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歸源之坎卦六爻
作者:鴻羽
==原創不易,轉載請注明出處==
閱讀本文前請思考:五爻的“九五:坎不盈。祗既平,無咎。”給整體目標的實現帶來什么不利影響,六爻需要從哪里著手應對?
當下時空,東八時區2025年8月22日,12點00分,坐標廣東深圳,太陽運行到回歸黃道獅子座29°20′,按照每爻跨度0°56′15″計算,屬于獅子座29°11′15″—處女座0°7′30″區間,其意識狀態對應于《易經》坎卦六爻,其卦理為經歷磨難(攻克難關),其爻理為“渙之坎,豐而離”,其意識階段為理想主義,其原則立場為維系希望(考驗良知)。
上六:系用徽纆,寘于叢棘。三歲不得,兇。
①徽(huī)纆(mò):古代獄具。是指縛綁俘虜或罪犯的繩索。②寘(zhì):同“置”,指安排、放置。③叢棘(jí):古時囚禁犯人的地方,四周用荊棘堵塞,以防犯人逃跑。
譯文:在經歷磨難與攻克難關時,希望能夠全力以赴與拯救渙散,例如被用繩索捆綁起來,置于牢獄之中。為了弘揚拯救迷茫的精神,例如被困了三年時間不能出來,會有兇險。
先看前人的解讀:
①《象傳》(約公元前475–221年):“上六失道,兇三歲也。”上六居坎險之極(終極險境),以陰柔之質未能持守中正之道,故被囚三年。
②《易注》虞翻(164年—233年):坎卦象征監獄,“叢棘”為牢獄圍墻,“徽纆”為繩索,喻上六因罪受縛??矓等?,表刑期三年;若悔過自新(“自修三歲”),可轉化兇險。
③《周易注》王弼(226年—249年):“囚執寘于思過之地,自修三歲,乃可求復?!比曛诜墙K點,而是道德淬煉期,悔罪思愆可脫困。
④《周易正義》孔穎達(574–648年):上六以陰居險極,較初六“經驗不足”,屬蓄意背離坎卦“維心亨”精神?!叭龤q”對應古制“上罪三年而舍”,喻道德迷失需長期修正。
⑤《伊川易傳》程頤(1033年-1107年):三年禁錮是“圣人懲惡”手段,旨在促其悔過遷善,若拒不改過則兇險難逃。
⑥《周易集注》朱熹(1130年-1200年):上六陰居陰位卻處極險,與六三無應,且乘凌九五陽剛,君臣失和。
⑦《易經集注》來知德(1525–1604年):坎卦二至四爻互離(?),離為明反襯上六陷黑暗,需借六四柔順溝通九五。上六若動,卦變巽(?),巽入為解,喻調整策略可破“三年不得”困局。
⑧《周易尚氏學》尚秉和(1870–1950年):據《焦氏易林》,坎為三歲、叢棘、徽纆,印證爻辭本源。上六動則下卦變兌(?),兌悅為吉,營商者三年后可獲利,訟事者需防牢獄。
客觀來講,前人在爻辭解讀上屬于集體性失敗,因為沒有搞清楚爻辭撰寫的內在邏輯,多從剛柔、居正、得位等解讀,并沒有抓住關鍵要害,導致千年謬誤一脈相承、綿延不絕,戕害了無數讀書人?!兑捉洝返拿烤湄侈o都是對于爻理的舉證,而爻理則表達了四個重卦按照內在邏輯共同運作的意識過程,解讀這句爻辭的關鍵是六爻的變卦“渙”,其含義為拯救渙散,以及其錯卦“豐”,其含義為弘揚精神,同時六爻能夠看清五爻的局限,所以轉變其原則立場,即從理想主義的角度去應對。
解讀:首先,六爻在攻克難關時,其動機為“渙”,說明當前需要拯救渙散。如果往前追溯其原因,則是因為五爻強調權威與成功,為了樹立權威而表現對于坎坷的輕視,而輕視的心態容易導致渙散;如果能夠以良知為根本,以全力以赴的態度去拯救渙散,更有利于實現經歷磨難(攻克難關)的目標。這句爻辭描寫六爻獻身于拯救渙散,被用繩索捆綁起來、丟入牢獄的情景。
其次,從理想主義的角度,為了能夠堅守希望(拯救迷茫),六爻的手段為“豐”,即需要為了希望而弘揚精神,這意味著六爻寧死不屈,并為此付出犧牲的代價,例如被囚于牢獄三年,所謂吃一塹、長一智。與此同時,六爻的兇險的遭遇,其實是不夠節制造成的,這時候就需要初爻出面建立節制。
本文主要內容來自置頂新書《人類意識研究(第一部)——易經歸源:上古文化迷思的嶄新詮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