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居在岳陽城區的戴氏族人,你們現在在哪里?
已經失聯86年,散居在岳陽城區的伏一公支戴氏同宗,還能找到你們嗎?荊江兩岸一河之隔,兩地共續家譜最近一次是1936年,按家譜記載,岳陽城區的戴氏同宗人數不少。因岳陽戴氏在清朝、民國時期較為顯赫,解放后一度受到較大沖擊, 1986年續修家譜時,監利聶河老家曾在岳陽找到過族人,欲共修家乘,族人回復剛剛摘帽,不想節外生枝,此事因此擱置,之后兩地族親就此失聯,到2018年重續家譜,隨著岳陽地名變遷,已經找不到同宗的戴氏族人。
岳陽樓
古巴陵(岳陽)與監利行政區域劃分犬牙交錯,兩地雖大致以荊江為界,卻在對方之側互有所屬,所以岳陽一直有東鄉與西鄉之說,東鄉泛指岳陽縣之三田一洞,西鄉謂岳陽城陵磯三江口以西,與岳陽城區隔河相望。本支戴氏宗譜記載,始遷祖伏一公落業之地,老地名為岳州府巴陵縣西鄉二十一都舊江村,民國時改為岳陽縣西鄉下茶湖垸宗肅團戴老墩,1952年岳陽、監利重新進行行政區劃,改犬牙交錯為劃江各屬,原河西祖源地今名為監利市柘木鄉聶河村戴老墩。
岳陽城陵磯三江口
岳陽戴氏較為顯赫,代有名賢,在當地名噪一時,時有知名人士如張荀鶴、彭清藜、吳獬、劉鎮華、陳俊等為之作序寫傳。
譜載興洪公,字膺九,官名洪恩,乾隆甲子科舉人,乙丑科明通進士,壬申年選授酃縣教諭,俸滿保舉授福建延平府沙縣知縣,調盛京奉天寧??h,推升貴州廣順府知州,誥授奉直大夫,由戴家灣遷居和尚莊,歿葬臨湘交古里漆家灣三字峽乙山辛向。
岳陽老照片
譜載承裕公,號伯寬,欽命監運使銜,晉贈榮祿大夫,誥贈通議大夫。生于乾隆四十二年丁酉五月二十六午時,歿于同治二年癸亥七月二十三申時,葬岳陽金鶚山花家壟艮坤兼丑未山向。
譜載承裕公次子,譜名尚炳,字照南,號建垣,欽加二品銜,候選道,晉封榮祿大夫,誥封通議大夫。生于嘉慶十一年丙寅八月十八戌時,歿于于光緒十四年戊子七月初二未時,葬岳陽黑魚垱甑背山之陽壬丙兼亥巳。捐修岳陽觀音閣石路一段。
譜載尚炳三子,譜名學禮,印淦,號部霖,欽加五品銜,候選同知,晉封中憲大夫,誥授奉政大夫,生于道光二十一年辛丑六月十六卯時。光緒戊戌年捐修花板鋪橋堤一座;捐巴陵廩舍一棟;捐水龍局屋一棟;捐修太平池一座;捐巴陵臨湘育嬰公費。
惜壽公房老譜缺失,譜名輝齡,號光齡,字祝仙者傳紀已失,僅譜序記載,曾仕臨汝、洛陽、安陽等地,增孤貧口糧,購四關義地,施藥施棺,助喪助嫁,在任匪靖民安,時和年稔。
岳陽老照片
按家譜所載,岳陽市區岳城有戴家灣,現在因為拆遷散處,已經難覓其蹤,岳陽戴氏散居在呂仙亭、觀音閣、螺絲港、梅溪橋、金東門、城陵磯、洪家洲等處,墓葬處有羊角山、金鶚山、太子廟、五里牌等地,雖岳陽城市發展日新月異,但此地名至今尚存,可惜的是我戴氏族人散處其中,無法取得聯系。
后羿射巴蛇
岳陽城區的戴氏族親,我們血脈相通,一家至親,失聯百年,亟盼歸宗。有岳陽戴氏如記得傳承字輩有“伏永明文奉天公,守一希啟友宗興,紹承尚學輝先緒,昌達長宏發萬英”等字的,請即刻聯系,希望找到戴氏家人,共敘血脈親情;有在岳陽的朋友了解戴氏家族基本情況的,歡迎提供線索,不才萬方感謝!
岳陽高鐵站龍舟競渡雕塑
一個致力于傳承家族文化的下里巴人,數年來尋根問祖訪宗略有收獲,如果你熱衷傳統文化,潛心氏族變遷,矢志追根溯源,期待你關注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