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分鐘看懂天干地支:解開古人宇宙模型的“密碼”
你是否曾對老黃歷上“乙巳年、甲申月”這樣的字眼感到困惑?是否好奇算命先生口中的“八字”到底是什么?這一切,都構建在一套名為“天干地支”的古老系統之上。
別被它復雜的外表嚇到,它本質上是古人創造的一套關于時間的“宇宙模型”和“萬能公式”。理解了它,你就拿到了打開傳統文化大門的鑰匙。
一、 什么是天干地支?——兩支神圣的“代表隊”
你可以把天干地支想象成兩支上古“代表隊”,它們合作起來,就能精準描述時空的每一個節點。
天干(十干):10個成員,叫“干”,代表天的能量,是主干。
隊員: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記憶口訣: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十二支):12個成員,叫“支”,代表地的能量,是分支。
隊員: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這支隊伍你更熟,它就是十二生肖的前身(子鼠、丑牛、寅虎、卯兔……)。
二、 它們如何工作?——一場永不停止的“配對舞會”
兩支隊伍不是單獨行動,而是手拉手,一對一組合。從“甲方”和“子鼠”第一次握手(**甲子**)開始,依次配對:“乙丑”、“丙寅”、“丁卯”……
但天干只有10人,地支有12人。當天干最后一位“癸”配到地支第10位“酉”時(**癸酉**),天干隊沒人了,地支還剩下“戌狗”和“亥豬”孤零零站著。
怎么辦?規則很簡單:天干隊從頭開始!
于是“甲”再次出場,配上“戌”,組成“甲戌”。接著“乙”配上“亥”,組成“乙亥”。
至此,地支也輪完了一遍,雙方隊伍全部重置,開始下一個循環:“丙子”、“丁丑”……直到最后“癸亥”。這樣一圈下來,正好能配出60對完全不同的組合,這就是著名的“六十甲子”。
古人就用這60對組合來循環記錄時間。所以,每60年就是一個完整的輪回,叫“一甲子”。2023年是“癸卯”年(兔年),2024年是“甲辰”年(龍年),而2025年就是“乙巳”年(蛇年)。
三、 它們從哪來?——源于觀測,成于哲學
天干地支不是憑空想象,它的誕生極為久遠和神圣。
1. 神話起源:傳說源于黃帝時代,天神賜下十干十二支,幫助黃帝打敗蚩尤,建立秩序。這賦予了它神圣的底色。
2. 天文實踐:這才是核心。“干”源于對太陽的觀測(十干可能代表上古傳說中的“十個太陽”輪流值日,10天為一旬)?!爸А痹从趯υ铝梁湍拘堑挠^測(月亮一年約12次盈虧,木星繞天一周約12年)。
3. 考古證明:在三千多年前的商朝甲骨文上,就發現了完整的六十甲子表,商王的名字(如武丁、盤庚)都用天干,說明當時已極度成熟。
四、 它們有什么用?——一套宇宙“萬能公式”
如果只是計時,那就小看古人的智慧了。后來,思想家們將“陰陽五行”(金木水火土)哲學注入了這套系統,讓它變成了一個解釋萬物的“公式”。
天干配五行:甲乙=木,丙丁=火,戊己=土,庚辛=金,壬癸=水。
地支配五行:寅卯=木,巳午=火,申酉=金,亥子=水,辰未戌丑=土。
分陰陽:序號單數為陽,雙數為陰。如甲是陽木,是參天大樹;乙是陰木,是花草藤蔓。子是陽水,是大江大河;丑是陰土,是濕泥田園。
從此,任何一個干支組合,都不再是冷冰冰的符號。比如“乙巳”年:
“乙”是陰木,如花草,柔韌;
“巳”是火,代表熾熱、變化,生肖是蛇。
這一年的能量特質就包含了“木生火”的意象。
你的生辰“八字”,其實就是你出生時的年、月、日、時四個時間點,用這套天干地支系統表示出來的四組密碼,共八個字。古人相信,這組密碼蘊含了你生命最初的宇宙能量信息。
結語:通往奇門遁甲的世界
天干地支,是華夏文明為世界貢獻的一套獨一無二的時空坐標系。它不僅是日歷,更是古人將天文、歷法、哲學、占卜融會貫通的至高智慧結晶。
而后面我們要探討的**奇門遁甲**,正是在這天干地支搭建的宏偉舞臺上,進行的一場極致復雜的“排兵布陣”。它用這些符號模擬宇宙能量的消長與變化,從而推演萬事萬物的規律。
理解了天干地支,你就已經有了讀懂奇門遁甲最基本的地圖。下次聽到“乙巳”、“丙午”,你便知道,這不僅是時間,更是一片浩瀚的星辰與哲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