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廳和陽臺打通好不好?入住2年告訴你:前期很爽,后期很崩潰
客廳和陽臺要不要打通?這是很多裝修家庭的“靈魂拷問”。老輩人常說“宅以適為安”,可看著鄰居家打通后寬敞的客廳,又忍不住心動。直到朋友吐槽“入住2年,冬天冷得縮脖子,夏天熱得直冒汗”,才發現這道題沒那么簡單。

客廳是家庭的“公共心臟”,陽臺是“過渡呼吸區”。打通的本質,是把兩個功能不同的空間揉在一起,用“無界”換“寬敞”??申柵_的“戶外脾氣”沒改,灰塵、噪音、溫度,還是會偷偷鉆進客廳,像個“不速之客”。

打通的第一個“甜頭”是采光。陽光從陽臺直沖進客廳,連沙發縫里的灰塵都能照得清清楚楚,小戶型瞬間“漲了面積”。可夏天的陽光直曬,沙發墊燙得能煎蛋,空調要開24度,電費比原來多了三分之一。封了陽臺的話,通風又成了問題,空氣像被“關了閘”,原本能流通的風,現在只能從窗戶擠進來,悶得人發慌。

冬天的痛點最扎心。沒了推拉門,陽臺的冷風吹得客廳像“露天茶館”,膝蓋像浸在冷水里,坐久了渾身發僵。朋友家的陽臺窗戶是單層玻璃,冬天的時候,玻璃上結滿了水珠,擦都擦不完,地板也潮乎乎的,像剛拖過地。

隔音更糟。樓下的廣場舞音樂,像在客廳里放音響;鄰居家的狗叫,聽得一清二楚。有次周末,朋友想睡個懶覺,結果被樓下的阿姨跳廣場舞的聲音吵醒,氣得把枕頭蒙在頭上,可還是沒用。

最尷尬的是曬衣服??腿艘贿M門,就能看到陽臺掛的內衣,尷尬得想把衣服藏進沙發。有次客人來,正好碰到曬內衣,朋友趕緊把客人往臥室帶,嘴里說“陽臺有點亂”,臉都紅了。就算用了隱形晾衣繩,收的時候還是要踮腳,不如原來的推拉門方便——至少能關上門,把“隱私”藏起來。

老輩人喜歡裝門,不是守舊,是懂“分寸”。傳統民居講究“內外有別”,陽臺是“外”,客廳是“內”,一道門像“緩沖帶”。比如奶奶家的客廳和陽臺之間裝了推拉門,冬天關上門,客廳里暖融融的;夏天打開門,風從陽臺吹進來,特別舒服?,F代科學也證明,隔斷能提高“熱阻”,冬天更保暖,夏天更隔熱。
不是所有房子都能打通。陽臺分凸陽臺、凹陽臺和復合型陽臺。凸陽臺的墻面是承重,碰都不能碰,不然會影響房子的結構,不安全;只有凹陽臺的非承重墻,才能放心拆。如果家里只有一個陽臺,打通后曬衣服會很麻煩;如果有兩個陽臺,就能留一個做生活陽臺,另一個打通做休閑區,兩全其美。
想打通的話,得做“功課”。先找物業確認墻面是不是非承重,別亂拆;再封陽臺,用雙層中空玻璃,保溫隔音效果好;最后裝個熱泵式烘干機,衣服烘完很柔軟,不用曬,省了很多麻煩。朋友家就是這樣做的,現在客廳寬敞,也沒了之前的麻煩,日子過得很舒服。
裝修不是“比誰的客廳大”,而是“比誰的日子舒服”。老輩人說“適者為安”,放在現在也沒錯。打通也好,不打通也罷,只要適合自己的生活習慣,就是最好的選擇。比如鄰居家打通了陽臺,做了個休閑區,放了榻榻米和矮桌,周末一家人坐在那里喝茶,很舒服;而另一家沒打通,陽臺做了洗衣區,平時曬衣服很方便,也不錯。畢竟,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拍照片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