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招財魚遇到這種問題該怎么辦?
159 2025-09-13
長江南岸有一龍脈,起于寧鎮山脈,經鎮江至南京,結穴于鐘山,盤踞在城東的青龍位。如此風水寶地,有孫權墓、明孝陵、中山陵等一眾古跡,多少功臣宿將也都以歸葬“鐘山之陰”為榮。上世紀50年代,12歲的中學生賀樂齡在南京睦寡婦山游玩迷路,偶然發現一塊刻著“天朝元勛”字樣的墓碑。后經歷史文物工作者實地勘察,整個墓穴保存完好,而長眠于此的正是英年被殺的太平天國丞相曾水源。
太平天國丞相曾水源畫像
曾水源(1830年—1855年),廣西武宣人,歷任御林侍衛、東殿左丞相、天官正丞相等職。他文武兼備為人正直,后因東殿女官一句妄語,被東王下令處死。曾水源自幼讀書頗通文墨,靠教書為業,其侄曾釗揚同以文筆見長。馮云山傳教廣西,與他結識于平南花洲山人村胡以晃家,驚嘆其才志,力邀入教執掌文書。1851年7月,天王在茶地封曾水源等20人為御林侍衛,秦日綱、曾天養俱在同列,地位僅在楊、蕭、馮、韋、石五軍主將之下。
天朝看重軍功,曾水源文秀儒雅,負責在天王、東王身邊草擬文書,常被沙場戰將輕視,他心中忿忿不平。彼時東王統籌全局,西王指揮前線,曾水源欲戰場立功,就必然要靠攏西王系,這為其悲慘結局埋下伏筆。1852年8月,蕭朝貴親率輕騎千余奔襲長沙,曾水源自請從軍,連克永興、安仁、攸縣、茶陵、醴陵,各地會黨聞西王大名紛紛投效。9月初,蕭朝貴用計大破清軍于石馬鋪,進抵長沙城下,但因撲錯城門痛失良機,隨后又在妙高峰督造炮臺時中炮身亡。戰場形勢急轉直下,江忠源等清軍援兵接踵而至,突失統帥的太平軍隨時都可能遭遇圍殲。
關鍵時刻,曾水源與故西王部將林鳳祥、李開芳等人商議:速往郴州向主力求援,繼續加強攻勢迷惑清軍。這支長沙突襲軍不愧百戰精銳,于蔡公墳擊破江忠源楚勇,又在鄧紹良、瞿騰龍、和春、秦定三等清將圍困中據險堅守。次月,洪、楊大軍趕到,四次轟塌城墻而不克,只得主動撤圍西渡湘江,占益陽取岳州進窺武昌。長沙之戰歷時81天,雖未能奪城,曾水源能戰之名卻響徹全軍,因功受封土官正將軍,開始獨領一隊。值得一提的是,此前默默無聞的石達開也是在西王死后,獲得帶兵機會,于水陸洲大敗宿將向榮而聲名鵲起。
電視劇《太平天國》楊秀清劇照
楊、蕭權爭貫穿整個太平天國前期,東王雖節制諸王,但西王仍有極大話語權,“舍中原取東南”的道州決策就是蕭力挺楊才達成的。蕭朝貴善撫人心遇戰沖鋒在前,故手下多林鳳祥、李開芳、羅大綱此類猛將。曾水源本在洪、楊身邊負責文事,如今又搭上西王系,楊秀清看重其才百般拉攏,先后奏調東殿薄書、東殿左丞相等職。彼時故西王系舊部林鳳祥等孤軍掃北,陷入苦戰急求援兵,東王決定棄守揚州遣守將曾立昌率部北援。但揚州被江北大營圍困多時,驍將曾錦發往救戰死,幸賴曾水源、賴漢英率部東援,擊破清軍振旅返京。
此戰艱難兇險,從征將士不論尊卑都賜號平胡加一等,天王盛贊曾水源勇略,賞穿黃袍。1854年3月,曾水源升封天官正丞相,個人權位達到頂峰,但高處不勝寒,他的個人命運也即將墜入深淵。太平天國起初施行“主與軍師”制,四軍師中馮、蕭早早陣亡,韋昌輝難與楊秀清抗衡,從而演變為“洪、楊對立”的二元結構。天王隱于幕后,東王權傾朝野囂張跋扈,曾水源身居要職又性情樸直,屢屢犯顏直諫,楊秀清猜忌其偏向天王,漸生怨恨。
從當年12月至臨刑前,東王先后將曾水源下獄三次,第二次關押長達半年左右,罪名不過戰事小挫、奏事不實之類。兩次短暫出獄,也是以奴隸身份充當東王府文筆小吏,這種羞辱式懲罰很有“楊氏”特色,韋昌輝、秦日綱都曾飽嘗屈辱。最終審訊,東王再演“天父”下凡,斷定曾水源、李壽春曾對東殿女官大逆不道之語置若罔聞。女官原話是“東王若升天,爾們為官的都難了。”實際意思是東王欺凌百官無所顧忌,他一旦死了,你們這些東王府屬官都會遭到報復。此女官早就被酷刑處死,而曾、李二人也因未及時上報,被東王下令斬殺。
曾水源墓園入口處石碑(現代)
曾水源年長石達開1歲,死時年僅25歲,他功高賞薄慘遭冤殺,天京文武敢怒而不敢言。楊秀清慣以威權霸道馭眾,脅迫官民充當耳目,最終自食苦果,在1856年秋被韋、秦二人率眾襲殺,梟首懸于高桿。1859年,洪仁玕還朝秉政,為曾水源平反昭雪,改葬于天京挹江門內睦寡婦山。墓穴坐東朝西北,墓碑上刻有“廣西潯州郡武宣縣人 天朝元勛曾水源之墓 男啟彬 太平天國己未九年六月吉日重修”等字樣。
附言:曾水源墓是國內迄今為止發現的唯一一座太平天國高級官員墓園,1953年10月發現墓葬時,市文物部門進行了整修,墓高約2米,墓基周長13.2米,原墓碑現存于南京瞻園太平天國博物館內,感興趣的朋友可前往憑吊懷古。
參考文獻:羅爾綱《太平天國史》、陶短房《天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