寶玉從此心灰意冷,看破紅塵,遁入空門的故事。 作者曹雪芹通過《紅樓夢》,揭示了當時封建社會的黑暗,也表達了作者的不平與憤慨。真是“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
我對紅樓夢,在少年時期看過,有點印象,說句老實話,只是走馬觀花。今天主要是學習來了,聽了李劍君、韓懷仁、李君利等方家老師的高見,收獲多多,尤其是韓教授的故鄉、他鄉之見解,讓我耳目一新,對漫話紅樓夢這一領域有了興趣。
《紅樓夢》研究被稱之為紅學。有人說紅學是人學,讀懂了紅樓夢,便知道了人性。
我認同這一觀點。
聽西民兄不止一次地向我提及,說洪慶鎮原企業辦主任羅忠義退而不休,醉心于名著《紅樓夢》的研究。我聽后第一感覺是,這個人不簡單,干了件專家學者干的大事情,無論其結果如何,起碼敢弄,這種精神本身就很了不起!我很欣賞羅忠義先生這種執著,這一行為。
是的,“腦子要用,身體要動,事情要弄?!蔽易匀ツ?月開始忙活到今年5月22日三部書成,從王季慶、韓懷仁、蘇西民、劉炳南等兄長為代表的洪慶文化群一幫老人手身上,感覺到了人世間的一種溫暖,一種力量,一種永葆青春的東西,那就是活到老,學到老,快樂自己尋找。上了歲數找點事做,遠比那些整天無所事事、虛度年華,混日子的人活得有意思、有意義。
借用秘書長蘇西民的話,向大家介紹一下今天會議的主角羅忠義,硯灣人,富于開拓精神,洪慶企業界的領軍人物。為人寬厚謙和,熱愛文化事業;人脈極佳,圈內人士親切稱之為“羅哥”;退休后筆耕不輟,出版了紀實散文集《硯灣敘事》,作品堪稱改革開放抑或半個世紀以來洪慶地區工業和社會發展的縮影:硯池雖小乾坤大,灣水清波映晚霞;敘人敘物敘洪慶,事繁事簡事俱佳;羅列巨細憶得失,忠于歷史不虛夸;義厚恩深鄉親友,贊譽祖國日強大。
詩中第一個字連起來讀,硯灣敘事羅忠義贊。
為活動助興,我也哼上幾句:
洪慶有個羅忠義,
英年創業留美譽。
老了書寫硯灣事,
研習紅學有成績。
季慶藝館群英聚,
難得學習好機遇。
洪谷長歌泛漣漪,
文化滋水長不息!
祝賀洪慶羅先生漫話紅樓夢座談會圓滿成功!祝福在座的各位方家、老師和朋友老有所為,老有所樂,魂有所依,心想事成!
謝謝大家
2022年9月17日
?作者介紹
高五幸,筆名:高五星,初中文化,西安市灞橋區新筑街道新寺村人。自幼酷愛文學,20歲創作的劇本“席筒相親”(與王韶之合著)由陜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在省市主流媒體先后發表新聞稿件數百篇,曾經是中共灞橋區委中心通訊組成員,西安晚報通訊員,被西安晩報,中共灞橋區委評為優秀通訊員?!懊榔蔽膶W領域優質作者、話題評論員,陜西農村報網專欄鄉村作家、陜西省農民詩歌學會會員,法制文萃西部網特邀作家,灞橋區作協會員、灞橋區詩詞楹聯學會常務理事。著有《灞上煙火》《灞上人家》《灞上放歌》文集三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