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乾隆花園里,竟還藏著一個“實驗室”?一起來看
你聽說過北京故宮乾隆花園嗎?
乾隆花園本名寧壽宮花園,位于紫禁城東北部,建造于1771年至1776年,作為清高宗乾隆皇帝退位后居所的一部分,體現了乾隆皇帝的審美和喜好。近一個世紀內,其建筑從未對公眾開放。
???????
這座占地6000多平方米的花園,包括四進院落和散落在假山之間的27座建筑物,是現存的18世紀中國皇家建筑內檐裝修的杰出典范。
時逢北京故宮博物院百年華誕,寧壽宮花園第一、二進院落將于9月30日起向觀眾開放。這座神秘花園里有哪些秘密?一起搶先看。
四進院落,各具特色乾隆花園所處地勢狹長,南北約160米,東西約40米。
花園南北分隔成四進院落,每一院的布局各具特色。花園布局十分得體,山石樹木、亭臺樓閣經營有緒。屋頂類型力求變化,色彩豐富,有黃、綠、藍、紫、翠藍等色,梁枋彩繪大量使用了金線蘇式彩畫。
第一進院
主體建筑為古華軒
軒為座北面南的敞軒,面闊3間帶回廊,正面懸掛乾隆帝御筆“古華軒”木匾。
軒明間內檐和后檐4間懸掛木雕龍匾4塊,明間楹聯一副,均是乾隆帝為古楸而題,裝修古樸素雅。軒前檐下有古楸一株,構軒時樹齡已逾百年,倚樹建軒,故名“古華軒”。
軒東山巒上有承露臺,軒西為鑿有流杯渠的禊賞亭,亭北山上有旭輝庭。軒南有假山,其間有曲徑。軒東南角有曲廊、矩亭、抑齋圍成的小院,院內東南堆砌假山,山上小亭名“擷芳亭”。
第二進院
古華軒后垂花門內
坐落于院落的中軸線上,前檐檁下不立柱,改用兩個懸而倒置的垂柱,柱頭多雕飾蓮花瓣、串珠等紋飾,因得名。
正房遂初堂,東西有配房,轉角廊、倒座廊將正房、配房、垂花門聯為一體,是個典型的三合院。院中湖石點景,花木三五。
遂初堂后第三院
以山景為主
院中峰巒起伏,山間有深谷,山下有隧洞通向四方。上山有蹬道,山上有天橋,聳秀亭屹立山頂。院北有萃賞樓,西有延趣樓,東南麓有座北面南的三友軒,三面出廊,東面緊靠樂壽堂西廊。
萃賞樓北
花園最后一院
主體建筑符望閣,是寧壽宮花園中最高大的建筑,室內裝修頗具特色,以金、玉、琺瑯等鑲嵌裝飾,又以各種不同類型的裝修巧妙地分隔空間,穿門越檻之際,往往迷失方向,故俗有“迷樓”之稱。
符望閣南山屏之上建有碧螺亭,其造型設計及裝修均采用5瓣梅花形或折枝梅花紋。亭南有小虹橋通萃賞樓。山屏西南養和精舍平面為曲尺形。閣西有玉粹軒,閣北有倦勤齋,玉粹軒北依西墻有小樓竹香館,外圍一道南北向弓形矮墻。倦勤齋南、玉粹軒北接有爬山廊,可達竹香館二層。
一座充滿驚喜的“實驗室”乾隆擺脫了傳統的思維定式,實現了跨類別的材料應用,花園內,各處都充滿著對新奇風格與新材料的探求。
漆紗,存世僅見孤例
漆紗,是在紗羅上髹涂大漆而成的織物,古代常用于制作冠帽。但在乾隆花園中,漆紗被創造性地使用在了符望閣的落地罩上,形成類似于現今紗窗一樣的效果。符望閣的漆紗在金紗的表面又繪出了金、銀雙色的華麗紋樣。這種做法是存世僅見的孤例,已經失傳。
乾隆花園保護項目開始后,工作人員嘗試復原漆紗工藝。通過科學檢測與分析,發現符望閣漆紗的構造,應是在紗羅上髹漆之后,滿貼金箔,再用紙、大漆、金粉、顏料堆繪出圖案。材料一層層疊加,最后多達23層,算下來整體厚度卻不超過1毫米。
竹絲鑲嵌,北方建筑上應用的罕見實例
竹絲鑲嵌工藝來自我國南方地區,是在木胎或竹胎表面,用竹絲拼嵌出復雜紋樣的工藝。
在乾隆花園,竹絲鑲嵌工藝被用在了倦勤齋、符望閣、延趣樓的掛檐板、炕沿板和落地罩上。
在這里,直徑僅半毫米的竹絲被染成黑、褐、紅等不同顏色,拼出字紋等幾何紋樣。這是竹絲鑲嵌工藝在北方建筑上應用的罕見實例。
雙面繡,技術難度極高
雙面繡即在一塊底料的正反兩面同時刺繡,使成品兩面圖案、色彩完全一致的刺繡工藝,技術難度極高。
乾隆花園內倦勤齋符望閣、延趣樓等多處建筑的內檐裝修上均使用了雙面繡,裝飾效果精致華美。
竹黃貼雕,清中期尤為盛行
竹黃是竹筒內側黃色的部分,經過煮、曬、壓平后制成的淺黃色竹片。因其質地細膩,竹黃常被南方匠人用來制作文玩。
將薄的竹黃片貼在雕刻好的木胎表面,或用較厚的竹黃片直接雕刻出紋飾圖案,貼在器物表面——這種工藝就是竹黃貼雕,也稱“貼黃”“翻黃”。
竹黃貼雕在清中期尤為盛行,乾隆花園倦勤齋的室內就大量使用了這種工藝,用竹黃刻出了花鳥、山水圖案,立體生動,饒富趣味。
點螺,工藝復雜、材料珍貴
點螺是一種以貝殼片作裝飾的中國傳統工藝,通常用于漆器表面。其做法是將珍珠貝、鮑魚殼等材料的內壁剝離,磨作薄片,再與大漆結合,形成圖案。由于工藝復雜、材料珍貴:點螺工藝多用于盒匣、鏡子等小件器物,明清時期也運用在家具制作上。
乾隆花園符望閣、延趣樓室內的迎風板、炕沿板等構件上大面積使用點螺工藝,形成了流光溢彩的視覺效果。
掐絲琺瑯
掐絲琺瑯工藝,又稱“景泰藍”,約在元代由西亞傳入中國,明清時期盛行。制作掐絲琺瑯,需先用細銅絲掐出圖案輪廓,焊牢在銅胎表面,再填入琺瑯釉料,進行多次燒制。經過高溫燒造的成品色彩鮮明,質感瑩潤。
掐絲琺瑯工藝主要出現在乾隆花園符望閣中。這里不僅有琺瑯制成的卡子花等小型構件,還有大面積的琺瑯欄板、炕沿板,襯以色澤沉穩的紫檀木,美輪美奐。
這座神秘花園即將對外開放,更多奇景妙趣,等你來解鎖!
統籌:梁昌杰
策劃:岳小喬 皇甫凌雨 王靖遠
文字:皇甫凌雨 韓文鋆 郭思佳
視頻:安博文
記者:王玨 王靖遠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