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停五眼”怎么就演化成“三庭五眼”?切不可以訛傳訛
家長的疑問:
最近孩子在家上網課,翻看孩子六年級的數學課本,有一章的內容直接讓我陷入了沉思,課本上寫得“三停五眼”,確定是這個“?!泵矗空娴臎]印錯么?我印象中一直都是“三庭五眼”,而且古時候看面相不是也分上庭、中庭、下庭這“三庭”么?問孩子爸,結果孩子爸說他以為是“三亭五眼”,好家伙,這一會功夫出來三個版本了!我此刻只想問問,這個三ting五眼的ting到底是哪個ting?

到底是“三停五眼”,還是“三庭五眼”?
1、網絡知識大多都是三庭,其實是錯誤的
如百度百科、搜狗百科都有詞條“三庭五眼”,在百度上搜索一下,大都出來的是“三庭五眼”,給人們錯覺和誤導了。
有人把相學中常提起的“天庭飽滿"來想當然地認為"三庭五眼"是正確的。天庭是中國古人對額頭的代稱。完整的話應是“天庭飽滿、地閣方圓”,是古人將人的面部分為上、中、下三庭,分別對應印堂至發際、印堂至準頭(鼻頭)、鼻頭至下巴等三部分。而這個位置也正好和真正地“三停五眼”相近。
2、“三停五眼”,其實是個美學知識的專業術語
下圖是初中美術課本,很明確,寫的是“?!弊?。

口腔解剖生理學也是“停”字。

如《四庫全書》中的《薺舟學畫編》(清代沈宗騫的繪畫論著)、《畫學集成》,以及《醫學美學與美容醫學名詞》中用的就是“三停五眼”。
為什么應該是“停",溯源
1、停:在【新華字典】里面有釋義:成數,總數分成幾份,其中一份叫一停。

《現代漢語詞典》中對“?!钡尼屃x——“總數分成幾等份,其中一份叫一?!?;
《辭?!穼Α巴!钡尼屃x——“成數。一成叫一?!保蓴稻褪欠輸?。
2、例句
《隋唐演義》第五十六回:
這些李密手下將士,個個要想干功,直殺得宋金剛的人馬,十停去了八停,只剩二三千人敗將下去。
董解元(金 )《西廂記諸宮調》卷二:
“眾僧三百馀人,比及扣寺門,十停兒死了七八?!?/p>
《水滸傳》第九九回:
“城中百姓受暴虐不過,棄了家產,四散逃亡。十停中已去了七八停?!?/p>
宋江再拜泣涕道:“當初小將等一百八人破大遼,還京都不曾損了一個。誰想首先去了公孫勝。京師已留下數人??藦蛽P州,渡大江,怎知十停去七。今日宋江雖存,有何面止再見山東父老,故鄉親戚!”
《紅樓夢》第三三回:
“這一城內,十停人倒有八停人都說:他近日和銜玉的那位令郎相與甚厚?!?/p>

在專有術語當中,實際上沒有“三庭五眼”一說,即使有,也多為以訛傳訛所致。
【部分資料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聽命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