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野釣我只看水深,其他的一概不聽不看,通通都沒用不信你試試
180 2025-09-12
我國新版的《職業病分類和目錄》從8月1日起正式實施,其中腕管綜合征,也就是大家俗稱的“鼠標手”,首次作為職業病正式被納入國家的法定目錄中。
數據顯示,“鼠標手”這種“數字時代工傷”,在我國視頻終端工作者中患病率達12%~15%。“鼠標手”是用鼠標才會得嗎?有沒有一些方法可以預防和緩解?一起了解↓
“鼠標手”是怎么發生的?
在人體手腕部掌側有一個骨性纖維管道,稱為腕管,由于長時間重復手腕動作等各種原因擠占了腕管的空間,就會引起腕管內壓力增高,正中神經受到壓迫,引起疼痛等一系列癥狀。
它的形成與長期重復性手腕動作或局部壓力過大密切相關,主要表現為手腕部疼痛或手指麻木。
女性腕管天生較窄,激素變化(如孕期、更年期)可能加重水腫風險,因此中年女性患“鼠標手”的幾率更大。
大家很容易把“鼠標手” 和頸椎病引起的手臂不適的癥狀混淆,延誤治療,其實在癥狀上它們有明確的區別。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創傷骨科主任醫師 熊建:“鼠標手”的定位很準確,一般來講不會有頸部的不適,也不會有頸椎病很典型的從頸部到上臂到前臂到手這種像放電一樣的感覺。它支配的區域是大拇指、食指、中指和無名指的一半,所以最典型的癥狀是三個半手指的麻木。有時候刺激它或壓迫時間長,會出現放電一樣的感覺,手部感到麻木。
只有辦公族會得“鼠標手”嗎?
長時間使用電腦、手機的辦公一族容易患上“鼠標手”,但其實還有很多原因以及其他一些職業也是“鼠標手”的高發人群。
隨著開車族的日漸增加,方向盤也成為一大“腕管殺手”,還包括流水線作業工人、廚師等。
此外,醫生提醒,經常彈琴或做家務,比如長期拖地或揉面等,都可以造成“鼠標手”。
如何自測“鼠標手”?
除了手指麻木這個癥狀,鼠標手還有一些信號,包括:
夜間或晨起時手指麻木癥狀加重,可能被麻醒;
握力下降,拿東西易掉落;
嚴重時出現大魚際肌肉萎縮,也就是拇指根部變薄。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創傷骨科主任醫師 熊建:不知道肌肉是不是有萎縮,可以對兩只手進行對比。如果肌肉很圓,按壓時很飽滿,說明是正常的;如果手沒勁,特定區域手麻,同時大魚際肌肉比另一只手更扁,說明出現了萎縮情況。
“鼠標手”最大誤區:
只是勞損不用管它
很多人認為腕管綜合征也就是“鼠標手”只是勞損,不需要治療,不舒服了按摩按摩就好,其實這是最大的誤區,“鼠標手”發展到晚期會對神經造成不可逆的損傷。醫生介紹——
出現早期癥狀,比如輕微麻木,且持續時間不長、發作頻率不高的情況下,可以通過拉伸放松,也可以對腕部進行熱敷、理療,或口服消炎、消腫藥物等。
如果進展較快,比如手部出現了肌肉萎縮,或者手無力,需要去醫院就診。如果損傷比較重,可能還需要手術治療。
兩個黃金動作預防“鼠標手”
如何預防“鼠標手”?專家教大家兩個黃金動作,一起來試試↓
動作一:肌腱滑動。手指從指尖向掌心方向屈曲,直至握拳,大拇指可以伸展開,然后再握拳。每個動作每天可以做3~5次。
動作二:正中神經滑動。前臂伸直,掌心向上,另一只手握住手指向下牽拉正中神經,維持10秒,再慢慢復原。每個動作可以做5次左右,每天都要進行。需要注意的是,牽拉過程中,手不應出現麻木或刺痛感。
綜合自央視一套微信公眾號、《朝聞天下》、央視新聞客戶端
來源: 北京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